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简明西方美学史读本

纸书售价: 41.6 纸书定价:¥52.0 电子书售价: 20.8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至中世纪美学
第一章 早期希腊美学
第一节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
第二节 赫拉克利特
第三节 恩培多克勒
第四节 德谟克利特
第二章 智者和苏格拉底
第一节 智者
第二节 苏格拉底
一 美的普遍定义
二 人本主义的艺术意识
第三章 柏拉图
第一节 学术生涯及著作风格
第二节 理式论
一 美的定义
二 理式的含义
三 理式论的评价
第三节 模仿艺术
一 音乐
二 绘画
第四节 艺术灵感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
第一节 学术生涯及其特色
第二节 本体论美学
一 四因说
二 宇宙理性
第三节 诗学理论
一 模仿
二 悲剧过失说
三 净化说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早期的哲学美学
第一节 斯多亚派
一 美在于适度和比例
二 艺术理论
第二节 伊壁鸠鲁派
一 伊壁鸠鲁
二 卢克莱修
第三节 怀疑论派
一 毕洛
二 恩披里柯
第六章 罗马文艺美学
第一节 西塞罗
一 修辞学理论中的美学思想
二 折中主义美学
第二节 贺拉斯
一 理论渊源
二 基本美学思想
第三节 维特鲁威
一 建筑的要素
二 美的客观基础
第四节 朗吉弩斯
一 《论崇高》的理论渊源
二 古典主义传统
三 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
第七章 普洛丁
第一节 新柏拉图主义美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作为本体论的美学
第三节 审美知觉理论
一 审美上升历程
二 “抑肉伸灵,收心内视”
第四节 艺术是理智美的闪光
第五节 普洛丁美学的影响
第八章 奥古斯丁
第一节 美的理论
第二节 审美知觉理论
第三节 艺术理论
第九章 拜占庭美学
第一节 拜占庭人的世界观与美学观
第二节 艺术的理念及其风格的传播
一 艺术发展概况
二 艺术理念
三 拜占庭艺术的传播
第十章 托马斯·阿奎那和但丁
第一节 托马斯·阿奎那
一 美的三要素说
二 美学理论的其他要点
第二节 但丁
一 《神曲》的美学思想
二 《论俗语》
第二编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美学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美学
第一节 达·芬奇
一 论绘画艺术的性质与美学特征
二 艺术之美在于真实自然
三 审美观
第二节 卡斯特尔韦特罗及“古今之争”
一 卡斯特尔韦特罗的诗学思想
二 诗学理论的“古今之争”
第三节 蒙田
一 美是相对的
二 天然之美是理想之美
三 论人体美与心灵美
第四节 锡德尼
一 英国人文主义的美学宣言
二 论诗歌的本质及社会功用
三 论诗歌的形式规范
第十二章 法国古典主义美学
第一节 笛卡尔
一 崇尚理性的审美判断标准
二 追求“永恒真理”,以真为美
三 美在于部分与整体的和谐
第二节 沙坡兰
一 “诗歌应该使人受到教益”
二 戏剧创作必须遵循“三一律”
三 戏剧题材和情节必须具有“像真性”
第三节 布瓦洛
一 以理性为文艺最高准则
二 普遍人性与诗的“自然”原则
三 诗的道德教化作用
第十三章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第一节 培根
一 论人的美和“美在整体”
二 诗的想象和虚构
第二节 霍布斯
一 想象、判断与诗歌
二 善恶与美丑及喜剧感
第三节 舍夫茨别利
一 美在“形式或赋予形式的力量”
二 审美的特殊感官及其特性
第四节 哈奇生
一 “内在感官”和美感的特质
二 绝对美与相对美
第五节 休谟
一 美的本质和成因
二 趣味的心理特点和标准
三 诗歌与悲剧感
第六节 伯克
一 崇高感和美感的心理生理基础
二 崇高和美各自对象的品质
三 趣味的内涵和普遍原则
