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大学的哲学性格

纸书售价: 31.2 纸书定价:¥39.0 电子书售价: 15.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历史研究:关于大学哲学性格的历史呈现
第一节 希腊古典哲学与近代大学的萌芽
一 哲学作为一种生存方式:苏格拉底之道
(一)由哲学指导日常生活
(二)多数并不代表真理
(三)“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真理
(四)“德性可教”
二 追求至善:柏拉图的教育理想
(一)“善”是最值得追求的
(二)教育乃是“灵魂的转向”
(三)由“哲学王”教化“理想国”
(四)“在灵魂中产生正义”
三 哲学生活:亚里士多德的理想追求
(一)哲学是最自由的
(二)哲学的生活是最值得追求的生活
(三)闲暇教育在于保持精神自由
(四)“德性就是中庸”
四 希腊大学:古希腊哲学家的教育实践
(一)希腊大学:西方近代大学的萌芽
(二)阿加德米学园:柏拉图哲学的演练场
(三)吕克昂学园: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哲学的实践
(四)作为哲学生活场域的希腊大学
第二节 基督教哲学与中世纪大学的诞生
一 基督教哲学:理性的信仰化
(一)“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二)唯有信仰,才能理解
(三)“信仰寻求理性”
(四)哲学独立于神学
二 知识分子的自觉: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动力
(一)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教学专业人员出现
(二)知识分子的哲学追求与大学的诞生
三 基督教神学:中世纪大学的虔信
(一)基督教哲学对中世纪大学的影响
(二)中世纪大学的生存之道
(三)中世纪大学的哲学生活
四 哲学的失落:大学走向世俗化
(一)基督教哲学的失落
(二)大学的世俗化
(三)大学过度世俗化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哲学与现代大学的发展
一 理性的乐观:现代哲学的朝向
(一)现代理性的特点
(二)理性的乐观
(三)主体性与理性的自圣
二 理性大学:“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一)科学理性与大学发展
(二)理性大学的哲学追求
三 古典智慧的致用:德国古典哲学与现代大学的转型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内涵
(二)德国古典哲学对德国大学的影响
(三)古典哲学的追求与大学的自由
第四节 当代哲学与大学的多样化时代
一 中心的消解:当代哲学的总体取向
(一)“主体性的黄昏”
(二)后现代主义的主张
(三)当代西方哲学的危机
二 哲学的无力:当代哲学生活与大学的无奈
(一)当代社会的哲学生活
(二)当代哲学的知识论立场
(三)当代大学生活的过度世俗化
三 多元的歧路:当代大学的多样化时代
(一)当代大学的歧路
(二)当代大学存在的多样化
第五节 小结:大学哲学性格的历史启示
一 大学哲学性格与大学的生存状态
二 大学的哲学性格与大学的精神气质
三 大学哲学性格与大学人的培养
第二章 比较研究:大学哲学性格现实表现的国际视野
第一节 德国:以柏林大学为例
一 双重性格:德国思想传统与德国大学
(一)德国思想传统与德国哲学
(二)学术自由与德国大学
二 “为科学而生活”:洪堡的自由主义哲学与柏林大学的建立
(一)洪堡思想略览
(二)洪堡自由主义哲学观的主要内容
(三)洪堡的自由主义教育哲学
(四)洪堡自由主义哲学在柏林大学的致用及其影响
三 柏林大学的发展与回响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转向与大学哲学生活
(二)洪堡大学理念在德国大学中的传承
(三)柏林大学的发展及贡献
第二节 美国:以芝加哥大学为例
一 为我所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与芝加哥大学的建立
(一)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现实基础
(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
(三)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大学的共荣
(四)实用主义哲学与芝加哥大学的发展
二 逆流而上:赫钦斯的理性主义哲学与芝加哥大学的发展
(一)赫钦斯的大学理想
(二)赫钦斯的理性主义教育哲学
(三)赫钦斯理性主义哲学在芝加哥大学的应用
三 芝加哥大学的后续发展
(一)赫钦斯理性主义大学观的影响与芝加哥大学的发展
(二)赫钦斯未尽的道路
第三节 中国:以北京大学为例
一 老树新芽:中国传统哲学与北京大学的形成
(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嬗变
(二)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内容与教育主张
(三)北京大学的形成
二 中西融合:蔡元培的相对主义哲学与北京大学的新生
(一)蔡元培其人、其学
(二)蔡元培的相对主义哲学和教育主张
(三)蔡元培相对主义哲学观对北京大学的影响
(四)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影响
三 北京大学的余脉
(一)后蔡元培时代大学道路的曲折
(二)北京大学改革的余脉
(三)“世上已无蔡元培”
第四节 小结:大学哲学性格与文化差异
一 大学哲学性格的共性分析
二 大学哲学性格的文化差异性分析
三 大学哲学性格的概念与总结
第三章 理论研究:对大学哲学性格内涵的探究
第一节 哲学之用:“无用之学”或“第一要学”
一 哲学的来源与内涵
二 哲学:“无用之学”?
(一)哲学无用论的谬误
(二)哲学乃是“第一要学”
三 哲学的使命:哲学与人、文化、社会的关系
(一)哲学是通往人类精神家园的一条小路
(二)哲学引领社会
(三)哲学乃是文化的灵魂
第二节 大学之真:哲学与大学科学追求关系的分析
一 哲学求真之道
二 求真是大学的精神品质
三 哲学自觉:大学自明的关键
第三节 大学之才:哲学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关系的分析
一 才与材:大学培养目标的审思
二 “哲学之才”:席勒式大学培养目标的叙述
三 给人以参照的高度:哲学与大学人的精神成长
第四节 大学之智:哲学与大学精神生活关系的分析
一 追求卓越与整全:哲学与大学精神追求
二 转识成智:哲学与大学智慧的养成
第五节 回到原点:哲学自觉是大学哲学思考的根本出发点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