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行政法学

纸书售价: 36.8 纸书定价:¥46.0 电子书售价: 18.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公共行政与行政法概述
第一节 行政与公共行政
一 行政、公共行政的定义
(一)行政学界有关行政和公共行政的定义
(二)行政法学界有关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定义
二 行政的分类与特征
(一)行政的分类
(二)行政的特征
三 现代国家公共行政实务样态的新走向
(一)从权力行政扩展到非权力行政
(二)从行政机关的行政扩展到其他公共组织的行政
(三)从国家行政扩展到协作行政
(四)从消极应对行政扩展到积极预防行政
第二节 行政法
一 行政法的定义及其发生简史
二 近现代行政法的特征
(一)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征
(二)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征
三 (中国)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行政法学与新行政法
一 行政法学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一穷二白、研究缺失(1949—1978)
(二)艰苦创建、夹缝生存(1979—1984)
(三)走出低谷、深入发展(1985—1995)
(四)继续发展、局部转型(1996年至今)
二 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分析实证方法
(二)价值分析方法
(三)社会实证分析方法
三 新行政法(学):行政法学的结构性变革
第二章 行政法法源与公共行政的法律基础
第一节 法源内涵及行政法的成文法源
一 法源的内涵
二 我国行政法成文法源的种类
三 行政法成文法源的位阶
(一)位阶分布(效力等级)以及适用
(二)效力裁决机制
四 行政规定的法源地位
第二节 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一 域外行政法上的不成文法源
(一)习惯
(二)判例
(三)法的一般原则
二 我国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一)民间习惯和行政惯例
(二)典型案例与指导性案例
(三)法的一般原则
三 关于软法的法源地位
第三节 法源适用与行政法律解释
一 行政法律解释的主体
二 行政法律解释的对象
三 行政法律解释的方法
第三章 行政法基本原则与公共行政准则
第一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涵与功能
一 指导行政立法的功能
二 充当行政法渊源的功能——公共行政的行为准则
三 对行政法律解释的帮助功能——为法律解释确定界限
四 监督准据的功能
第二节 行政合法性原则
一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域外确立情况
二 行政合法性原则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三 中国行政法上合法性原则的具体内容
(一)良法之治
(二)职权法定
(三)依法行为
(四)违法问责
第三节 行政合理性原则
(一)主观判断法
(二)过程判断法
(三)结果判断法
(四)比例判断法
(五)比较判断法
第四节 程序正当、诚实守信与行政效能原则
一 程序正当原则
(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要求
(二)在法律未设定行政行为的程序时,行政主体应当履行正当程序要求
二 诚实守信原则
(一)行政主体公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法不溯及既往
(三)信赖利益保护
(四)行政合同的履行与解除补偿
三 行政效能原则
(一)提高行政效率
(二)行政组织、手段、程序与行政目的和任务的匹配性
(三)行政行为具有可接受性
第四章 行政主体与公共行政组织
第一节 行政组织法
一 行政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二 行政组织法的内涵与渊源
三 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内容
(一)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与法律地位
(二)行政机关的设置及职权
(三)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四)基本活动原则和工作制度
四 行政组织法与机构改革
第二节 行政主体的内涵与外延
一 行政主体的内涵
二 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人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三)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三 行政主体的外延
(一)各级各类行政机关
(二)其他承担行政任务的组织
第三节 行政权限、行政职责与行政权移转
一 行政权限(行政主体的管辖权)
(一)移送管辖
(二)指定管辖
(三)管辖权的转移
二 行政职责
(一)行政职责的特征
(二)行政职责的内容
(三)行政职责的来源
三 行政权移转:授权与委托
(一)授权
(二)委托
(三)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的区别
第四节 行政人与公务员
一 行政人
二 公务员的概念与分类
三 公务员的录用、变动与去职——国家公职关系①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一)公务员的录用(公职关系的产生)
(二)公务员职位的变动(公职关系的变更)
(三)公务员的去职(公职关系的消灭)
四 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国家公职关系的内容
(一)人事管理关系
(二)特别劳动关系
(三)权利救济关系
第五章 行政相对人与行政过程中的私人
