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半农半牧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纸书售价: 52.0 纸书定价:¥65.0 电子书售价: 26.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半农半牧区
二 农牧交错带
三 经济发展模式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 政治经济学理论
二 发展经济学理论
三 生态经济学理论
四 产业经济学理论
五 制度经济学理论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 农牧关系研究
二 半农半牧区研究
三 农村发展模式研究
第五节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三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半农半牧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半农半牧区形成与发展
一 元朝时期:蒙古族传统农业有了初步发展
二 清朝时期:蒙古族半农半牧区基本形成
三 民国时期:蒙古族半农半牧区真正形成
四 新中国成立之后:半农半牧区面积不断扩大
五 改革开放以来: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的面积持续扩大
第二节 半农半牧区形成与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 自然因素
二 社会因素
第三节 半农半牧区的基本特征
一 自然特征
二 社会特征
三 经济特征
第三章 半农半牧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半农半牧区的地位与功能
一 生态保护功能:生态保护的屏障区
二 经济功能:矿产和能源基地
三 区位功能:农区和牧区的经济纽带
四 政治功能: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定的保障
第二节 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经济发展现状
一 内蒙古半农半牧区概况
二 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经济发展现状
第三节 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半农半牧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 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国内外农牧业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第一节 美国农牧业发展模式及其借鉴
一 美国“黑风暴”的发生及其治理经验
二 美国畜牧业发展模式及启示
第二节 苏联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垦的经验与教训
一 “伟大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的提出
二 “伟大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的启示
第三节 非洲萨赫勒地区农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启示
一 非洲萨赫勒地区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 非洲萨赫勒地区农牧交错区可借鉴的经验
第四节 国外中小规模畜牧业的经营模式借鉴
一 西欧农牧业混合模式
二 北欧循环农牧业模式
三 日本有畜农业模式
第五节 国内半农半牧区经济发展模式典型案例
一 “四位一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 丘陵区农牧业综合发展模式
三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第六节 国内外半农半牧区发展模式的几点启示
一 半农半牧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 自然灾难是自然和人类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 时间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五章 半农半牧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利弊分析
第一节 影响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因素
一 资源条件
二 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三 政府的作用
四 社会文化
第二节 内蒙古半农半牧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过程
一 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二 90年代“草畜双承包”制度改革
三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的尝试
第三节 半农半牧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一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二 传统农牧业经营模式的有利之处
三 传统农牧业经营模式的不利之处
第四节 半农半牧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经济发展状况
一 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效益差
二 技术含量低,生产效率低
三 生产行为短期化,生态效益差
四 对农牧业互补作用的发挥差,资源浪费严重
第六章 构建半农半牧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模式
第一节 半农半牧区构建生态经济模式的必要性
一 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二 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三 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的需要
四 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第二节 构建半农半牧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一 构建半农半牧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 构建农村牧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依据
第三节 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
一 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的优势条件
二 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产业优势
三 发展生态经济的资源优势
四 发展农牧业的区域优势
五 政策制度优势
第四节 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一 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二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第五节 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种—养—工”循环经济
一 “种—养—工”循环运行机制的内涵
二 “种—养—工”循环运行机制的技术路线
三 “种—养—工”循环运行机制的几个结合方式
第六节 半农半牧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生产组织类型
一 新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
二 专业大户的经营特点和优势
三 家庭牧场的特点和优势
第七节 构建半农半牧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保证措施
一 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二 合理利用土地,提高耕田和草场质量
三 加大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四 各级政府整合力量,增加基础设施投入
五 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 加强政府对半农半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