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村落故事讲述活动研究:以辽宁省辽中县徐家屯村为个案

纸书售价: 38.4 纸书定价:¥48.0 电子书售价: 19.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故事讲述活动研究的学术史概况
一 俄国:讲述人的个性与集体性
二 日本:讲述人与故事的传承
三 美国:故事的表演与口头性
四 中国:从发掘故事家到整体观照故事讲述
第二节 选题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 采用民俗志田野调查法
二 在村落社会语境中阐释
三 与民众故事观念的共建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使用资料
一 研究方法
二 使用资料
三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村落故事讲述活动的时代变迁
第一节 徐家屯村概况
第二节 故事讲述活动的时代变迁
一 20世纪30—40年代:艰苦岁月的精神伴侣
二 20世纪50—70年代:集体生活的精力释放
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革新中的多元注脚
第三节 约制与适应:故事讲述活动变迁的性质
一 适应社会制度建构的宏大社会语境
二 适应娱乐手段限定的便捷休闲情趣
三 适应心理需求期待的精神凝聚纽带
第三章 故事语境:语境分类与现场互动
第一节 语境的分类
一 私下语境:局内的亲密与独享
二 半公共语境:适度的亲切与戏谑
三 公共语境:公开的竞争与表达
第二节 现场的互动
一 封闭式语境的互动
二 开放式语境的互动
第四章 讲述人:集体性与个性
第一节 讲述人的集体性特征
一 年龄维度:代际延续与故事传统
二 性别维度:家庭传承与社会传承
三 职业维度:行业特色与讲述趣味
第二节 个案研究:祝清泉的故事讲述个性
一 个人生活史
二 继承家族和村落的故事传统
三 故事讲述的个性呈现
第五章 故事文本:行为特质铸造文本特征
第一节 文本的边界特征
一 文本边界的松散结构
二 文本边界的粘连形态
第二节 文本的行为类型
一 讲古式
二 聊天式
三 表演式
第三节 文本的对话过程
一 讲述人与听众对话
二 讲述人与生活经历对话
三 讲述人与听讲经验对话
第六章 故事构成要素:雅各布森的理论视角
第一节 雅各布森理论及其扩展
一 雅各布森的言语交际六要素
二 传播学、民俗学对雅各布森理论的扩展
第二节 故事六大要素及相互关系
一 故事讲述人
二 故事听众
三 故事文本
四 故事符码
五 故事媒介
六 故事语境
七 六大要素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 作者反思:家乡民俗研究者的角色冲突
第一节 田野关系分类
一 局外—异文化研究
二 局内—异文化研究
三 局外—本土文化研究
四 局内—本土文化研究
第二节 研究者在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层面上的位置
第三节 研究者的多重自我
一 “今我”与“故我”的对峙
二 “家乡的我”与“学术的我”的交错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对女故事讲述人徐丽容的田野调查
附录二 民间故事讲述人传承个性的研究——以辽宁故事家李占春为例
附录三 父亲祝清海的故事讲述活动调查报告
附录四 徐家屯村主要故事讲述人小传
附录五 故事讲述人与作者的亲缘关系列表
附录六 伦理质询:家乡民俗的田野研究散记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