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热点问题研究

纸书售价: 52.0 纸书定价:¥65.0 电子书售价: 26.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导论
一 人本发展道德观
(一)什么是道德
(二)人为什么需要道德
二 社会道德系统运行的一般机制和原理
三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社会道德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1.道德规范缺失
2.道德信仰危机
3.道德实践困境
四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解决社会道德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解决社会道德问题的具体对策
1.理论研究
2.有效教育
3.法治保障
五 本书内容的逻辑思路和框架结构
第一章 官德问题
第一节 热点聚焦
第二节 问题概述
一 当代中国官德失范的特点
(一)权权交易
(二)权钱交易
(三)权欲交易
二 当代中国官德失范的危害
(一)当代中国官德失范对政治的影响
(二)当代中国官德失范对经济的影响
(三)当代中国官德失范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第三节 追根溯源
一 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失范的思想文化根源
(一)“官本位冶意识的深层作祟
(二)多种价值观冲突产生的迷茫
二 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失范的制度根源
(一)“权冶、“钱冶、“人冶制度的缺陷
(二)监督制度的缺陷
三 当代中国官德建设的误区
(一)官德建设过分依赖道德调节而忽视制度制约
(二)官德建设过于依赖自律而忽视他律
(三)官德规范的超前性与社会道德的现实性相混淆
第四节 破解之道
一 构建科学合理的官德规范体系
(一)继承中国古代构建官德规范的有益传统
(二)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官德规范建设的经验与不足
(三)借鉴国外官德规范构建的成功经验
(四)构建当前的官德规范体系
二 加强有效道德教育,培养官德意识
(一)拓宽官员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
(二)加强官员的自身修养
(三)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三 加强官德法治化建设
(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二)健全财政管理制度
(三)完善干部人事制度
四 健全官德监督制度
(一)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二)健全舆论监督
(三)创新群众监督制度
第二章 商德问题
第一节 热点聚焦
第二节 问题概述
一 商业道德的含义及其作用
(一)商业道德的含义
(二)商业道德的作用
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商业道德出现的问题
(一)“拜金主义冶泛滥
(二)“不讲诚信、欺诈现象冶猖獗
(三)“商业贿赂、权钱交易冶横行
(四)“人格商品化冶现象严重
(五)商业伦理精神严重缺失
第三节 追根溯源
一 总体原因
(一)从业者商业道德意识淡薄
(二)商业道德观念的不良转变
(三)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四)“地方保护主义冶的错误导向
二 企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二)内部原因
三 我国当代商业伦理精神缺失的原因
(一)体制转型造成的新旧杂陈状态
(二)“一手硬冶和“一手软冶的不协调
(三)权力寻租导致官场与市场的结合
(四)西方商业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五)商业企业主体对自身伦理道德建设重视的力度不够
第四节 破解之道
一 当代中国商业道德建设的现实途径
(一)商业道德教育方面
(二)思想文化素质方面
(三)政治体制方面
(四)社会机制方面
(五)法律法规方面
二 解决商业道德问题的具体措施
三 商业道德体制机制建设
(一)约束机制
(二)奖罚机制
(三)教育机制
第三章 学术道德问题
第一节 热点聚焦
第二节 问题概述
一 学术道德及学术道德失范的概念
二 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
三 学术道德失范在高校中的具体表现
(一)学术道德失范在学术论文著作发表出版中的表现
(二)学术道德失范在职称评聘中的表现
(三)学术道德失范在学位申请、授予中的表现
(四)学术道德失范在课题立项中的表现
(五)学术道德失范在科研成果鉴定评奖中的表现
四 学术道德问题的危害
(一)极大浪费社会资源和学术生命
(二)扼杀学术创新,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
(三)毒化教育环境,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四)败坏社会风气,助长社会的不道德行为
(五)使整个学术界和知识分子丧失社会公信力
(六)大学科研道德失范危害巨大
第三节 追根溯源
一 学术道德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
二 学术道德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
三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特殊原因
(一)外在因素
(二)内在因素
第四节 破解之道
一 学术规范的要求
(一)进行学术研究时的总体要求
(二)发表、出版学术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要求
二 学术道德建设
(一)建立学术规范
(二)高校加强学术规范的具体措施
(三)科研道德的生态治理
(四)防范学术道德风险的措施
(五)学术腐败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四章 社会公德问题
第一节 热点聚焦
第二节 问题概述
一 社会公德的含义
二 社会公德问题的现状
第三节 追根溯源
(一)封建传统对社会公德的消极影响
(二)现代社会对社会公德的冲击
(三)社会公德建设自身存在的弊端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二)教育方面的原因
(三)当代青年个体方面的原因
第四节 破解之道
一 培育公民意识,提高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二 加强法制化建设,促进社会公德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的形成
三 培养公德精神,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
第五章 婚姻家庭道德问题
第一节 热点聚焦
(一)不合法的两性关系
(二)对家庭暴力的反对与犹豫
(三)子女教育问题
(四)代际关系错位问题
第二节 问题概述
一 婚姻家庭道德的内涵
二 当前我国的婚姻道德问题
三 当前我国的家庭道德问题
(一)家庭代际关系错位
(二)亲情关系淡薄
(三)婚姻道德观念扭曲
(四)择偶观念错位
(五)家庭暴力冲突不断
(六)家庭教育的偏差
