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清末民初政党思想研究

The Thoughts of the Political Parties During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纸书售价: 55.2 纸书定价:¥69.0 电子书售价: 27.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上编 清末民初政党思想之产生与演变
第一章 甲午以前部分中国人对西方政党的初识与介绍
一 近代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党和政党政治
(一) 近代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二)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国家政党观念和思想概览
二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朋”、“党”观
(一) 中国传统政治社会中的“朋”与“党”
(二)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群”和“朋党”等观念
三 对西方政党等现象之观察、介绍与认识
(一) 宪政印象之鳞爪
(二) 《大英国志》等出版物透出的政党信息②
(三) 出使西国之各色人等的观察与议论
第二章 甲午至辛亥以前政党思想之建构
一 清末政治团体和政党的发育
(一) 政治团体和政党涌现原因
(二) 维新与立宪类学会、团体和政党
(三) 革命性政党
二 政党意识之自觉
(一) “会”、“群”观念之意蕴
(二) 政党内涵之阐释
(三) 政党产生之缘由
(四) 建立政党之原则与条件
三 政党之作用
(一) 政党可“救亡”“保国”
(二) 政党可“断绝暴政”,乃“国家之福神”
(三) 政党可以“高尚人心”,造就健全之国民
四 政党与宪政体系之关涉
(一) 政党与立宪政体
(二) 政党与国民、政党与党员及党魁之关系
五 革命党人之政党观
(一) “革命党”乃何种党
(二) 革命党人之议会政党观
第三章 民元以后政党思想之实践与演化
一 民初的政党、党争与“政党政治”
(一) 民初政党之勃兴
(二) 民初之党争
(三) 民初之政党政治
(四) 民初政党政治何以昙花一现
二 理想政党之发抒
(一) 政党概念和内涵再释
(二) 重视政党之政纲
(三) 政党之职能与功用
(四) 政党之组织
三 政党政治与政党体制之主张
(一) 政党政治:内阁制抑或总统制?
(二) 政党体制:两党、三党抑或多党?
四 “党争”与“党德”
(一) 民初之党争
(二) 党争“有益”论
(三) 党争“误国”论
(四) 党争当“为公”而不“为私”
(五) 党争需循正轨,尤应重“党德”
五 政党改造诸说
(一) 政党改良说
(二) 调和息争说
(三) 铸党论
下编 清末民初主要人物之政党思想
第四章 孙中山的政党思想
一 民初孙中山的政党观念和政党政治主张
(一) 对政党概念的阐述和澄清
(二) 对政党作用的认识
(三) 政党应以谋求国利民福为目的,“宜重党纲”和“党德”
(四) 政府组织宜取“政党内阁制”;政党竞争须取“两党对峙”
二 “二次革命”后孙中山政党思想的发展
(一) 加强党内纪律和党魁权威
(二) “以党建国”与“以党治国”
三 孙中山政党思想之价值
第五章 梁启超的政党思想
一 辛亥革命前梁启超政党思想的萌发
(一) 政治实践和党会活动
(二) 政党思想的萌芽和初步形成
二 民初梁启超的政党思想
(一) 民初梁启超与保守派各政党的关系
(二) 民初梁启超的政党思想及其特点
(三) 强有力政府与政党政治
三 梁启超对民初政党政治的反思
四 梁启超政党思想的重要地位
第六章 秦力山的政党思想
一 党派存立实为天下常理
二 政党之作用既广且巨
三 立党的原则和途径
第七章 宋教仁的政党思想
一 政党思想的初步形成
(一) 立宪政治的最佳模式是政党政治
(二) 政纲为政党最重要之要素
二 民初政党思想的发展和实践
(一) 力主责任内阁制
(二) 强健而良善的政党是巩固共和的中流砥柱
(三) 对党争持积极、健康之态度
三 宋教仁政党思想之地位
第八章 黄兴的政党思想
一 黄兴的党派属性和党派活动
二 辛亥革命以前黄兴建设革命政党的思想
三 民初黄兴的政党思想及其特点
(一) “欲民国现象日臻良好,非政党不为功”
(二) “夫政党者,以政为党,非以党为政也”
(三) “政党当注意者二事:第一重道德心,第二重责任心”
四 “二次革命”后孙、黄政党思想之分歧
第九章 章太炎的政党思想
一 章太炎所参与的党派活动
二 政党思想的演变和特点
三 章太炎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第十章 章士钊的政党思想
一 有关政党的一般观念
(一) 何谓政党
(二) 政党与徒党以及普通结社的区别
二 提倡两党制
三 瞩意政党政治
(一) 推崇英国式的政党政治
(二) 强大政府与政党政治
四 章士钊与“毁党造党”说
第十一章 孙中山、黄兴政党思想之比较
一 民元以前为革命党事业共同奋斗
二 民初政党主张基本趋同,关注点稍异
(一) 孙、黄均认为,在代议制民主国家,政党不可或缺
(二) 强调政党“宜重党纲”,应以谋求国利民福为目的
(三) 政党当重道德心与责任心
(四) 政府组织宜实行“政党内阁制”;政党体制应取“两党对峙”
三 “二次革命”失败后政党主张迥异及其原因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