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新中国人口五十年:全2册(下册)

纸书售价: 137.6 纸书定价:¥172.0 电子书售价: 68.8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十三章 家庭人口
第一节 新中国家庭的类别比例分布及变化
一 按户内社会关系结构的类别比例的分布及其变化
二 按户内人数和户内代数的类别比例分布的变化
第二节 新中国平均户规模的发展变化
一 平均户规模变化的两大阶段
二 平均户规模扩张阶段中的两个特殊时期
三 新中国50年平均户规模变化的主要原因
四 若干年份户均人口结构变化的比较
第三节 中国人口立户模式的特点和水平
一 中国家庭户人口性别年龄别户主率的主要特点
二 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户主率模式的比较
三 分化立户水平的国际比较
四 中国1990年市镇县性别年龄别户主率模式的比较
五 中国1990年市镇县人口分家立户水平的总体比较
第四节 中国人口立户水平的变化动态
一 中国1950~1980年之间若干年份立户水平的间接标准化比较
二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户主率水平的直接标准化比较
第五节 中国家庭的养老功能
一 从人口按年龄在不同家庭类型中的分布比例看家庭养老的重要性
二 从老年人口户居状况变化看中国的主导家庭模式
三 市镇县老年人口户居安排的差异及变化趋势
四 老年人户居类型的人口影响因素
五 20世纪90年代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经济交流状况
历史的结论
第十四章 少数民族人口
第一节 人口数量的变化
一 旧中国的少数民族及其人口特点
二 新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地位和人口数量的巨变
三 各民族人口变动的原因
四 对策与建议
第二节 人口分布及其变动
一 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
二 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及其变动
三 省(区市)民族人口的构成
第三节 性别年龄构成
一 性别构成的特点与变化
二 各民族人口年龄构成的特点与良性转变
第四节 婚姻、家庭
一 婚姻
二 家庭
第五节 出生率与生育率的变化
一 出生人数与出生率的变化
二 出生孩次构成的变化
三 总和生育率的变化
四 生育模式的加速转变
五 早育率的变化
第六节 受教育水平的变化
一 各民族受教育水平的变化
二 各民族成人文盲下降
历史的结论
第十五章 劳动力资源构成与配置
第一节 新中国的劳动力资源状况
一 劳动力资源和劳动适龄人口
二 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与变化
三 劳动适龄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
四 劳动适龄人口的地区差异
第二节 新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利用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
二 “大跃进”和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6年)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四 改革发展时期(1977~2000年)
五 1982年、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的劳动力资源利用
第三节 新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
二 “大跃进”和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6年)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四 改革发展时期(1977~2000年)
五 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时期(1988~2000年)
第四节 新中国的就业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
二 “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58~1966年)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四 改革前期(1977~1988年)
五 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时期(1988~2000年)
历史的结论
第十六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
第一节 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的历史债务和隐性再累积(1949~1957)
一 中国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和历史债务
二 生态环境的局部修复和保护
三 人口高增长压力和资源环境问题的隐性再累积
第二节 人口与资源环境危机的凸现和全面加剧(1958~1971)
一 1958年“大跃进”导致资源环境恶化
二 1959~1961年的人口生态状况
三 十年动乱开始导致生态危机全面加剧
四 人均耕地锐减,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第三节 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继续恶化和行动转折(1971~1977)
一 人口与资源环境危机继续加剧
二 重大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
三 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政策终于启动
第四节 两项基本国策的确立和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的再凸现(1978~1989)
一 两项基本国策的确立
二 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人口压力加重
三 资源环境问题的再凸现:第三次环境恶化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和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1990~2000)
一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二 人口控制的成效及其资源和环境效益
三 环境保护的进展
四 人口与资源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历史的结论
第十七章 计划生育事业
第一节 提出计划生育
一 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与节制生育的提出
二 中共中央第一次发出关于节制生育的文件
三 社会知名人士积极提倡节制生育
四 毛泽东提出“计划生育”的概念
五 初步开展节制生育
六 节育活动遭受挫折
第二节 以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为重点开展计划生育
一 加强计划生育的领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领导人发出一系列指示
二 建立计划生育工作机构
三 以城市为重点,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展开
四 避孕药具和节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第三节 计划生育在城乡全面实行
一 计划生育再次发动