四 当前我国婚姻家庭道德的共性问题
第三节 追根溯源
一 经济原因
二 法律制度原因
三 宣传教育原因
四 其他原因
第四节 破解之道
一 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路径
(一)继承传统思想和汲取西方文明并举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现代婚姻家庭伦理观
(三)加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四)建立合理合法的道德约束机制
二 提高婚姻家庭道德水平的途径
(一)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促进新型家庭道德形成并趋于完善
(二)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道德教育措施和途径,获得社会普遍认同,提高人们遵守婚姻伦理规范的自觉性和建设和谐美满婚姻家庭的积极性
(三)通过政府适当举措,完善婚姻制度
(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六章 生态环境道德问题
第一节 热点聚焦
第二节 问题概述
一 生态环境道德的由来
二 生态环境道德的含义
(一)实现人与人的平等
(二)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
三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四 我国生态环境道德失范的表现
五 我国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现状
(一)公众环境意识总体水平不高,知行脱节
(二)学术界注重理论研究,忽略实践操作
(三)部分职能部门重口头宣传,轻切实执行
第三节 追根溯源
(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
(二)环境影响的非即时性
(三)经济利益的诱惑
(四)人们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影响,忽视环境公德意识的培养
(五)生态环境道德宣传教育力量薄弱,公众环境道德水平亟待提高
(六)环境法律制度不完善,致使一些人缺乏应有的生态环境道德
第四节 破解之道
一 开展全民性生态环境道德教育
(一)环境道德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二)实施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 充分发挥环境法律法规的作用
(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立法过程
(二)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境法律体系
(三)进一步增强执法、司法和宣传教育的力度
三 落实环境道德责任
(一)争取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双赢
(二)尽量使环境成本内部化
(三)将环境道德的自律与强制的他律相结合
四 推动生态环境道德社会实践
(一)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倡导环境友好型的生产与生活社会实践
五 加强国际合作
(一)国际合作是环境道德的国际保证
(二)加强国际合作的具体手段
第七章 网络道德问题
第一节 热点聚焦
第二节 问题概述
一 网络、网络社会及其特征
(一)网络与网络社会
(二)网络社会特征
(三)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
二 网络道德
(一)网络道德概念的界定
(二)网络道德的特征
(三)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 网络道德失范
(一)网络道德意识方面
(二)网络道德行为方面
第三节 追根溯源
(一)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观原因
(二)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
第四节 破解之道
一 网络道德建设的目标:诚信与责任的统一
二 网络道德建设的原则
三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网络道德主体的教育
(二)建立健全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强化舆论道德评价和网络社会舆论监督
(三)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监管
(四)加强网络技术控制和监管
第八章 生命道德问题
第一节 热点聚焦
第二节 问题概述
一 生命是什么
二 生命与道德
三 生命道德缺失的表现
(一)生命价值的曲解
(二)生命责任意识淡漠
(三)“以自我价值为中心冶的狭隘的生命价值观
(四)信奉权钱至上,物质利益重于生命的价值观
第三节 追根溯源
一 从青少年自身来看
(一)自我同一性混乱
(二)挫折承受力差
(三)情绪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二 社会环境因素
(一)社会剧变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
(三)家庭环境因素
第四节 破解之道
一 生命道德教育的内容
二 青少年生命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学校是青少年生命道德教育实施的主体
(二)家庭是青少年生命道德教育实施的基石
(三)社会是青少年生命道德教育实施的关键
第九章 科技道德问题
第一节 热点聚焦
第二节 问题概述
一 科技道德的内涵
(一)科学技术
(二)科技与道德
(三)科技道德
二 当代科技发展引起新的道德问题
(一)生态环境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二)生命科学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三)医学伦理学发展中的问题
(四)生物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追根溯源
一 “人类中心论”的思维方式
二 方法论上的科学主义
三 知识水平不足
四 社会因素制约
五 人文关怀匮乏
六 经济根源
第四节 破解之道
一 协调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冲突的目标
二 协调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冲突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为人类谋福利原则
三 实现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协调发展的途径
(一)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利益观
(二)保持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之间动态的平衡
(四)重塑责任,从多方面规范责任伦理问题
(五)完善制度,加强科技立法
(六)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科技伦理意识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