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水文化研究(八):文化黄河研究

纸书售价: 46.4 纸书定价:¥58.0 电子书售价: 23.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篇 《诗经》中的黄河形象
一 黄河向情感的生成
二 黄河向道德的生成
三 黄河向政治的生成
第二篇 黄河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 从内容上看黄河文化在中华民族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1.黄河文化的重功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个性
2.黄河文化的审美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个性
3.黄河文化的法制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个性
4.黄河文化的勤俭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个性
5.黄河文化的和平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个性
二 从形式上看黄河文化在中华民族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1.培育作用
2.导引作用
3.促进作用
4.提升作用
5.创新作用
6.凝聚作用
第三篇 黄河农业文明的作用
一 农业文明与民族精神的确立与发展
二 地理禀赋对民族精神确立与发展的影响
三 气候条件对民族精神确立与发展的影响
四 华夏农业文明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确立
五 黄河神农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确立
1.炎帝与神农氏
2.神农氏文化与黄河文化
3.炎帝神农氏与华夏农业文明
4.炎帝神农氏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确立
第四篇 黄河文化与爱国主义
一 黄河文化与爱国主义的关联性
1.黄河农耕文化的故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产生的根源
2.黄河中下游的华夏文明是培育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的酵母
3.黄河文化理想中的爱国主义理念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的精神导向
4.黄河文化实践中的爱国主义行为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的最好表达
5.黄河流域作为中国家国意识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的源头
二 圣王居地与精神归依
三 文化认同与家国认同
第五篇 天之道与人之道
一 黄河子民对天道与人道的基本态度
1.“天人非所及”与“无以人灭天”
2.“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3.“利而不害”与“为而不争”
(1)“利而不害”
(2)“为而不争”
二 从历史文化实践看黄河文化中蕴含的自然观和人文观
1.从殷商民族的山河崇拜看黄河文化中蕴含的自然观和人文观
2.从河洛文化看中原文化中蕴含的自然观和人文观
3.从中岳文化看黄河文化中蕴含的自然观和人文观
第六篇 黄河文明与四方观念
一 黄河子民四方观念的形成
1.地理学上的四方土与四方族
2.神话学上的四方神
3.四方观念的延伸
二 中国人的四方观念与黄河文明
三 黄河儿女“志在四方”的理想和实践
四 四方观念与爱国主义
第七篇 黄河孕育下的时间观
一 黄河文明的缘起与四时观念的形成
二 黄河流域的四时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契合性
三 黄河流域的四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对应性
四 黄河流域的四时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同构性
第八篇 黄河与佛教造像艺术
一 黄河流域佛教文化的一般特点
二 佛教造像及其本质
三 黄河流域佛教造像的类型
1.黄河流域的石窟造像
2.黄河流域的佛教壁画
四 黄河流域佛教造像的文化蕴涵
第九篇 黄河古都的风水文化
一 长安
1.秦都咸阳
2.汉都长安
3.隋唐长安
二 洛阳
1.东周洛邑
2.汉魏洛阳
3.隋唐洛阳
三 开封
第十篇 黄河流域的民居文化
一 外在形式与实用功能
二 生存空间与生态意识
三 文化意蕴与人伦道德
第十一篇 黄河流域的庙会文化
一 庙会文化的缘起
二 河神崇拜与庙祠祭祀
三 黄河流域庙会文化的特点
1.农祭为主,形式多样
2.历史悠久,积淀深厚
3.祭祀祖先,活跃经济
4.安抚民众,聚集人气
5.宣泄狂欢,休闲娱乐
6.多教会融,兴教安民
四 黄河流域庙会文化的发展态势
1.庙会的形式不断得到复兴
2.庙会的主题注重创新
3.民间庙会逐渐被官方操控
4.庙市活动被发扬光大
5.庙会的规模越来越大
第十二篇 陕北的民俗文化
一 日常生活
二 岁时节日
三 民间艺术
四 婚嫁民俗
第十三篇 李準小说与黄土民风
一 地域文化与小说创作
二 李準的黄河情结与小说创作
三 李準小说所蕴含的黄土民风
1.李準小说所揭示的乡土伦理与民族道德情操
2.李準小说所透露的乡土意识与民族的精神趋向
3.李準小说所反映的独特的民族生活风貌
第十四篇 朱仙镇木版年画
一 朱仙镇木版年画源流
1.朱仙镇与朱仙镇年画
2.朱仙镇年画的流变与传播
二 朱仙镇年画的主要题材
1.神话人物类
2.历史人物类
3.宗教祭祀类
4.戏曲传说类
5.动植物类
6.吉祥图案类
三 朱仙镇年画的艺术特征
1.构图饱满,布局紧凑
2.色彩丰富,装饰性强
3.形象夸张,以形写神
4.线条粗放,风格朴拙
四 朱仙镇年画的文化蕴涵
1.民间技艺的传承与民族记忆的守护
2.民族文化的表达和民族精神的宣示
3.农业文明的承纳与黄河文明的见证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