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电子书 >

满洲认同“法典”与部族双重构建:十六世纪以来满洲民族的历史嬗变

纸书售价: 64.0 纸书定价:¥80.0 电子书售价: 32.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绪论
一 关于民族关系的一些概念问题
二 “同化”与“异化”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产物
三 辽东商贸经济圈形成与建州女真南迁
一 卫所是军事屯垦中心
二 卫所为行政管理中心
三 卫所系物质交换中心
四 卫所成文化教育中心
四 北方民族政治文化的彼此吸纳与再组建
五 东北民族史研究应广泛发掘中外新史料
第一章 满洲部族认同准则——钦定“法典”
第一节 氏族姓氏文化内涵与民族心理趋同
一 以地名为姓氏
二 以山水名为姓氏
三 以部落名为姓氏
四 以姓为姓氏
五 以名为姓氏
六君主赐姓
七改易姓氏
八 以动植物名为姓氏
九 以颜色、数字等为姓氏
第二节 满洲部族认同的基本“法典”
一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
二 《皇朝通志·氏族略》十卷
三 《钦定八旗氏族通谱辑要》二卷
四 《钦定八旗通志·氏族志》八卷
第三节“钦定”满洲谱系与其社会功能
一 “敬宗收族”,勿忘旧部功德,增进本民族凝聚力
二 甄别家世,以备选官、诉讼之据
1.氏族身份,凭据家谱
2.世袭官职,进呈家谱
3.纷争诉讼,参酌家谱
三 整齐本族姓氏,以防侵染汉俗
四 校补匡正,缩编简本,以备稽览
第四节 满洲部族与其他“旗人”划一
第二章 满洲“乃国家之根本”
第一节 本部族构成准则与氏族来归年份
第二节 本部氏族部属和世居地分布
一 建州女真部属
1.建州五部
2.长白山部属
二 海西女真部属
1.叶赫部
2.哈达部
3.辉发部
4.乌喇部
三 东海女真部属
1.虎尔哈部
2.瓦尔喀部
3.窝集部
四索伦部属
五 属部不详、居地待考者
第三节 “旧满洲”与“新满洲”成员构成
第四节 旗籍分属和世家大族佐领编制
一 满洲姓氏的旗分佐领
二 世家大族的佐领编制
1.瓜尔佳氏费英东家族及同族所管佐领
2.钮祜禄氏额亦都家族所管镶黄旗佐领
3.舒穆禄氏扬古利家族所辖正黄旗佐领
4.赫舍里氏硕色家族所辖正黄旗佐领
5.佟佳氏扈尔汉家族所辖正白旗佐领
6.瓜尔佳氏吴理勘(一作武理堪)家族所辖正白旗佐领
第五节 部族成员职司与清初战争功绩
一 部族成员的职司
二 清前期部族成员的参战功绩
第六节 功勋“八著姓”
一 举族来归,征伐之功显赫
二 世袭佐领,根植于八旗满洲
1.高级文武大员(三品以上)兼任佐领
2.同级(正四品)文武官员兼任佐领
3.中下级官员(四品以下)兼任佐领
4.其他人员兼任佐领
三 开国功勋,身居朝廷中枢要职
四 参与政治文化建设,巩固政权
五 同皇室联姻,密切家国裙带
第三章 “誓天”盟友——蒙古氏族
第一节 纳入满洲部族准则与来归之因
一、战争征服,率部族归附
二、通婚示好,联姻结为盟友
三、相互攻掠,投归以避战乱
四、物资匮乏,缓解经济压力
第二节 蒙古氏族世居地分布
第三节 隶属旗分和佐领编立
一 蒙古部族的旗籍分布
二 蒙古姓氏的佐领编立
1.镶黄旗属
2.正黄旗属
3.正白旗属
4.正红旗属
5.镶白旗属
6.镶红旗属
7.正蓝旗属
8.镶蓝旗属
第四节 氏族成员职司与鼎革功绩
一、天命时期战事
二、天聪、崇德时期战事
三、顺治时期战事
四、康雍时期战事
第五节 “戚畹贵族”——博尔济吉特氏世家
一 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太极的后妃母家
二 西拉木楞地方同族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尔、古尔布什家族
三 兀鲁特地方博尔济吉特氏明安家族
第四章 “弃彼来归”——高丽家族
第一节 纳入满洲部族准则与来归年代
第二节 归附缘由与世居地分布
一 征战俘虏朝鲜人口
二 避乱建州,移居辽东
三 自动“弃彼来归”
第三节 隶属旗分与单编佐领
一 正黄旗满洲都统第四参领所属第九、第十朝鲜佐领
二 正红旗满洲都统第一参领所属4个朝鲜佐领
三 正黄旗满洲包衣第四参领所属的第一、第二高丽佐领
第四节 氏族成员职司与清初征战
一 征服朝鲜
二 开拓辽西
三 统一全国与稳定中原的战争
1.山海关之战
2.征战全国
3.平定三藩叛乱与布尔尼之乱
第五节 “辽左名家”——金、韩两大族
一 因政治纷争,“弃彼来归”
二 以血缘为纽带,世袭管理佐领
三 开基创业,屡立战功
四 与满洲通婚,同皇室联姻
五 族人世代为官,人才迭出
1.金氏新达礼家族
2.韩云家族
第五章 “举族内附”——尼堪姓氏
第一节 纳入满洲部族准则与依附之因
第二节 来归年代和世居地分布
一 尼堪归附的时期与世居地
1.归附时期
2.世居地
二 台尼堪归附时期与世居地
1.归附时期
2.世居地
三 抚顺尼堪归附时期与世居地
1.归附时期
2.世居地
第三节 隶属旗分与佐领设置
一 尼堪、台尼堪和抚顺尼堪满洲旗籍分布
1.尼堪旗籍
2.台尼堪旗籍
3.抚顺尼堪旗籍
二 尼堪的满洲旗分佐领编制
1.镶黄旗属
2.镶黄旗包衣旗属
3.正黄旗属
4.正黄旗包衣旗属
5.正白旗包衣旗属
6.正红旗包衣旗属
7.镶白旗属
8.镶白旗包衣旗属
9.镶红旗包衣旗属
10.正蓝旗属
11.正蓝旗包衣旗属
12.镶蓝旗包衣旗属
第四节 文武职司和清初事功
第五节 官僚世家大族——佟家与高家
一 佟养正家族
二 高名选家族
第六章 “满洲化”与“汉文化”化:多元文化的交融
第一节 “祖宗之法”与满洲民族特色保持
第二节 纳入满洲部族内民族的“满洲化”
一 统一编入佐领,从组织上加入满洲
二 共同承担军政义务,分享同等权利
三 强化“清语骑射”,勿忘国家振兴
四 风俗习惯,思想心态与满洲趋同
1.与满洲联姻,密切裙带关系
2.剃发易服,强行满洲习俗
3.名字称谓,多与满洲人一致
4.肄业八旗官学,考取功名
第三节 接续中华文明统绪与满洲“汉文化”化
一 “参汉酌金”,变通后金朝制
二 认同中原王朝法统,接续历代政治文化
1.编纂《明史》,延续新朝为前朝修史传统
2.尊崇明朝,肯定其历史功绩
3.敬天、法祖、亲政、爱民,传承历朝治国纲领
4.祭祀历代帝王庙,以示认同一统
三 “尊儒重道”,作为文化国策
四 兴办学校,推行科举,延揽人才
五 官员普及汉语,东南地区推广“官话”
第四节 糅合“华夷”一体的“中华”认同
一 “中华”即中国之称
二 “中华”为清朝代称
三 “中华”即中国、清朝的合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