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政府运行成本管理创新研究

纸书售价: 52.0 纸书定价:¥65.0 电子书售价: 26.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 政府低成本运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高效、透明、廉洁是政府发展的方向
三 管理创新有效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政府成本相关理论
(1)管理主义理论
(2)公共选择理论
(3)政治企业家理论
(4)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
二 政府绩效管理
三 行政成本绩效评估
四 研究文献述评
第三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一 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政府运行成本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公共预算视角下的政府运行成本的界定
一 政府预算
二 政府成本
三 政府绩效
1.绩效内涵
2.政府绩效与政府预算绩效
四 预算视角下政府运行成本
1.预算理论视角下的预算部门运行成本与项目支出
2.我国预算部门运行成本的界定
3.政府成本与政府运行成本
第二节 我国政府预算行为及管理标准
一 预算机构类型与运行成本的变动
1.供给型与管制型机构的运行成本与部门预算同步增长
2.转让型与契约型机构的运行成本随部门预算增长占比减小
二 我国政府预算行为分析
1.预算强控制下的预算遵从行为
2.“本位主义”的预算扩张行为
3.行政问责下的预算适度行为
三 政府运行成本管理可以遵循的标准
1.成本有效性:在既定职能下关注成本最小化
2.效率有效性:关注政府运行成本与项目支出的比例关系
3.产出有效性:在既定成本下的追求产出最大化
四 相关文献的梳理及其结论
第三节 我国预算改革历程
一 加强政府运行管理的预算改革
二 部门预算编制改革
三 收支两条线改革
四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五 政府采购的改革
第四节 预算改革对政府运行成本管理的影响
一 绩效预算的讨论和绩效考评的试行
1.中央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践
2.各地绩效预算的尝试
二 我国预算改革使得预算支出控制有所加强
1.部门预算改革明确了政府预算的会计主体,为预算问责奠定了基础
2.通过部门账户的清理与集中管理,财政支出控制得到加强
3.政府采购的范围不断扩大,采购成本节约成效显著
三 预算改革后我国政府运行成本仍存在的问题
1.“基数+增量”的拨款模式使得部门预算膨胀成为常态
2.总额控制下的预算执行缺位使得实际支出仍难以控制
3.作为预算改革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动作较为迟缓
第三章 先发国家政府运行成本管理经验及借鉴
第一节 美国政府运行成本管理的实践
一 政府运行成本管理发展历程
二 政府运行成本管理体制
1.美国社会“三权分立”,首先关注政府运行成本总规模
2.美国通过预算的专业化制衡管理政府运行成本
三 政府运行成本管理机制
1.统一管理机关事务
2.政府运行成本规范运作
3.采用责权发生制的政府会计制度
4.电子政府建设
第二节 英国政府运行成本绩效管理
一 政府运行成本绩效预算改革实践
1.效率优先阶段
2.质量优先阶段
二 政府运行成本管理模式
1.职能机构设置及预算过程
2.运行成本绩效预算管理模式
三 政府运行成本绩效管理发展经验
1.明确绩效目标
2.完善绩效管理的保障措施
3.确定组织实施绩效考核的一系列制度
第三节 先发国家运行成本管理经验总结与借鉴
一 先发国家运行成本管理特点
1.健全的法律及绩效预算制度保障
2.完善的绩效预算运行体系
3.商品化的指导理念
4.有效的宏观调控
二 先发国家运行成本管理经验借鉴
1.加强政府运行成本绩效管理
2.实现政府决策、执行、监督职能的分离与协调
3.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电子政府
4.加快会计制度改革
5.利用市场竞争,形成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向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准公共产品
6.增强“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四章 重塑政府运行成本管理模式
第一节 国内政府运行成本管理制度设计的创新
一 深圳模式——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
二 上海模式——发改委授权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管理的体制
三 浙江模式——设立资产处置中心集中管理行政事业性资产
四 南宁模式——专业运营商市场运作
五 南海模式——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调配和运筹的管理模式
第二节 构建政府运行成本专业化制衡框架
一 政府运行成本管理的制度设计缺失
1.管理者缺位
2.管理过程失控
3.部门预算改革不到位
4.行政体制改革滞后
二 财政预算部门与经费管理部门的职能制衡
1.财政部门的管理职能
2.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职能
