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从资源开采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型: 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调研报告

From the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纸书售价: 48.0 纸书定价:¥4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长沟镇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资源及人口
一 自然地理条件
二 资源
三 人口
第二节 镇行政隶属沿革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行政隶属沿革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隶属沿革
第三节 农村概况
一 各行政村基本情况
二 村庄分布及产业特点
三 新农村建设情况
第四节 小城镇概况
一 小城镇建设情况
二 居委会基本情况
三 产业基地发展情况
第二章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1949年以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状况
一 农业
二 商业
三 工业
四 社会文化
第二节 1949—1978年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历程
一 1949—1956年的经济发展状况
(一)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
(二)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三)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处于国家控制之下
二 1956—1978年的经济发展状况
(一)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
(二)经济发展状况
三 1949—1978年的社会发展状况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状况
一 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二)乡镇企业的兴起与发展②
(三)经济总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化
二 社会文化事业的巨大变化①
(一)科技、教育的发展
(二)文化、卫生的发展
(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社会治安
三 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一)发展生产
(二)培养新型农民
(三)美化环境
(四)提高公共服务与民主管理水平
(五)培育文明乡风
第三章 第一产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 农业产量和结构的变化
(一)粮食种植面积的变化
(二)粮食产量的变化
(三)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
二 农业发展进程中的科技进步
(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二)农业技术的进步:节水灌溉、化肥、种子等
三 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
(一)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
(二)农业生产经营的特色化:都市农业①、循环农业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发展与变化
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二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一)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二)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政府和农业
一 对农业转变的引导
(一)从“征服自然”到“天人合一”
(二)从“小农业”到“大农业”
二 对农业发展的支持
(一)从“农业税”到“财政支农”
(二)以工程项目带动农业发展
(三)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田间学校
(四)农业灾害的防治:防疫、防汛、防火、防虫等
第四章 第二产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 第二产业的发展及变化
一 发展历史概述
(一)改革开放前的“靠山吃山”与社队采掘业
(二)乡镇企业的兴起
(三)“二次创业”与企业转制
(四)打造新世纪产业基地
二 第二产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第二产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管理体制的演变与政府管理
一 体制演变
(一)改革开放之初的管理机构及体制
(二) 1984年后的管理机构及体制
二 政府的管理职能
(一)发展思路的演变
(二)管理职能的转换
第三节 企业运行的考察与分析
一 企业分布情况
二 技术与设备状况
三 产品产量分析
四 市场情况
第五章 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 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化
三 第三产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第二节 农村商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 集市贸易的恢复与发展
二 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发展
三 农用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发展
第三节 农村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 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变迁
(一)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金融服务
二 邮政电讯业的发展
三 房地产业
四 旅游业
五 其他生活服务业的发展
六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第六章 城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长沟镇城镇化过程及建设环境
一 改革开放前的长沟镇中心区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长沟镇中心区
(二)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长沟镇中心区
二 改革开放及重点小城镇的确定
三 长沟镇中心区的发展规划
(一) 1994年的规划
(二) 2003年的规划
