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2013

Climate Index Report of Chinese SMEs(2013)

纸书售价: 48.0 纸书定价:¥60.0 电子书售价: 24.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篇 2012—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回顾与总体评述
第一章 2012—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2012—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一 国际经济依然持续低迷
二 国内经济逐渐企稳回升
(一)经济增长温和回升
(二)投资增速稳中回稳
(三)消费增长平稳
(四)进出口略有反弹并趋于稳定
(五)通货膨胀较为平稳
三 2012—2013年发展环境评述
第二节 2012—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一 总体状况
二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一)工业中小企业生产保持增长趋势,增速回落明显
(二)非国有投资增速有所加快
(三)中小企业效益总体较好
(四)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保持合理增长
三 2012—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评述
第三节 2012年以来中小企业主要热点问题
一 中小企业服务年
二 中小企业减负问题
三 “个转企”试点
第二章 2012—2013年我国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我国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与总体特征
一 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及特征
(一)融资问题逐步得到改善
(二)助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入东部地区政策视野
(三)重视针对中小企业的相关培训
二 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及特征
(一)财政资金、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强
(二)西部中小企业依然面临高素质人才匮乏,产业层次低的困境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者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
(四)针对中小企业的减负治乱正在中西部进行
第二节 我国区域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分析
一 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比较
(一)企业数量
(二)从业人员数量
(三)外向度
(四)亏损比率
(五)经营效益
二 省、市、自治区的比较
(一)企业数量
(二)从业人员数量
(三)生产总值
(四)资产利润率
(五)上交利税
第三节 中小企业与县域经济发展
(一)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依靠力量
(二)中小企业推动了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三)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县域“三农”事业的发展
(四)中小企业是各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生力军”
第四节 中小企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中小企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军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中小企业能促进小城镇公共事业发展、规模扩大、功能拓宽
(三)中小企业可以改变小城镇的经济结构,促进跨越式发展
(四)城镇化的发展反过来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二篇 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
第三章 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的评价流程与方法
第一节 国外景气指数相关研究
一 经济周期波动与景气指数研究
二 企业与行业景气研究
三 景气监测预警研究
第二节 国内景气指数相关研究
一 宏观经济景气循环研究
二 企业与行业景气研究
三 景气监测预警研究
第三节 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的意义
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与发展困境
二 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三 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评价的经济意义
第四节 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编制流程及评价方法
一 确定评价对象
二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三 构建景气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四 指标权重的确定
五 景气指数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计算结果分析
第一节 2013年我国工业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
一 评价指标的选取
二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三 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确定
四 2013年我国省际工业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计算结果及排名
五 2013年我国七大地区工业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计算结果及排名
第二节 2013年我国中小板与创业板景气指数测评
一 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
二 2013年我国省际中小板及创业板企业景气指数排名分析
三 2013年我国七大地区中小板及创业板企业景气指数排名分析
第三节 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比较景气指数测评
一 2013年我国省际中小企业比较景气指数排名分析
二 2013年我国七大地区中小企业比较景气指数排名分析
第四节 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测评
一 计算与评价方法
二 2013年我国省际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排名分析
三 2013年我国七大地区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排名
第五章 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变动趋势分析
第一节 省际中小企业景气变动趋势分析
一 广东省
二 浙江省
三 江苏省
四 山东省
五 上海市
六 河北省
七 河南省
八 辽宁省
九 福建省
十 湖北省
十一 四川省
十二 北京市
十三 陕西省
十四 湖南省
十五 安徽省
十六 山西省
十七 天津市
十八 甘肃省
十九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二十 吉林省
二十一 贵州省
二十二 云南省
二十三 重庆市
二十四 江西省
二十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十六 黑龙江省
二十七 海南省
二十八 内蒙古自治区
二十九 青海省
三十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三十一 西藏自治区
第二节 近五年我国七大地区中小企业景气变动趋势
一 华东地区
二 华南地区
三 华北地区
四 华中地区
五 东北地区
六 西南地区
七 西北地区
第三节 2013年景气指数测评综合性探讨
第六章 2013年中国主要城市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
第一节 评价对象与评价方法
第二节 样本选取与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样本选取
二 指标体系说明
第三节 分项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计算
一 计算方法
二 计算过程
第四节 主要城市中小企业综合景气变动趋势分析
一 苏州市
二 杭州市
三 广州市
四 青岛市
五 福州市
六 成都市