二 人口增长纳入国民经济计划,“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形成
三 加强计划生育组织建设、避孕药具生产供应、节育技术服务
四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避孕节育活动在城乡全面展开,控制人口增长成绩显著
五 人口学术活动复生,两种生产理论成为开展计划生育的理论依据
六 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国际交往与合作
第四节 实行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
一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二 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制定计划生育法规
三 研究制定人口规划和控制目标
四 计划生育组织建设、科学技术、国际交往进一步加强
五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总结推广“三为主”经验
六 成立计划生育协会、人口学会、人口福利基金会
第五节 计划生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 中央坚持不懈地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二 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三 总结“三结合”经验,把利益导向机制引入计划生育工作
四 计划生育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以避孕节育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全面开展
五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计划统计、国际交往等项工作有更大的发展,非政府机构进一步发挥作用
历史的结论
第十八章 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
第一节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
一 普查的特点和组织实施
二 主要调查结果
三 主要数据质量评估
四 主要收获
第二节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
一 普查的组织实施
二 主要调查结果
三 主要数据质量评估
四 主要收获
第三节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
一 普查的主要特点和组织实施
二 主要调查结果
三 主要数据质量评估
四 主要收获
第四节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
一 普查的特点和组织实施
二 主要数据
三 主要数据质量评估
四 主要收获
第五节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
一 普查的特点和组织实施
二 主要数据
三 主要数据质量评估
四 主要收获
第六节 人口抽样调查
一 定期的人口抽样调查
二 开展专项抽样调查
历史的结论
第十九章 户籍管理制度
第一节 户口登记制度的形成
一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
二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颁布
第二节 居民身份证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 居民身份证制度的酝酿与试行
二 居民身份证制度的正式确立
三 居民身份证制度的逐步完善
第三节 户口统计制度的演变
一 户口统计体制的演变
二 户口统计以户口登记为基础
三 户口统计以报表制度为主渠道
四 对户口统计年报质量的检验
第四节 户口迁移制度的发展
一 户口迁移制度以控制城镇人口增长为特征
二 户口迁移制度的政策、法律依据
三 户口迁移制度的实施
四 “农转非”控制指标的形成
第五节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
一 户口迁移政策的逐步放开
二 “农转非”控制办法的调整
三 流动人口管理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四 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积极探索
五 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
六 人口信息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历史的结论
第二十章 新中国领导者人口思想
第一节 毛泽东人口思想
一 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中国吃饭问题
二 人口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三 人口非控制不行,要有计划地生育
四 实行计划生育,一要政府认真抓,二要坚持群众路线
五 提倡男女平等,改变重男轻女风俗
六 人口素质应该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第二节 周恩来人口思想
一 计划生育是伟大的事业
二 把人口生产纳入国家计划
三 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四 搞好避孕药具的研制工作
第三节 邓小平人口思想
一 人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最大的难题
二 人口问题是个战略问题
三 人均水平的重要意义
四 计划生育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五 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六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第四节 江泽民人口思想
一 充分认识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二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控制人口增长属于政府调控职能
四 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五 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六 综合治理人口问题
七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生育文化
第二十一章 人口科学研究进展
第一节 1949~2000年中国人口研究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一 1949~1957年:初期探索阶段
二 1957~1977年:挫折和相对停滞阶段
三 1977~1982年:复苏和重新探索阶段
四 1982~1992年:日趋繁荣和学科建设阶段
五 1992~2000年:扩展与深化阶段
第二节 人口科学研究重点进展(专题研究上)
一 控制人口增长研究
二 生育和生育率研究
三 死亡和死亡率研究
四 人口素质研究
第三节 人口科学研究重点进展(专题研究中)
一 人口老龄化理论研究
二 女性人口理论研究
三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理论研究
四 家庭人口学研究
第四节 人口科学研究重点进展(专题研究下)
一 人口与经济发展理论研究
二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三 民族人口学研究
四 历史人口学研究
第二十二章 人口大事记
主要参考著作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