第十四章 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第一节 斯宾诺莎
一 美丑观念与事物的圆满性
二 想象、虚构与文艺创造
三 情感、快乐与审美经验
第二节 莱布尼茨
一 美的本质与“前定和谐”
二 审美趣味与“混乱的知觉”
第三节 鲍姆加登
一 美学作为独立学科建立的意义
二 美学和美的定义
三 美的认识与诗的创造
第十五章 法国启蒙运动美学
第一节 伏尔泰
一 对新古典主义的突破
二 论艺术鉴赏力
三 论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
第二节 卢梭
一 文明观与艺术观
二 戏剧观念
第三节 狄德罗
一 “美在关系”论
二 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三 论戏剧艺术
四 论天才、艺术想象和情感
第十六章 德国启蒙运动美学
第一节 温克尔曼
一 古希腊艺术与美的理念
二 论优雅风格
三 艺术模仿与诗画比较
第二节 莱辛
一 诗与画的界限及对现实的模仿
二 民族戏剧与市民戏剧
三 论典型性格与审美情感
第三节 赫尔德
一 对新古典主义信条的突破
二 美与审美
三 民间文学与诗歌
第十七章 维柯
第一节 “诗性智慧”——早期人类的思维特征
一 “以己度物”的认知思维方式
二 诗性思维的特征
第二节 维柯的美学思想
一 美感产生于社会生活实践
二 美的种类
三 审美移情与诗性思维
第三编 十九世纪美学
第十八章 德意志观念论美学导论
第一节 美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第二节 观念论美学及其时代
第十九章 康德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 审美判断力批判在康德哲学中的位置
第三节 美的分析学
一 按质来看的鉴赏判断
二 按量来看的鉴赏判断
三 按与目的的“关系”来看的鉴赏判断
四 按“对‘对象’愉悦”的模态来看的鉴赏判断
五 审美判断中想象力的作用和表象能力
第四节 崇高的分析学
一 从美向崇高的过渡
二 数的崇高与力的崇高
三 崇高判断的模态
四 审美判断力的范畴总论及其廓清
第五节 艺术论、天才论以及审美判断力的辩证法
一 艺术的概念及其审美意义
二 天才与美的艺术
三 “美的艺术”:分类、结合与比较
四 审美判断力的辩证法以及美的道德性
第六节 康德美学的历史意义
第二十章 黑格尔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 黑格尔哲学体系与美学体系
一 哲学体系
二 美学体系
第三节 “美”与审美活动的哲学实质
一 对美的本质的哲学探索
二 对审美活动的探讨
第四节 艺术美与理想美
一 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二 艺术美的实现
三 艺术家和艺术创造
第五节 艺术史观
一 艺术的起源
二 艺术的发展历程:三种艺术类型
第六节 艺术的系统分类
第七节 黑格尔美学的历史意义
第二十一章 德国观念论美学的其他代表
第一节 谢林
一 生平及著作
二 诗与艺术
三 艺术哲学的重要性
四 艺术哲学的一般部分
五 谢林美学的意义
第二节 观念论美学的继承者和反对者
一 黑格尔的后继者和反对者
二 康德的后继者
三 其他代表人物
第二十二章 德意志文学美学和其他流派导论
第一节 德意志经典思想是理性哲学与浪漫主义的双重变奏
第二节 意志主义取代理性启蒙
第三节 19世纪下半叶德意志美学的其他流派
第二十三章 歌德和席勒及德意志浪漫主义
第一节 歌德
一 生平及学术贡献
二 古典的与浪漫的
三 自然与艺术
四 美与艺术
第二节 席勒
一 生平及文学美学创作
二 席勒美学概观
三 审美教育及其文化意义
四 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第三节 19世纪德意志浪漫主义美学
一 对艺术本质的哲学思考
二 反思理性与崇尚情感
三 向往中世纪
第二十四章 叔本华
第一节 生平和其意志哲学
第二节 美学本体论
第三节 艺术本体论
第四节 审美认识论
第五节 想象的哲学功能和批判功能
第二十五章 尼采
第一节 生平和《悲剧的诞生》
第二节 日神和酒神:世界的二元艺术冲动
