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消逝的草原:一个草原社区的历史、社会与生态

纸书售价: 78.4 纸书定价:¥98.0 电子书售价: 39.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牧区社会与草原生态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的回顾
一 游牧社会及其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二 牧区发展与草原退化的研究
三 “游牧—定居”连续统
第三节 理论视角:过程生态人类学与政治生态学
一 过程生态人类学
二 政治生态学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与田野过程
三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吐尔洪盆地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
一 生态环境
二 农牧业资源条件
第二节 盆地的族群
一 哈萨克人
二 维吾尔人
三 回汉居民
第三节 从部落到国家:社会制度的转变
一 双重制度
二 双重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牧与农
第一节 衰落与重现:牧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 游牧业的生产周期
二 游牧业的生产组织形式
三 游牧业的衰落
四 牧业重现
第二节 粮仓之路:农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 四十碗塔尔米:早期粗放农业
二 农业发展的条件
三 水利与开荒
四 粮仓之路
第三节 边缘化:牧业与农业发展的困局
一 牧业的再次衰落
二 农业集约化的困局
三 边缘化困局难破
第四章 游与居
第一节 逐水草而居:长腿的毡房
一 毡房与居住形式
二 畜粪与燃料
三 资源利用的其他方面
四 资源利用的特征
第二节 美好生活:无脚的房屋
一 地窝子与土坯房
二 伐木为柴
三 木材的社区关系网络
四 山林消逝
第五章 顺应与控制
第一节 顺应自然:游牧民的环境态度
一 移动性原则
二 共有产权制度
三 自然禁忌
第二节 控制自然:农业的环境态度及其影响
一 控制自然:农业的环境态度
二 社区内环境态度的多元化
第三节 自然禁忌的突破
一 追根溯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被动突破
二 公地悲剧: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主动突破
第六章 传统与现代
第一节 哈萨克游牧民的人口再生产模式
一 “胡大的旨意”:哈萨克游牧民的人口再生产
二 驼背上的孕妇:生育风险
三 制度与观念:生育的社会文化情境
第二节 人口转型:人口再生产模式的变化
一 游牧社会的人口转型
二 人口爆炸:盆地哈萨克族的人口转型
三 人口积压:婚姻圈与人口流动
第七章 失衡与调适
第一节 自然生态失调:盆地生态环境的退化
一 农田生态系统的退化
二 山林生态系统的退化
三 环境风险加剧
第二节 失衡:人地关系的变化
一 动态平衡:游牧时期的人地关系
二 失衡:定居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第三节 调适:发展道路之抉择
一 两代年轻人的抉择
二 盆地内的新机遇
三 燃煤时代
第八章 移民与盆地
第一节 迁移之路
一 迁移的动力与条件
二 移民的特征与类型
三 移民的安置
第二节 移民的生活
一 集体化时期移民之经济生活
二 移民经济生活的多元化
三 移民的社会与文化生活
第三节 共生:日常生活中的族群关系
一 经济生产模式与共生关系
二 共生关系的拓展
三 族际通婚与边界跨越
四 族际关系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第九章 结论
一 社区发展与草原消逝的双重过程
二 社区发展与生态环境之关系的研究框架
三 草原社区发展的经验、教训与前瞻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