七 武汉市
八 大连市
九 长沙市
十 合肥市
十一 西安市
十二 郑州市
十三 石家庄市
十四贵阳市
十五 乌鲁木齐市
第五节 我国主要城市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综合性探讨
第三篇 区域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实证研究——浙江篇
第七章 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融资难问题
二 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问题
三 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问题
四 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日趋衰弱
五 企业家的投资及转型升级欲望减弱
第三节 现阶段浙江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 工业发展环境的逐渐改善
二 投资增长的新亮点
三 消费需求有望提振
四 刚性成本持续上升,小微企业盈利困难
五 企业家信心恢复缓慢,实体产业仍面临挑战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一 确保浙江经济金融平稳健康运行
二 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三 加大中小企业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四 建立区域小微企业经营和技术培训机构
五 健全完善符合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的监测统计系统平台
第八章 浙江省区域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基于企业监测数据
第一节 浙江省11地市工业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
一 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二 计算结果与排名
三 特点分析
第二节 浙江省11地市上市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
一 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二 计算结果与排名
三 特点分析
第三节 浙江省11地市中小企业比较景气指数测评
第四节 浙江省11地市重点监测企业景气指数测评
第五节 浙江省11地市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测评
第九章 浙江省主要行业景气指数研究——基于行业监测数据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节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第三节 行业景气指数的计算
第四节 结果分析
一 行业总体景气状况
二 浙江省主要行业景气分析
(一)纺织业
(二)通用设备制造业
(三)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四)金属制品业
三 行业分析综合性讨论与应用启示
第四篇 中小企业发展热点专题研究
第十章 中小微企业减负问题研究
第一节 我国中小微企业负担评价
一 我国中小微企业负担沉重
二 我国中小微企业负担重于大企业
第二节 我国中小微企业减负政策举措分析
一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一)出台背景
(二)主要特点
(三)主要减负举措
二 相关配套政策与举措
(一)出台概况
(二)实施案例
三 “营改增”试点
(一)基本情况
(二)减负增效表现
(三)实施预期
四 2012年中小企业服务年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实施
(三)工作要求
五 2013年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
(一)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
(二)2013年减轻企业负担工作
第三节 我国中小微企业减负存在问题
一 对中小微企业减税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二 中小微企业减负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三 税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 税费减负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五 政策的落实效果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四节 我国中小微企业减负政策展望
一 为中小微企业减负增效提供保障与氛围
(一)提升理念认识,全面推动减负增效
(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三)加大信息公开,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二 继续深化和优化结构性减税政策
(一)加快推进“结构性减税”
(二)进一步推进“营改增”政策
(三)进一步完善税制结构
三 进一步加大税收减负力度
(一)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
(二)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三)尝试对小微企业征收简明的轻税负
(四)放宽费用列支标准
四 进一步减轻企业费用负担
(一)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
(二)降低中小微企业遵从成本
(三)对重点项目开展专项服务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五)推进“费改税”改革
五 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
(一)完善税收管理服务体系,优化企业纳税环境
(二)清理涉企收费项目,规范政府收费行为
(三)进一步加大“企业服务年”工作力度
(四)加强对各类协会、中介机构收费及服务行为的引导和规范
第十一章 中小企业融资解困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一 内源融资及其主要渠道
(一)内部现金流融资渠道
(二)存量资产盘活融资渠道
(三)内部股权融资渠道
(四)内部债务融资渠道
二 外源融资及其主要渠道
(一)直接融资
(二)间接融资
三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优缺点分析
(一)内源融资的优缺点
(二)外源融资的优缺点
第二节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一 融资困境的表现
(一)内源融资不足
(二)外源融资困难
二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二)内部原因
三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借鉴
(一)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及经验借鉴
(二)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及经验借鉴
(三)德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及经验借鉴
第三节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尝试
一 担保方式创新
(一)联合担保
(二)网络联保
(三)互助联保
二 信贷抵押资产创新
(一)动产质押
(二)股权质押
(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
三机构创新
(一)小额贷款公司
(二)小企业贷款中心
(三)村镇银行
(四)网络银行
(五)资金互助合作组织
四 制度创新
(一)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创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二)浙江省财政设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
五 资本市场创新
(一)中小企业板市场
(二)风险投资
(三)产权交易
(四)公司债
(五)股权投资基金
六 混合创新
(一)集合债券
(二)“桥隧模式”
(三)“路衢模式”
第四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解困的对策
一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管理
(一)健全企业制度
(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三)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四)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
二 拓宽融资渠道
(一)完善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制度