第二节 长沟镇中心区的服务设施
一 现有基础设施条件
(一)镇中心区的道路
(二)能源供应条件电力与燃气
1.电力供应
2.燃气供应
(三)信息条件
1.邮政
2.电信
3.无线通信
4.有线电视
(四)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
1.自来水供应
2.排水设施
3.污水处理设施
(五)热力
(六)环境与绿化
二 现有商业服务设施
(一)商业
(二)餐饮
(三)旅店
(四)金融与保险
(五)其他服务
三 现有居住区的条件
(一)以多层楼房为主的普通住宅小区
(二)别墅区
四 镇中心区的农村
五 居民生活条件及对生活的反映
(一)生活条件
(二)居住的意愿和吸引力
第三节 长沟镇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与村镇建设
一 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现状
(一)通村的道路及村内道路
(二)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
(三)环境、绿化与垃圾处理
(四)公共交通条件
(五)通信与信息条件
(六)电力、煤炭与其他能源
二 农村居民点的公共服务设施
(一)医疗站点
(二)商业与购物
(三)村中的小学与幼儿园
(四)文化体育设施
(五)其他服务
三 农村居民点的建筑
(一)现有建筑质量
(二)农民新居的试验
(三)新村规划与发展方向
第七章 科技、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概况
一 科技服务网络建设
二 科技管理和体制创新
三 科技项目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
四 农民素质教育和科普培训工作
五 科技队伍建设情况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 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
二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三 养山富民工程
(一)清理、关闭非煤矿山
(二)集中土地整治,持续水利富民
(三)实施河道治理,再现湿地景观
(四)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五)构建产业支撑,促进山区农民持续增收
第三节 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 长沟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二 长沟镇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一)内部优势(S)
(二)内部劣势(W)
(三)环境机会(O)
(四)环境威胁(T)
三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增强生态观念,发展生态循环经济
(二)培育主导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三)发展生态产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四)培养市场主体,发展产业化的进程
(五)突破体制约束,创造镇域特色经济
第八章 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
第一节 农村居民收入状况
一 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户收入的快速增长
(二) 21世纪之初农户收入居全区领先地位
(三)农户的收入差距
二 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一)收入结构的变化
(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
(三)住宅及耐用消费品状况
1.居民拥有的住宅状况
2.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状况
第二节 农村居民的支出与消费
一 支出与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二 不同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
(一)低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
(二)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
(三)高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
三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第九章 党政机构沿革和职能变化
第一节 党的组织建设
一 党的组织结构
二 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三 党的组织活动载体
四 党的组织运行机制
第二节 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 实践党的宗旨
二 凝聚党心民心
三 党建机制创新
四 在改革开放中的领导作用
第三节 行政机构沿革及其职能
一 镇人民代表大会
二 镇人民政府
三 镇村关系和村民委员会建设
四 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
第四节 纪检监察工作
一 健全思想教育机制
二 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三 健全反腐败预防机制
四 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第十章 镇财政和公共产品的供给
第一节 财政体制和机构沿革
一 1949—1984年的财政体制
(一) 1949—1957年
(二) 1958—1984年
二 1985年以来长沟镇财政的建立与变化
(一)长沟财政的建立
(二)长沟财政体制的变化
(三)目前的镇财政管理体制
第二节 财政收入
一 收入规模
二 长沟镇的财政收入结构
(一)农业税收
(二)工商税收
(三)上级财政补贴
三 促进税收增长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齐心协力保增收
(二)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四)与时俱进,寻求不同时期财政增长的策略
第三节 财政支出
一 支出结构及其变化
(一)行政事业费绝对数量逐年上升,支出比重呈上升趋势
(二)基本建设支出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
(三)镇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不足制约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文教卫生事业费
(五)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促进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开展和社会和谐
二 财权与事权的平衡问题
(一)长沟财政工作中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的情况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第四节 财政管理
一 预算管理
二 零户统管
