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诗学的道德批评维度

纸书售价: 36.8 纸书定价:¥46.0 电子书售价: 18.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诗学·道德解题
二 中国诗学道德批评研究述评
(一)文学道德批评的方法与效用
(二)文学道德批评的地位与取向
(三)文学道德批评的角度与模式
(四)余论
三 研究思路·方法·创新
四 天人合一:文学道德批评的契合之源
(一)天人相副:以德配天的心理演绎
(二)天人感应:天命人受的叙述模式
(三)心物为一:天人合一的诗性同构
五 宗法伦理:文学道德批评的发生基础
(一)家国同构的诗性话语
(二)安土重迁的故园情结
(三)肉体规训的人性拷问
六 自然情结:文学道德批评的演进承载
(一)山水情致:观物寄慨的道德话语
(二)田园之趣:人文道德极致的营造
(三)品藻之准:自然山水的评价效能
第二章 中国诗学道德批评之范畴
一 丽
(一)汉赋的巨丽风范与文学自觉
(二)丽情结合与文学本位的强化
(三)理丽纠葛与道德言说的变迁
二 野
(一)质野情浓与评价诗文
(二)天地自然理趣的呈现
(三)余论
三 骨
(一)骨法:以骨品文的道德批判
(二)骨气:以骨品文的生命激情
(三)骨格:以骨品文的精神向度
四 放荡
(一)渐于新变:放荡文学观之所以成
(二)辞藻艳发:放荡文学观之所以行
(三)属意新声:放荡文学观的历史影响
第三章 中国诗学道德批评之模式
一 依经立义
(一)依经立义与以诗为教
(二)引譬连类与比德模式
二 据诗言志
(一)言志说的政教功能
(二)诗教观的德本意识
(三)情理之辨的文学教育色彩
三 比德见物
(一)万物有灵:比德观念生成的宗教色彩
(二)比类见象:比德观念生成的类属特征
(三)以我观物:比德观念生成的主观特征
四 人物品藻
(一)由德趋美:人物品藻的文化征程
(二)言意之辨:人物品藻的传神趋向
(三)情性之争:人物品藻的生命情结
五 以情设教
(一)以情设教的文学标本
(二)果报观念的新构架
(三)贞节观念传统的突破
第四章 中国诗学道德批评之主题
一 兄妹婚
(一)兄妹婚的发生与道德意义的体现
(二)兄妹婚的文学移位与道德趋向嬗变
二 黄粱一梦
(一)黄粱一梦文学题材的流衍
(二)人物境遇变迁与情感体验
(三)梦幻形式中的道德考察
三 荆轲刺秦
(一)史学初塑与悲壮人格的奠定
(二)大国气象与道德人格的弱化
(三)社会转型与形象指寓的杂合
四 秋胡戏妻
(一)解构与创造:秋胡戏妻母题的流变
(二)挑战与抗争:蒙元时代精神的折射
(三)妥协与回归:剧本的大团圆结局
(四)余论
第五章 中国诗学道德批评之思维原则
一 道德箴规与救赎情结
(一)罪感意识与禳灾观念
(二)情之张扬与道德戒律
(三)补天理念与道德宿命
二 欲理之辨与叙事干预
(一)以道统欲与生命本位
(二)尚情思潮与叙事干预
(三)群治思想与话语转移
三 幻化同构与道德劝惩
(一)道德规则:幻化之基
(二)道德劝惩:幻化之因
(三)情理二难:幻化之效
四 替天行道与下凡历劫
(一)下凡历劫与王道思想的化合
(二)梁山政权与王道思想的实践
(三)追逐功名与王道思想的消解
第六章 中国诗学道德批评的现代效能
一 中国诗学道德价值的重新发现
二 拯救文学话语困境的积极应对
三 重建文学价值体系的有效尝试
四 文学道德批评的现代效能举隅
(一)心灵悸动与赎罪情怀——论凡一平《撒谎的村庄》
(二)《后悔录》:精神虐恋与生存迷惘的交叉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