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电子书 >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新论

纸书售价: 38.4 纸书定价:¥48.0 电子书售价: 19.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需要
一 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新态势
(一)服务化趋势日渐增强
(二)融合化趋势愈加明显
(三)生态化趋势更加突出
(四)高科技化趋势不可逆转
二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总趋势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演进历程
(二)中国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产业部门间存在发展不均衡
2.产业创新能力较弱
3.产业绿色发展任务艰巨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政策及未来趋势
三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仍将是中国城市的重点任务
(二)中国城市未来应重点发展的几大产业
1.推动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加快城市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3.推动城市绿色产业的发展
第二章 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及培育机制
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2.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背景
3.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阶段的四大特征
1.技术创新高度活跃,创新性破坏频繁
2.现实需求有限,潜在市场规模较大
3.企业更新活跃,产业组织结构变化剧烈
4.创新压力较大,体制机制处于滞后状态
(三)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技术创新
2.市场需求
3.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政策推动
二 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及现状分析
(一)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基础分析
1.南京有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2.南京拥有独特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
3.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驱动
(二)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1.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已经显现
2.产业集聚趋势日益明显
3.产业链体系逐渐完善
4.龙头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5.产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
(三)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层次偏低
2.产业集聚度不高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
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配套制度尚需完善
三 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路径一:在发展动力上,走政府与市场共推动型的发展道路
路径二:在技术创新上,走模仿创新为主的发展道路
路径三:在主体培育上,走企业引进与本土优势激发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路径四:在发展策略上,走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先期突破的发展道路
四 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机制分析
(一)技术创新联盟机制
(二)市场需求培育机制
(三)商业模式创新机制
(四)空间载体集聚机制
(五)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激励机制
1.报酬激励机制
2.社会地位激励机制
3.制度环境完善机制
(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七)产业政策扶持机制
第三章 城市服务业发展状况及提升策略
一 服务业发展的国内外态势
(一)世界服务业发展态势
1.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新经济特点
2.服务业与各行业以及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成为趋势
3.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4.服务业空间载体呈现集群化趋势
(二)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三)中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1.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定位
2.特色鲜明的功能定位
3.规划了清晰的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4.加强了省市财政扶持力度
5.探索服务业先行先试相关政策
二 南京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障碍
(一)南京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二)制约南京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1.支柱产业: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服务业
2.发展模式:缺乏集聚发展和关联发展
3.发展环境:软环境尚需完善
(三)南京服务业试点城市建设的突破口
三 南京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与保障措施
(一)促进南京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发展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优势服务业
2.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
3.优化服务业发展软环境
4.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5.借青奥契机提升南京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二)南京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1.达成有利于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推进的四个统一共识
2.建立市、区(县)合力推进的工作协调机制
3.完善改革考核激励机制
4.形成三力并举保障机制
(三)南京服务业发展的考核体系
第四章 城市农业集约化程度及发展对策
一 农业集约化的概念、特征及衡量指标
(一)农业集约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衡量指标
二 南京农业集约化程度的现状分析
(一)南京农业投入集约化程度分析
1.南京农业劳动力投入的集约化程度分析
2.南京农业资产投入情况分析
3.农业科技投入情况分析
(二)南京农业产出集约化程度分析
三 提升南京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注重和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集约化经营中的作用
(二)加大对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投入
(三)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
(四)开展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
(五)拓宽集约经营的领域
第五章 城市服务外包贡献度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一 服务外包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分析
(一)世界服务外包的发展态势
1.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概况
2.目前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特点
3.国际服务外包的市场分布状况
(二)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状况
1.产业规模虽较小,但未来发展迅速
2.服务外包企业竞争力不足,多数处于外包价值链的低端
3.服务外包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美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来源地
4.业务流程外包(BPO)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将成为中国外包服务的主导方式
5.服务外包的梯队格局已经形成,不同城市的优势各异
二 南京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贡献度分析
(一)南京市服务外包发展状况分析
1.服务外包规模状况
2.服务外包市场及企业发展状况
3.服务外包企业及园区发展状况
4.服务外包业务类型情况
(二)南京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要素分析
1.突出的软件和信息业优势为服务外包发展奠定产业基础
2.充足的人才保障为服务外包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雄厚的产业实力为服务外包发展注入充足动力
4.优越的区位条件为服务外包发展拓展市场空间
5.较低的商务成本为服务外包发展赢得广阔盈利空间
6.完善的政策法律环境为服务外包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服务外包对南京经济社会贡献分析
1.服务外包对南京人才发展的贡献分析
2.服务外包对南京产业发展的贡献分析
3.服务外包对南京从业人员收入的贡献分析
4.服务外包对南京扩大内需的贡献分析
5.服务外包对南京对外贸易的贡献分析
(四)南京服务外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层次仍有提高的空间
2.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分散和恶性竞争情况
3.企业规模较小
4.政府扶持还有待加强
5.人才引进及培训还难以满足企业需要
6.商务成本较高
三 促进南京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突破重点产业领域,打造南京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
1.聚焦重点区域,积极创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