第一节 行政相对人的内涵及其展开
一 “行政相对人”概念的使用
二 行政相对人的内涵及其展开
第二节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一 相对人权利的内涵
二 行政相对人的实体性权利
(一)防御权
(二)给付请求权
三 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
(一)程序参与权
(二)信息获取权
(三)申请回避权
(四)个人信息保密权
(五)监督权
第三节 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一 遵守行政法律规范的义务
二 服从义务
三 协助义务
四 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
五 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
第六章 行政行为与行政处理
第一节 行政行为及其一般原理
一 行政行为的概念界定
二 行政行为的分类
(一)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二)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三)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
(四)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
三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一)行政主体及其职权合法
(二)行政依据正确、合法且充分
(三)行为内容明确且正当
(四)行政程序合法且正当
第二节 行政处理及其一般原理
一 行政处理概念的由来及其内涵
二 行政处理的法律特征
(一)行政处理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公法行为
(二)行政处理是对外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法律行为
(三)行政处理是行政权主体所作的单方行为
(四)行政处理是具体行政行为
三 行政处理的分类
(一)依职权行政处理与依申请行政处理
(二)羁束行政处理与裁量行政处理
(三)授益行政处理与负担行政处理
(四)命令式处理、形成式处理和确认式处理
第三节 行政处理的效力
一 行政处理的几种主要的效力
(一)公定力
(二)确定力
(三)执行力
(四)构成要件效力
二 行政处理的生效规则
(一)告知生效
(二)附款生效
(三)受领生效
(四)即时生效
三 行政处理的失效——无效、撤销、废止
(一)行政处理的无效
(二)行政处理的撤销
(三)行政处理的废止
第七章 行政程序与行政过程
第一节 行政程序的构成及其功能
一 内部构成:行政程序的内涵及其要素
(一)行政程序是由步骤、顺序、方式和时限构成的过程
(二)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进行行政行为时的程序
(三)行政程序是作为过程的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的形式
二 外部构成:行政程序的分类
(一)内部程序和外部程序
(二)法定程序和自由程序
(三)抽象行为程序和具体行为程序
三 现代行政程序的功能
(一)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
(二)提高行政效能,规整行政秩序
(三)促进理性形成,调整利益冲突
(四)尊重人格尊严,实现公平正义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一般法律制度
一 表明身份制度
二 告知制度
三 信息公开制度
(一)政府信息的内涵及其公开主体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与程序
四 回避制度
五 听证制度(陈述申辩制度)
六 说明理由制度
(一)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理由
(二)行政行为的正当性理由
七 时效制度
八 行政程序制度法治化的载体
第三节 行政程序的新型制度
一 新型行政程序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呼唤
(一)行政任务的变迁和行政活动的多样化呼唤新型行政程序制度
(二)全球风险社会的来临需要建构保障理性和参与的行政程序机制
(三)现代行政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亟需新的程序机制来实施利益调整
二 公众参与制度
(一)以资讯提供和资政为主要功能的公众参与
(二)以权利利益防卫为主要功能的公众参与
(三)以判断形成为主要功能取向的公众参与
三 协商型程序制度
第八章 行政规范的制定行为与公共政策的形成
第一节 行政立法的基本原理
一 行政立法的内涵、本质及其必要性
(一)行政立法的内涵
(二)行政立法的本质
(三)行政立法存在的必要性
二 行政立法的分类
(一)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
(二)执行性立法、自主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三)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四)法规性立法和规章性立法
三 行政立法权限
(一)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限
(二)国务院各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的行政立法权限
(三)省级人民政府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
第二节 行政立法过程
一 行政立法程序
(一)立项
(二)起草
(三)审查
(四)决定
(五)公布
二 行政立法监督
(一)权力机关的监督
(二)行政机关的监督
第三节 行政规定的制定
一 制定行政规定行为的基本特征
二 制定行政规定的形式
三 制定程序
四 对行政规定的监督
(一)权力机关的监督
(二)行政机关的监督
