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电子书 >

利益秩序重构的政治逻辑: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利益分化和国家政治建设研究

纸书售价: 38.4 纸书定价:¥48.0 电子书售价: 19.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导 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核心问题
三 几种利益秩序模式的比较
(一)多元主义
(二)合作主义
(三)庇护主义
(四)一元主义
四 关于中国的研究综述
第一章 1978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利益格局变迁
一 1949—1978:计划体制下的社会利益秩序
(一)计划经济和利益的再分配体制
(二)客观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
(三)集体主义利益观念的构建
二 市场化改革与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
(一)改革开放与逐利行为的合法化
(二)体制内的“放权让利”改革
(三)体制外社会利益主体的成长
(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市场化转型
三 国家与市场双重逻辑作用下的社会利益结构分化
(一)国家制度分割、体制转型与社会利益结构分化
(二)市场化逻辑与利益结构分化
(三)社会成员获益差别、阶层分化与利益群体
四 小结
第二章 利益集团的兴起和社会利益秩序的重建
一 利益集团:基础概念的阐述及其引入
(一)利益集团:源于西方经验的政治概念
(二)从利益群体到利益集团:中国政治分析的新概念
二 中国利益集团的成长、类型及发展特征
(一)从利益群体到利益集团的演化
(二)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类型划分
(三)中国利益集团发展的基本特征
三 行动起来的利益:利益表达行为的分析
(一)专业团体主导的政策意见表达
(二)机构型利益集团的行政接触和诉求表达
(三)以地方政商合作为基础的商业利益表达
(四)低组织化群体的抗争性利益表达
四 分化时代的利益秩序重建:国家政治建设的基本命题
(一)利益集团、多元主义和利益秩序
(二)利益集团分化与中国社会利益秩序面临的挑战
(三)中国社会利益秩序的重塑与国家政治建设
五 小结
第三章 利益主体多元化和执政党社会联结机制的变革
一 政党的社会联结机制:理论概说与西方经验
二 执政党社会联结机制的历史构建及其现实挑战
(一)执政党和社会利益主体的关系:理论认识与历史实践
(二)社会利益分化和执政党面临的新问题
三 群众路线:执政党社会联结机制的继承和发展
(一)群众路线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内涵
(二)群众路线的特色:以干部为载体的社会联结机制
(三)官僚主义和群众路线的运动式修复
(四)执政环境的新变化与群众路线的优化
四 利益主体多元化与执政党社会基础的调整
(一)利益群体、社会阶层变化对执政党社会基础的影响
(二)“三个代表”与吸纳新兴社会阶层成员入党
(三)组织全覆盖:面向新社会领域的党建工作
(四)一党代表下的多元利益:中国特色的模式探索
五 小结
第四章 利益分化背景下的人大制度建设和民意代表机制完善
一 政治过程中的民意代表机构与利益集团
(一)现代政治结构中的民意代表机构
(二)西方国家的院外游说活动及其规制
(三)中国人大制度的历史发展与时代挑战
二 社会分化和人大代表社会构成的调整
(一)人大代表选举及其对代表比例构成的要求
(二)社会群体结构变化与人大代表社会构成的变动
(三)群体代理人的政治嵌入与群体利益的吸纳机制
三 “开门立法”:人大主导下的立法意见吸纳
(一)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意见输入的新形式
(二)立法听证制度:构建利益表达平台的新尝试
(三)社会意见输入和人大立法制度的调适与变革
四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社会意见沟通机制的构建
(一)人大代表的传统角色和作用
(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推进
(三)代表与群众沟通方式的中国选择
五 小结
第五章 利益秩序重构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新型利益调节机制构建
一 行政机构与利益集团关系的理论概述
(一)西方国家的行政机构与利益集团
(二)中国政府行政过程面临着社会分化利益的考验
二 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从理念引入到实践的推进
(一)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理念创新
(二)国家对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积极推动
(三)公众参与地方政府决策的实践形态
三 信访:专设意见接纳机制的不断强化
(一)信访制度的历史形成
(二)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机制的强化
(三)人民信访制度的效能和运行特征
四 社会管理创新和基层矛盾化解体系构建
(一)计划时代基层单位的利益组织化功能
(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构建
(三)基层社会的再组织化与分散利益的协调
五 小结
第六章 社会团体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利益的组织化协调
一 合作主义与社会利益关系的组织化协调
(一)合作主义模型的提出及其结构特征
(二)国家参与下的组织化利益协调:合作主义的核心特征
二 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初期构建
(一)政治重建与人民团体的组织变革
(二)桥梁与纽带:“双重代理”身份下的角色定位
(三)群众组织的生存空间与运作绩效
三 改革开放以来社团的成长与合作主义管理框架的确立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团体管理体系重建
(二)社会团体成长的制度环境:国家合作主义的管理与控制体系
(三)社会团体组织体系的合作主义特征
四 从社会管控到群体利益的组织化协调:合作主义结构的功能转向
(一)合作主义结构的政治功能:从社会管控到利益的组织化联结
(二)以团体为中介的利益组织化:合作主义的部分实践
五 小结
结 论
一 社会利益秩序构建中的理论争辩
二 中国社会利益秩序构建的历史轨迹
三 国家政治建设与社会利益秩序的重建
一 中文部分
二 英文部分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