2.加大服务外包企业集聚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3.着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产业集聚区环境
(二)实施大企业战略,形成一批知名企业
1.“扶大”:促进南京市本土服务外包大企业的发展壮大
2.“聚大”:促进中小型外包企业加快整合,形成大型服务外包企业集团
3.“招大”:吸引全球领先的服务外包企业落户南京,促进外资与内企互动
(三)打造“南京服务”品牌,以“智慧南京”服务全球
1.多途径打造“南京服务”企业品牌
2.“南京服务”载体品牌建设
3.“南京服务”产业品牌建设
4.“南京服务”城市品牌建设
(四)构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多元化服务数据平台
1.建立统一的、功能共享的公共服务外包平台
2.建立针对重点行业和园区特色的子平台
(五)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构筑“南京智慧”高地
1.建立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人才需求预测
2.建立健全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
3.重点加大复合型专业人才和紧缺型人才的培训力度
4.大力引进国内外行业高端人才
(六)优化服务外包发展环境,打造产业良好形象
1.提升政府服务能效,营造良好的服务外包发展环境
2.积极整合行政资源,形成政策合力
3.多渠道打造南京服务外包的良好形象
(七)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服务外包能级
1.促进服务外包的结构优化和产业能级提升
2.支持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第六章 城市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
一 国内外能源消费的总体状况
(一)世界能源发展的变革趋势及其特点
(二)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双增长
(三)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的总体状况
二 南京工业经济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的关系
(一)南京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1.工业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南京工业经济发展结构状况分析
3.南京能源消费状况及其结构分析
(二)南京工业经济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分析
1.南京工业总量变动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分析
2.南京工业内部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分析
3.南京工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三)南京工业经济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1.工业经济中能源消费粗放型明显
2.轻重工业两者消费能源比例不协调
3.大中小型企业消费能源比例失衡
4.能源消费效率比较低
三 南京降低能源消耗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力度发展服务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二)促进南京工业由传统工业化向现代新型工业化转型
(三)调整制造业内部结构,减少高能耗行业
(四)加快工业经济技术创新,降低工业能耗
第七章 城市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一 国外科技创新的经验分析
(一)美国的主要做法
(二)日本的主要经验
(三)德国的借鉴之处
二 南京科技创新的问题及难点分析
(一)产业结构与科技成果之间量能不匹配
(二)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
(三)创新制度建设不完善
1.科技政策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
2.政府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扶持不强
3.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
4.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和扶持力度不够
5.以服务为主导的政府管理理念有待提升
(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充分
1.知识产权在企业技术创新中远未发挥其应有的制度保障作用
2.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能力较低
3.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知识产权保护流于形式
三 南京科技创新问题及难点的成因分析
(一)科技创新的利益驱动力不强
1.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关系,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2.不能正确处理产学研之间的利益关系,科技创新合力不足
3.缺乏对科技创新成果和利益的有效保护,企业创新缺乏安全感
4.制度创新力度不够,缺乏对各方利益的有效整合
(二)科技创新的资源凝聚力不高
(三)科技创新的执行力度不够
(四)创新文化建设较滞后
四 加快南京科技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制定和实施科技创新“135”行动纲领,实现南京科技创新的目标
(二)企业为主体多方共同发展,完善市场化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运作模式
(三)官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构建一体化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
1.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指导协调职能
2.建立南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奖,引导高校科研成果与本地企业对接
3.加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科研成果商业价值
(四)产业、制度、市场、要素四层联动,形成相对完善的技术扩散体系
1.以高起点的产业规划促进技术扩散
2.以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促进技术扩散
3.以发展技术市场中介促进技术扩散
4.以技术与资本融合促进技术扩散
(五)实现南京科技创新文化再造,培植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1.破除“资源魔咒”,从创新垄断推进到全社会创新行动
2.凝聚南京城市创新精神,培植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3.优化人才结构,改善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
(六)发挥相关政策法规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的促进作用
第八章 城市产业发展与发展方式转变
一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
1.全球经济开始新一轮调整
2.中国经济下行风险的因素逐渐显现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意义
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2.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 南京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一)从工业经济为主导向工业、服务业共同主导的产业体系的跨越
(二)从劳动力推动型向投资和创新共同驱动型发展模式的跨越
(三)从传统内向型经济向现代开放型经济的跨越
(四)从单一所有制结构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跨越
(五)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跨越
三 转变发展方式进程中南京产业的发展问题
(一)产业结构偏离经济发展水平,结构性调整压力骤升
1.产业偏离度仍较高
2.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滞后于南京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
3.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仍相对薄弱
(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1.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资金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带动
2.科技创新的主体长期不明确
3.科技产出水平有待提高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1.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城区人口过度集中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依然存在
(四)外贸受金融危机影响大
1.总量增长,增速回落
2.外贸依存度下降
3.出口国别出现新变化
4.出口结构分析
(五)环境、资源压力逐渐加大
1.综合能耗总量仍然较高
2.工业用能所占比重过大
3.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四 推动南京发展方式转型的对策与建议
(一)从中低端生产向“高端智造”的转变
1.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南京的产业链地位
2.通过生产功能的强化提升南京的产业链地位
3.通过全球价值链体系的融入提升南京的产业链地位
(二)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1.构建企业、大学、政府的“三螺旋”创新体系
2.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释放南京的科技潜能
3.构筑高效的城市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
(三)从边缘化城市到区域战略支点的转变
1.通过跨江一体化发展奠定区域战略支点的基础
2.通过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打造区域战略支点的平台
3.通过泛长三角新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形成区域战略支点的推动力
(四)从外需推动为主向内外需共同推动的转变
1.提高城乡收入水平,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2.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提高消费的经济贡献率
3.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提高外向型经济质量
(五)由高碳社会向低碳社会的转变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