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法苑珠林》分类思想研究

纸书售价: 38.4 纸书定价:¥48.0 电子书售价: 19.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绪论
一 中国古代的知识观念与传统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从古文献视角的考察
(二)从古代分类实践角度的考察
二 《法苑珠林》研究情况述略
三 概念、方法及意义
(一)相关概念及说明
(二)本书的撰写方法
(三)本书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法苑珠林》编纂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唐初的宗教政策
一 唐高祖和唐太宗时期的宗教政策
二 唐高宗时期的宗教政策
第二节 唐初的佛寺经济
一 唐初之前的佛寺经济
二 唐初佛寺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唐初的文化整合
一 唐初的社会文化导向
二 弘文馆的文化建设与唐初的文化整合
(一)考订、统一经学
(二)推动史学建设
(三)推动礼乐文化建设
(四)制定律令典章
(五)编纂、整理文化典籍
第二章 《法苑珠林》撰者与版本考
第一节 释道世生卒及出家考
一 释道世生卒年小考
二 释道世幼年出家辨
第二节 释道世名讳辨
一 前人关于释道世名讳诸说
二 唐初讳令之宽
三 “玄恽”之称的由来
四 宋以后对“玄恽”避讳之因袭
第三节 《法苑珠林》初本《诸经要集》考
一 《法苑珠林》所引“诸经要集”
二 现存本《诸经要集》考源
三 现存本《诸经要集》为《法苑珠林》初本
第四节 《法苑珠林》一百二十卷本考
一 《法苑珠林》百卷本与一百二十卷本之比较
二 一百二十卷本《法苑珠林》来源蠡测
第三章 《法苑珠林》的分类思想(上)
第一节 唐初之前的文献分类与知识的发展
一 唐初之前八史“书”、“志”的分类
(一)唐前知识体系中礼乐文化的主导地位
(二)唐前知识体系建构中天人合一的时代特征
(三)唐前知识发展的主体选择性和文化地域性
二 唐初之前目录文献分类与知识的发展
(一)六略之分与两汉时期的知识体系
(二)魏晋之后的图书分类与知识的发展
(三)四部分类法的确立及其知识体系
第二节 《艺文类聚》与《法苑珠林》分类比较研究
一 传统类书的分类模式
(一)《皇览》的二级分类
(二)传统类书天、地、人的分类模式
二 《艺文类聚》及其分类特征
(一)《艺文类聚》的编纂特点
(二)《艺文类聚》的分类特征
三 《艺文类聚》与《法苑珠林》分类之比较
第三节 《经律异相》与《法苑珠林》分类比较研究
一 佛教典籍的分类纂集
二 《经律异相》的编纂及其分类特点
三 《经律异相》与《法苑珠林》分类之比较
第四节 《道教义枢》与《法苑珠林》分类比较研究
一 唐初之前的道经分类
二 《道教义枢》及其分类特征
三 《道教义枢》与《法苑珠林》分类之比较
第四章 《法苑珠林》的分类思想(下)
第一节 从《诸经要集》到《法苑珠林》的分类
一 《法苑珠林》的分类
(一)《法苑珠林》的一级分类
(二)《法苑珠林》二级以下的分类
二 从《诸经要集》到《法苑珠林》分类的发展
(一)地狱分目的变化
(二)佛教宇宙篇目的增设
(三)对中土撰述的重视
第二节 《法苑珠林》内典的分类
一 唐初佛教信仰的民族化特征
(一)弥陀信仰
(二)弥勒信仰
二 唐初佛教知识的时代性发展
(一)慈悲思想的发展
(二)末法思想的流行
第三节 《法苑珠林》“感应缘”的分类
一 《法苑珠林》“感应缘”征引文献概述
二 《法苑珠林》“感应缘”分类的实践性特征
(一)普贤信仰
(二)观音信仰
三 从《法苑珠林》“感应缘”分类看隋末唐初的文化整合
(一)《法苑珠林》征引《冤魂志》文献
(二)《法苑珠林》征引《冥报记》文献
第四节 《法苑珠林》征引《搜神记》文献分类
一 干宝与《搜神记》
二 巫史文化与《法苑珠林》的以史弘法
三 阴阳五行思想与《法苑珠林》知识视野的拓展
第五节 《法苑珠林•传记篇》的分类
一 《法苑珠林》之前的佛经分类
二 《法苑珠林•传记篇》与《大唐内典录•入藏录》之分类
三 《法苑珠林•传记篇》的目录学意义
第五章 《法苑珠林》分类的意义
第一节 《法苑珠林》分类的知识意义
一 完善佛教知识体系
二 拓展古代的知识视野
第二节 《法苑珠林》分类的文化意义
一 促进佛教文化的发展
二 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第三节 《法苑珠林》分类的学科意义
一 佛学发展意义
二 知识考古学意义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