(三)司法机关的监督
第九章 行政处理的形态与政府工具(一)
第一节 行政许可
一 行政许可的含义及其性质
二 行政许可的类别
(一)分类1:一般许可与特别许可
(二)分类2: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
(三)分类3: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
(四)分类4:社会许可与经济许可
三 行政许可的设定与规定
四 行政许可实施程序
(一)申请与受理程序
(二)审查与决定程序
(三)实施期限
(四)变更与延续程序
第二节 行政确认
一 行政确认的特征及其与相关行政行为的异同
二 行政确认的形式和内容
三 行政确认的程序
第三节 行政奖励
一 行政奖励的内涵与特征
二 行政奖励的分类
三 行政奖励行为程序
四 不服行政奖励决定的救济
第四节 行政给付
一 给付行政与行政给付
二 行政给付的内容与形式
三 行政给付法治化
第五节 行政裁决
一 行政裁决的内涵与外延
二 行政裁决机构及其管辖
三 行政裁决的程序
(一)立案
(二)通知
(三)当事人进行陈述辩论
(四)裁决
四 不服行政裁决的诉讼
第十章 行政处理的形态与政府工具(二)
第一节 行政处罚
一 行政处罚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二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一)处罚法定原则
(二)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三)一事不再罚原则
(四)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五)保障相对人权利原则
三 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人身罚
(二)能力罚
(三)财产罚
(四)精神罚
四 行政处罚的管辖与适用裁量
(一)行政处罚的管辖
(二)行政处罚的适用裁量
五 行政处罚的程序
(一)简易程序
(二)一般程序
(三)听证程序
第二节 行政强制
一 行政强制的概念及其“两分”
二 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
(一)法定原则
(二)适当原则
(三)不得滥用原则
(四)救济原则
三 行政强制措施
(一)行政强制措施的方式
(二)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
四 行政强制执行
(一)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归属和分配
(二)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
(三)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第三节 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
一 行政征收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一)强制性
(二)法定性
(三)处分性
二 行政征收的基本种类与基本制度
(一)征税
(二)行政收费
(三)征收不动产
(四)征收企业
三 行政征用的内涵与特征
四 行政补偿
第十一章 其他行政活动方式与公共治理转型
第一节 行政计划与规划
一 行政计划(规划)的内涵及其两个层次
二 行政计划的法治化
(一)计划文本角度的法律规制(实体控制)
(二)计划行为角度的法律规制(程序规制)
三 行政计划与诉讼
第二节 行政指导
一 行政指导的内涵
二 行政指导的形式与种类
三 行政指导的权力性——一个新视角
四 行政指导的法律控制
(一)合法性原则的约束
(二)程序法规制
(三)救济制度的创设
第三节 行政合同
一 行政合同的内涵与外延
二 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中的“特权”及其限制
(一)选择对方当事人的限制
(二)合同方式的限制
(三)缔约权能限制
(四)行使单方权的限制
三 行政合同的瑕疵与司法审查
(一)行政合同的瑕疵与违法表现
(二)行政合同瑕疵的法律后果
(三)行政合同的司法审查
第十二章 行政违法与公共行政的失范
第一节 行政违法的基本原理
一 行政违法的基本特征
二 行政违法的基本形态
三 行政违法的确认
第二节 行政不作为违法
一 行政不作为违法的内涵
二 行政不作为违法的构成要件
三 行政不作为违法的处理
第三节 行政超越职权
一 行政超越职权的内涵
二 行政超越职权的表现形式
(一)行政权限逾越
(二)行政权能逾越
三 对行政超越职权的处理
第四节 行政滥用职权
一 行政滥用职权的内涵
二 行政滥用职权的表现形式
三 对行政滥用职权的处理
第五节 认定事实不清
一 认定事实不清的基本判断标准
二 认定事实不清的成因
三 对认定事实不清的处理
第六节 适用法律错误
一 适用法律错误的内涵
二 适用法律错误的表现形式
三 对适用法律错误的处理
第七节 程序违法
一 程序违法的内涵
二 程序违法的表现形式
(一)方式违法
(二)步骤违法
(三)顺序违法
(四)时限违法
三 对程序违法的处理
第十三章 公共责任的法律机制与行政复议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理
一 行政复议的内涵与沿革
二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原则
(二)公正原则
(三)公开原则
(四)及时原则
(五)便民原则
(六)书面审查原则
(七)全面审查原则
三 行政复议的功能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一 行政复议的范围
(一)行政复议的肯定范围
(二)行政复议的否定范围
二 行政复议的管辖
(一)行政复议的一般管辖
(二)行政复议的特殊管辖
第三节 行政复议机关、机构和参加人
一 行政复议机关与行政复议机构
二 行政复议参加人
(一)申请人
(二)被申请人
(三)第三人
第四节 行政复议程序
一 申请
二 受理
三 审理
(一)审理前的准备
(二)审查内容
(三)审理方式
(四)审理中的主要制度
(五)审理依据
(六)审理期限
四 复议决定
(一)维持决定
(二)履行决定
(三)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决定