(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三)合理发展民间金融
(四)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
(五)发展债券市场
(六)发展动产质押融资
三 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加快专门立法,形成中小企业法规体系
(二)切实改善金融服务,有针对性地调整货币政策
(三)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健全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四)通过财政补贴和优惠贷款的形式提供支持
第十二章 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第一节 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
一 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特点
(一)“走出去”步伐继续加快
(二)投资地域相对集中
(三)投资行业上呈现多元化趋势
(四)呈现集群式跨国投资
(五)投资方式还是以传统的绿地投资为主
二 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原因
(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经营压力和促进跨国直接投资
(二)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劳动力成本等上升
(四)国外贸易壁垒
三 中小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的地区一般属于高风险地区
(二)缺乏国内金融支持
(三)针对中国投资的限制和防范提升
(四)中小企业“走出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
第二节 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模式
一 渐进式绿地投资
二 并购
三 集群走出去的模式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
(二)专业市场带动型
(三)集群企业联盟
第三节 促进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及评价
一 宏观政策
(一)加强规划指导和统筹协调
(二)做好境外投资的投向引导
二 资金政策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顺利开展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国内流转税的减免
(三)积极落实好企业境外缴纳所得税税额抵免政策
三 外汇政策
四 国际化支援服务
(一)全面做好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服务保障
(二)健全多双边投资保障机制
(三)全面提升信息和中介等服务
五 政策评价
第四节 相关政策建议
一 多方构建对外投资支持体系
(一)政策支持服务体系
(二)建立法律咨询和风险防范服务体系
(三)建立金融机构融资信贷服务体系
(四)组建境外商会
(五)推动境外园区建设
二 应对海外投资风险,加强海外民间公关力度
三 扭转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自主知识产权缺失状况
四 完善和调整财税、金融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五 强化政策信息服务
第十三章 “个转企”专题研究
第一节 “个转企”工程的实施背景
第二节 “个转企”工程的模式与成效
一 “个转企”升级模式
(一)雁阵示范型
(二)抱团升级型
(三)内外结合型
二 “个转企”推行成效
(一)多方合力,分层推进“个转企”工程
(二)上下联动,多维宣传“个转企”工程
(三)因地制宜,紧抓落实“个转企”工程
第三节 “个转企”工程现存问题
一 “不想转”
二 “难以转”
三 “转得难”
四 不知“转向哪”
第四节 相关政策建议
一 加强宣传和政策讲解,切实提高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个转企”的主动性
二 立法上明确“个”与“企”的定义,减少个体与微企的税负差距
三 行政上建设管理部门系统联网,扩大“绿色通道”涵盖面
四 以服务创新创业、扩大就业为目标,科学制定“个转企”后续发展机制
第五篇 企业调查与案例分析
第十四章 创新驱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企业生产经营现状
一 调查对象区域概况
(一)富阳市
(二)金华市婺城区
二 生产经营态势
(一)工业生产顺利开局,产品销售国内市场看好
(二)经营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三)技术创新相关评价指标动态
三 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难问题有一定缓解
(二)主要融资渠道仍是四大国有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
四 企业税费负担情况
(一)企业税费负担重
(二)对企业经营影响最大的税费项目是社保缴费
(三)多数企业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
五 近期企业投资信心调查结果
(一)2013年企业投资持谨慎态度
(二)暂无新增投资计划的要因
(三)主要投资方向和投资举措
第三节 当前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环境
一 创新发展总体环境
二 最大瓶颈是缺乏创新人才
三 创新发展的动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四 企业创新技术源及技术水准
五 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
六 政府服务与政策支持
第四节 相关政策建议
一 明确创新驱动发展政策导向,坚决关停高污染企业
二 加大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力度
三 严格限制行业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
四 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制度,将市场还给企业
五 合力抓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
第十五章 优二进三——利时集团的转型升级之路
第一节 利时集团概要
第二节 利时集团转型升级之路
一 市场转型
二 产品转型
三 经销商转型
四 渠道转型
五 产业转型
第三节 利时集团的转型升级举措
一 重研发和产品创新
(一)多途径培养创新人才
(二)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二 定标准确立行业龙头地位
三 打造三四线城市的利时广场
四 百货做“精”超市做“土”
(一)利时百货:打造第三代购物中心
(二)新江厦超市:主攻农村市场
五 节能减排增效益
六 整合资源实现规模效应
第十六章 海外并购——杉杉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第一节 杉杉集团介绍
一 公司简介
二 发展历程
三 发展战略
(一)综合品牌战略
(二)虚拟经营战略
(三)多元化战略
四 未来发展趋势
五 国内并购情况
第二节 杉杉集团跨国并购的目的与动因
一 跨国并购的目的
二 并购前的准备
三 并购资金
四 并购前后的竞争力
五 标的企业的基本情况
六 并购带来的一些风险
七 整合风险
(一)人力资源整合风险
(二)技术资源整合风险
(三)文化差异整合风险
第三节 公司跨国并购的过程
一 跨国并购过程的程序
(一)对目标企业进行全方面审查
(二)接触和谈判
(三)评估与价格谈判
(四)签订并购意向书和协议
(五)政府部门审批
(六)完成并购
二 并购谈判的影响因素
(一)东道国同业竞争因素
(二)东道国法律环境因素
(三)媒体因素
三 并购的融资渠道
四 并购过程中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第四节 并购后的整合方式和本地化过程
一 整合过程的具体举措
(一)业务整合
(二)生产经营整合
(三)人力资源整合
(四)组织整合
(五)管理整合
二 本地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一)税收安排
(二)劳工问题
(三)企业社会责任
三 并购后的提升方面
四 整合过程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五 海外子公司的作用
第五节 跨国并购的绩效及对企业的影响
一 跨国并购的绩效
二 并购带来的创新能力
三 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 未来产业链及公司战略
五 并购成功的主要因素
(一)前期的交流了解
(二)中期的整合速度快
(三)后期的企业形象
六 对中国境内产业发展的作用
七 对并购标的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
附表 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计算数据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