第三节 悲剧的本质
第四节 艺术形而上学
第五节 作为艺术的权力意志
第二十六章 19世纪英国美学和法国美学导论
第一节 19世纪英国美学的进展
一 实践过程中的文艺美学
二 物极必反的唯美主义运动
三 审美文化理想的追求
四 心理学美学中的科学因素
第二节 19世纪法国美学的流变
一 不同阶段的不同焦点
二 浪漫主义的地方色彩
三 唯美主义的兴起与余响
四 实证主义的连锁效应
第二十七章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美学
第一节 柯勒律治
一 情感因素
二 想象力与幻想
三 美与美的艺术
第二节 华兹华斯
一 诗的艺术本质
二 诗的功能
三 诗人的禀赋
第二十八章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美学
第一节 史达尔
一 南北文学与环境论
二 介于古典与浪漫之间
第二节 夏多布里昂
一 文学主张
二 论美
三 创作实践与思想特点
第三节 雨果
一 文学创作中的对照原则
二 文学史论与艺术特征
第四编 二十世纪美学
第二十九章 无意识美学
第一节 弗洛伊德
一 弗洛伊德的美学著作
二 对艺术的精神分析研究
三 以达芬奇为精神分析实例
第二节 荣格
一 美学的心理学基础
二 荣格的美学思想
第三十章 形式主义美学
第一节 贝尔
一 《艺术》的来源
二 “有意味的形式”假说
三 “审美感情”论
第二节 弗莱
一 “纯美学标准”
二 “双重生活”论
第三十一章 表现主义美学
第一节 克罗齐
一 美的本原
二 艺术即直觉
三 直觉即表现
四 艺术与语言同一
第二节 科林伍德
一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二 艺术是整体想象性经验
第三十二章 符号论美学
第一节 卡西尔
一 “符号形式哲学”的奠基
二 艺术作为“符号体系”
第二节 苏珊·朗格
一 “情感符号的形式创造”
二 关于“虚幻”观念
三 关于“艺术知觉”
第三十三章 现象学美学
第一节 英伽登
一 文学艺术作品的“本体论”
二 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论”
三 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二节 杜夫海纳
一 现象学美学的锚地
二 现象学之后的先验转向
第三十四章 存在主义美学
第一节 海德格尔
一 存在主义的哲学根基
二 艺术作品的存在与真理的发生
第二节 萨特
一 “想象”现象学
二 处境中的“自由”
三 介入就是揭露
四 写作要求自由
第三十五章 分析美学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
一 “美学”与其概念使用
二 “生活形式”及其文化语境
三 “语言游戏”与“家族相似”
第二节 迪基
一 “艺术惯例论”的出场
二 对“惯例论”的修正
第三节 丹托
一 “艺术界”理论
二 “平凡物的变形”
三 “艺术终结论”
第三十六章 社会批判美学
第一节 卢卡奇
一 《审美特性》的美学观
二 若干审美原理的诠释
第二节 本雅明
一 从经验到体验
二 从口传到媒介
三 从魅灵到复制
第三节 阿多诺
一 早期思想
二 文化产业批判
三 否定的辩证法
第四节 马尔库塞
一 政治哲学: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二 激进美学:解放爱欲与建立新感性
三 大众文化理论:从“整合”到“颠覆”
第三十七章 解释学美学与接受美学
第一节 伽达默尔
一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概念
二 以解释学阐明艺术经验中的真理
第二节 姚斯
一 “挑战”时期
二 “审美经验”时期
第三节 伊瑟尔
一 隐在读者
二 不确定性
三 读者经验的重构
第三十八章 后现代美学
第一节 福柯
一 牧师权力
二 自我的技术与快感
三 生活的艺术
第二节 利奥塔
一 什么是后现代?
二 现代艺术的本质
三 不可表现性与先锋艺术
第三节 波德里亚
一 消费社会
二 媒介、“内爆”与超真实
三 审美泛化
编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