(四)重作决定
(五)赔偿决定
(六)驳回复议申请决定
五 送达与执行
六 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救济
第十四章 公共责任的法律机制与行政诉讼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理
一 行政诉讼的内涵
二 行政诉讼法及其法律渊源
三 行政诉讼的目的
四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 确定受案范围的基本模式
二 受案范围的肯定性规定
三 受案范围的否定性列举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规范制定行为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终局行政行为
(五)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六)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七)行政指导行为
(八)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九)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管辖
一 行政诉讼的管辖概述
二 行政诉讼的级别管辖
(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三)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三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
四 行政诉讼的裁定管辖
(一)移送管辖
(二)指定管辖
(三)移转管辖
第四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
一 行政诉讼参加人与行政诉讼参与人
二 原告
三 被告
四 第三人
五 共同诉讼人
六 诉讼代理人
第五节 行政诉讼的程序
一 第一审程序
(一)起诉
(二)对起诉的审查与受理
(三)审理
(四)裁判
二 第二审程序
(一)上诉的条件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
(三)上诉案件的裁判
三 审判监督程序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适用条件及提起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审理
四 执行程序
第六节 行政诉讼的主要制度
一 证据制度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与种类
(二)举证责任及其分配规则
(三)证据的收集与调取
(四)证据的审核认定
二 诉讼不停止执行制度
三 撤诉制度
(一)申请撤诉
(二)视为申请撤诉
四 缺席判决制度
五 诉讼中止与诉讼终结制度
第十五章 国家责任与行政赔偿
第一节 国家责任的基本谱系
一 国家责任的概念与制度沿革
(一)概念
(二)历史沿革
二 国家责任制度的基本谱系
三 风险社会下国家责任的新发展
第二节 行政赔偿制度基本原理
一 行政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二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三 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侵权行为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侵权行为是执行职务的违法行为
(三)侵权行为造成损害事实
(四)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第三节 行政赔偿的范围
一 行政赔偿的范围
二 人身损害的行政赔偿范围
三 财产损害的行政赔偿范围
四 精神损害的行政赔偿范围
第四节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义务机关
一 行政赔偿请求人
二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第五节 行政赔偿的程序
一 行政赔偿请求的提出
二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受案与处理
三 行政赔偿诉讼
(一)起诉条件
(二)起诉期限
(三)举证责任
(四)审理和裁判
四 行政追偿程序
第六节 行政赔偿的方式、标准和费用
一 行政赔偿的方式
二 行政赔偿的标准
(一)侵犯人身权的赔偿标准
(二)侵犯财产权的赔偿标准
三 行政赔偿的费用
第十六章 国家责任与行政补偿
第一节 行政补偿的基本原理
一 行政补偿的概念与特征
二 行政补偿与相关概念辨析
(一)行政补偿与国家补偿
(二)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
(三)行政补偿与行政救助
三 行政补偿制度的历史沿革
四 行政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恩惠说
(二)保障既得权利说
(三)公平负担说
(四)特别牺牲说
(五)社会保险说
(六)社会协作说
第二节 行政补偿的范围与种类
一 基于特别牺牲的行政补偿
(一)行政征收补偿
(二)征收性质侵害补偿
(三)因维护公益而受损的补偿
二 基于信赖关系的行政补偿
三 衡平补偿
第三节 行政补偿的方式、标准和程序
一 行政补偿的方式
(一)金钱补偿
(二)金钱以外的补偿方式
二 行政补偿的标准
(一)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标准
(二)依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补偿标准
(三)双方协商决定或者由行政机关单方面确定补偿标准
三 行政补偿的程序
(一)发出补偿通知或公告
(二)申请和受理
(三)审查
(四)签订补偿协议或作出补偿决定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