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古文献与学术史论稿

纸书售价: 68.0 纸书定价:¥85.0 电子书售价: 34.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从清华简《系年》看早期中国的历史书写
一 引言:从《系年》的体例之争说起
二 从知识立场与时代关怀看《系年》的成书
三 从《系年》看早期史学的纪年方式
四 《系年》体例与早期史学中的“行事”“本事”问题
五 结论
“邦风”问题再探: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看《风》诗的早期形态
一 引言
二 汉讳与经学文本:“邦风”避讳问题再论——以高祖之讳为核心
三 “邦国”之诗与《风》诗之名:从两周政治中的“邦”“国”语义流变看“邦风”“国风”的基本意义指向
四 “风”“邦风”“国风”:春秋战国的《风》诗结集与称名问题
五 “国人”之风与“观诗”之礼:对“邦风”“国风”的一种文化审视
六 结论
从墨子《诗经》学看儒、墨的文化分际
一 引言:墨子重《诗经》与儒、墨争衡
二 “先王之书”与“先质后文”:墨子《诗经》文本及相关问题考辨
三 “蔽于用而不知文”:墨子用《诗》中的“非乐”问题与“历史主义”走向
四 不同的“诗言志”:孔、墨诗学中美育主义与宗教主义的对立
五 结论
墨学与周道:先秦儒墨关系的一种文化审视
一 引言:从墨子“背周道”说起
二 关于“周道”:儒墨视野下的文化审视
三 “不在古服与古言”:从夏、周关系看墨学的“周道”精神
四 “取舍不同”:从尧舜到周公——孔、墨的先圣谱系及其意义
五 “非儒而不非周”:墨学弃鲁用齐说
六 结论
立场与路径: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内在理路问题探论
一 学术认知与学术认知史的审视:走向以学术为中心的近代学术史研究
二 断裂与承继:近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古今打通与中西交融问题
三 同情之同情、了解之了解:近代学人的心路与学路
四 结语
王国维经学路向与新史学之构建
一 从“不喜《十三经注疏》”到“发温经之兴”:王国维学术转向中的经学面貌
二 深入乾嘉开“罗王”:从“条驳”俞樾到程、段之学
三 “学术之必变”与“取宋学途径”
四 从经学到新史学:“新材料”与“新问题”视野下的学术转型
五 结语
吕思勉学术体系中的经学问题
一 吕氏的知识结构与经学关系
二 从今文余绪到今古贯通:现代学术视野下的经学转换
三 从“经世”到“材料”:作为史料学的经学
时势与理路:“整理国故”运动与吕思勉的史学道路
一 新史家的成立:“由旧入新”与“整理国故”运动
二 从“国粹”到“国故”:吕思勉史学方法建构的内在理路
三 “不温故而求知新”与“大器晚成”:从“井田辨”看胡、吕的学术分际
四 “国故”与接续“新史学”:吕思勉对“整理国故”运动的省思及其史学走向
五 结论
晚清民初“小说界革命”与吕思勉文学活动考论
一 引言:“小说界革命”影响下的吕思勉小说创作与研究
二 吕侠与侠人:吕思勉笔名问题
三 跨越梁启超与小说本体之确立:晚清民初小说“深入期”中的吕思勉
四 结论
“二胡论战”与《学衡》时代的胡先骕
一 “二胡论战”的前奏:从《文学改良刍议》到《中国文学改良论》
二 “喝倒彩”与“反对党破产”:《评〈尝试集〉》的命运与文化保守主义的阵地问题
三 从文学论战看胡先骕在学衡派中的地位及作用
四 是“复古”还是“纠偏”:“新文学运动”中的学衡派价值
文化危机与知识应对:从胡先骕的知识结构看《学衡》的文化保守主义
一 知识转型与知识人的结构调整:晚清到民国的士裂变
二 “西与西斗”中的胡先骕:留学背景与话语权问题
三 “理致”与“时代”:新文学视野下的旧诗文与新学术
四 不同的“科学”:胡适与胡先骕
“严熊书札”研究三题
一 “严熊书札”的流布状况及研究价值
二 由“志同”到“道合”:从“严熊书札”看严复与康有为的晚年思想交往
三 《严复集》相关错讹举要
四 结语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