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老龄伦理研究

纸书售价: 35.0 纸书定价:¥35.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论
一、老龄伦理研究的现实依据与历史渊源
(一)老龄伦理研究的现实依据
(二)老龄伦理研究的历史渊源
二、老龄伦理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一)社会学关于老龄问题研究的伦理视阈空缺
(二)老龄伦理研究的进展
(三)老龄伦理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
(一)研究方法
1.唯物史观方法
2.多学科交叉研究法
3.社会调查资料分析
(二)研究视角
1.横向视角
2.纵向透视
第一章 老龄伦理概述
第一节 老龄问题的学科研究视阈
一、老龄的划界
二、社会学意义上的老龄问题
三、伦理学视阈下的老龄问题
第二节 老龄伦理的含义
一、道德与伦理
二、老龄道德与老龄伦理
第三节 老龄伦理提出的根据、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征
一、老龄伦理提出的根据
(一)角色转换的客观需求①
(二)老龄道德社会化的需求
(三)老龄伦理关怀的社会化需求
二、老龄伦理的主要内容
(一)代际公正
(二)道德延伸
(三)道德辐射
(四)善终优死
三、老龄伦理的基本特征
(一)伦理延续性
1.青年伦理、中年伦理、老龄伦理的递进
2.个体伦理、群体伦理、社会伦理的贯通
3.从底线关怀向全面伦理关怀的跃升
(二)道德协调性
1.道德内场与道德外场的良性互动
2.老龄道德权利与社会道德义务的辩证统一
(三)“优生”与“优死”的伦理归一
第二章 公正论:代际伦理
第一节 代际伦理的根本原则与代际关系的两个极端
一、代际公正:代际伦理的根本原则
二、老龄霸权与老龄歧视
第二节 代际公正的基本理念
一、代际平等
二、代际互惠
三、代际补偿
第三节 代际公正模式
一、精算公正模式②
二、非精算公正模式
第四节 代际公正的制度伦理建构
一、制度的含义及其社会功能
二、代际公正的制度伦理设计
三、代际公正的制度伦理实施
四、“亲亲互隐”的道德“合法性”辩难
第三章 继替论:让贤伦理
第一节 让贤的伦理依据
一、社会继替的伦理规则
二、文化传承的代际机制
三、一种新的老龄发展形式
四、让贤的历史源流
第二节 老龄道德资源的代际传承及其伦理效力④
一、老龄道德资源的内涵与形式
二、老龄道德资源的代际传承
(一)代际传承的价值基点
(二)两种代际传承模式
(三)老龄道德资源的内化
三、老龄道德资源的伦理效力
(一)道德社会化效能
(二)资本增值效能
第四章 厚生论:养老伦理
第一节 养老的伦理根基、原则及其目标
一、养老伦理的社会生活依据
二、养老的伦理根基
三、养老的伦理原则
(一)厚生为民
(二)扶弱济困
(三)娱情养志
四、养老的伦理目标
(一)代际公正
(二)代内公正
第二节 养老伦理的时代差异
一、特权、救济与权利、普惠:养老性质之差异
二、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养老内容之差异
三、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养老形式之差异
四、多子养老与独子养老:责任分担之差异
第三节 中西方养老伦理差异及其趋同
一、“反哺式”与“接力式”:代际财富流动模式的差异
(一)“反哺式”
(二)“接力式”
二、家庭亲情回馈与“有距离的亲密”:情感回报模式的差异
(一)中国式的家庭亲情回馈模式
(二)西方“有距离的亲密”模式
三、两种模式的趋同
第五章 偶合论:再婚伦理
第一节 老龄丧偶群体及其再婚的伦理价值
一、老龄社会的老龄丧偶群体
二、老龄再婚的伦理价值
(一)情感归依价值
(二)经济扶助价值
(三)性爱满足价值
第二节 老龄再婚现状、障碍及其社会伦理援助
一、老龄再婚现状
(一)具有再婚意愿的老龄人呈增加趋势
(二)老龄再婚率低
(三)老龄再婚离婚率高
二、老龄再婚的三大障碍
(一)传统观念束缚
(二)择偶功利心理
(三)子女阻挠
三、老龄再婚的社会伦理援助
第三节 代际婚姻与非婚同居的伦理分析
一、代际婚姻的伦理规则
二、非婚同居的风险
第六章 善终论:丧葬伦理
第一节 死亡焦虑及其消解
一、死亡焦虑及其原因
二、死亡焦虑的消解
第二节 临终需求与临终关怀的伦理原则
一、临终关怀的含义、起源及其发展概况
二、老龄人的临终需求
三、临终关怀的伦理原则
(一)全力救治原则
(二)舒适照护原则
(三)消减痛苦原则
第三节 丧葬伦理论
一、传统丧葬制度的伦理根基及其伦理意涵
(一)丧葬制度的起源
(二)传统丧葬制度的伦理根基
(三)传统丧葬制度的伦理意涵
二、丧葬现状及厚葬析因
(一)人鬼争地,触目惊心
(二)薄养厚葬,赎洗心债
(三)借尸还魂,迷信复燃
三、文明丧葬的伦理选择①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