三 村级财务管理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长沟镇“村账镇记”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四 财政审计
第五节 公共设施和公共资产的运营和管理
一 基层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管理
(一)对各村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
(二)对镇社区居委会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
二 村集体资产管理
三 镇公共设施和公共资产的运营和管理
第十一章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第一节 教育发展情况
一 学前教育
(一)长沟镇儿童基本情况
(二)幼儿园、学前班的发展情况
(三)幼儿园基本情况
1.民办幼儿园
2.中心幼儿园
二 九年义务教育
(一)小学教育
1.长沟小学校的历史变迁
2.学生情况
3.办学条件
4.师资情况
5.办学特色及所取得的成绩
6.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7.镇政府给予的支持
(二)中学教育
1.长沟中学校的历史变迁
2.长沟中学的发展情况
二 成人教育
(一)长沟镇人口及文化程度的情况
(二)长沟镇成人教育的基本情况
(三)村成人文化学校
(四)市民学校
(五)镇成教中心
第二节 文化发展情况
一 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
(二)宗教文化
(三)“地缘名人”的足迹
二 民俗文化
1.开秧门
2.饮联会
3.长沟花会
三 农村文化建设
(一)政府搭台,群众唱戏
1.依托成教中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
2.组织的其他文化活动
3.文艺团体情况
(二)村文化大院的建设
(三)北正村文化广场
(四)文化大集
(五)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六)创办《水乡长沟》期刊
第三节 医疗卫生
一 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完善
二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三 医疗卫生工作稳步发展
四 医疗防疫保健工作不断完善
第四节 体育事业
一 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和完善
二 体育投入增加,体育设施逐步完善
三 广泛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四 人民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
第十二章 人口管理和社会保障
第一节 人口管理的与时俱进
一 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管理
二 常住人口中的小城镇人口管理
三 老年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管理
第二节 计划生育的时代内涵
一 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的宣传活动
二 实行“三结合”,深化“三服务”
三 坚持依法行政,落实目标管理
四 探索跨地域管理,开展便民服务
五 计划生育各种项指标完成情况
第三节 社会保障
一 社会保障的基础建设
(一)社会保障事务所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二)社会保障事务所其他基础建设
二 社会保障的覆盖水平
(一)建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演变情况
(三)社会救助的丰富和其他情况
三 农民就业服务体系的品牌建设
(一)农民就业问题和打造“就业品牌”
(二)完善“就业品牌”的新探索
(三)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所反映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结构
1.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结构
2.农村劳动力流动
第十三章 群众组织和社会综合治理
第一节 群众组织各具特色
一 工会:努力创造和谐劳动关系
(一)依法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二)签订集体合同,推进民主管理
(三)开展“双爱双评”活动,努力创新发展
二 妇联:带领妇女提素质享平等
(一)开展以“双学双比”为主线的各种活动
(二)妇女儿童“十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三)形成“日常+培训+示范”的培养模式
三 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四 残联:积极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一)残疾人基本情况和残联工作成果
(二)健全各级组织,做好基础工作
(三)围绕康复主题,努力规范创新
(四)落实帮扶政策,解决各种困难
第二节 综合治理的时代特点
一 保障社会安定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建设
(二)生产安全的综合治理
(三)交通安全的综合治理
(四)消防安全的综合治理
(五)具有北京特色的安全保卫工作
二 化解社会矛盾
(一)调解工作和“两劳”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二)信访办和政府的信访工作网
(三)群众信访和信访工作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社会治安的标本兼治
一 二十余年的普法和十余年的依法行政
(一)“一五”至“五五”普法的基本情况
(二)促进普法科学发展的几项措施
(三)十余年来依法行政的基本进程
二 探索中的社区矫正
(一)明确责任、提高水平和配合工作
(二)依法矫正、严格管理和热心服务
(三)人格矫正的专题研究和个案结构
三 治安防控建设和打击违法活动
(一)派出所队伍建设的历史情况
(二)派出所设施建设情况
(三)治安工作“四张网”的建设运作
(四)专项打击和专项整治的基本情况
第十四章 长沟镇未来发展展望
第一节 长沟镇未来发展的条件
一 外部条件及变化趋势
(一)北京市及河北省的发展规划对长沟镇可能带来的影响
(二)房山区未来的规划以及对长沟镇发展的影响
(三)长沟镇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发展的可能
(四)长沟镇周边城镇的发展条件及其影响
二 内部条件及变化的可能性
(一)长沟镇支柱产业的变化
(二)长沟镇的基础设施条件与发展框架
(三)长沟镇的人力资源条件
(四)长沟镇的资金和当地产业发展条件
三 增长的需求及制约条件
(一)北京市未来增长的需求
(二)北京未来发展的主要制约条件
第二节 长沟镇的发展规划及未来展望
一 长沟镇规划的历史沿革
二 长沟镇前期规划的实现程度与调整
三 长沟镇未来发展的优势、劣势与主要制约条件
(一)长沟镇未来发展的优势
(二)长沟镇未来发展的不利条件
(三)长沟镇发展的限制因素
四 长沟镇规划的发展目标
(一)产业发展目标
(二)城镇建设目标
(三)人民生活水平目标
第三节 展望长沟镇农村
一 现有农村产业现状及发展面对的问题
二 农村基本建设现状及发展
三 新农村发展的设想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