3.加强财政部门与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协作关系
4.财政部门与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专业化制衡机制
三 财政预算部门与经费管理部门的专业化分工
1.预算管理和经费使用管理专业化分工
2.政府运行成本管理的事权分离
3.强化监督和制约的功能
四 实现财政预算部门与经费管理部门的有效衔接
1.实行政府运行成本集中统一管理
2.加强与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在政府运行成本形成阶段的沟通协调
3.加强部门运行成本使用环节的绩效评价
4.建立“专业化制衡”的管理体制
5.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专业审核部门运行成本
第三节 创新政府运行成本的多部门协作
一 政府运行成本多部门协作的总体目标
二 创新政府运行成本协作管理的主要原则
1.专业化制衡原则
2.全过程无缝隙管理原则
3.专业化集中管理原则
4.绩效管理原则
三 政府运行成本协作管理的探索
1.建立一套规范、完整、明确的管理体系
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3.修订各类机构运行经费定额
4.对政府运行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四节 构筑政府运行成本绩效评估框架
一 政府运行成本绩效评估的原则和方法
二 联邦管理总局的组织机构
(一)协调全国性规划的服务中心3个
(二)内设职能部门12个
(三)地区办公室11个
三 联邦管理总局的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流程
(二)组织绩效计划
(三)绩效管理成果
(四)绩效管理分析
四 联邦管理总局的财务管理
(一)资产方面
(二)负债方面
(三)净资产方面
五 会计事务所和总检察长的评价和建议
(一)普华永道会计公司的财务评价
(二)总监察长提出的管理挑战
二 政府运行成本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
1.政府运行成本绩效评估实施主体
2.政府运行成本绩效评估工作制度
3.机关运行经费绩效评估的环节
4.政府运行成本绩效评估的步骤
三 提高政府运行成本绩效的政策建议
1.完善政府运行成本绩效评估配套改革
2.规划政府运行成本绩效评估实施方案
3.有序开展政府运行成本绩效评估工作
4.建立健全工作信息收集网络和数据库
5.形成全方位的绩效预算监督管理体系
第五章 创新政府运行成本管理的专业化制衡体制
第一节 创新“人员、资产、服务”三元体系,深化运行成本改革
一 先发国家政府运行成本管理的特点
1.具有商品化的指导理念
2.通过系统化的宏观调控
3.运用法制化的操作程序
4.采取规范化的技术管理
二 优化政府运行成本管理体系
1.积极推进政府运行成本管理创新
2.加快市场化改革力度,创建高效率的政府运行成本管理体制
3.加快技术创新,创建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政府运行成本管理与服务
4.加强法制建设,创建法制型政府运行成本管理
三 提升机关事务管理效率
1.机构管理层面
2.人事管理方面
3.资产管理方面
4.效益管理方面
第二节 转变职能合理调整,有效控制政府人员经费
一 我国政府机构编制管理取得的成效
1.政府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2.政府机构编制改革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3.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4.促进我国政府结构优化,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5.我国政府机构编制管理逐步法制化
二 我国政府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政府机构编制改革未与政府职能转变相联系,改革容易流于形式
2.自上而下“一刀切”的政府机构编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偏离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3.编制管理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地方政府编制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4.政府机构编制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三 先发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经验借鉴
1.日本政府省厅缩编改革实践
2.日本政府机构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四 控制政府人员经费的路径与措施
1.转变政府职能,遏制政府规模扩张
2.优化政府管理流程,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3.强化约束机制,防止公务人员利益最大化
4.对政府机关公务人员进行绩效评估
第三节 优化配置政府资源,提高资产运行效率
一 我国政府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行政机关消费最大化的倾向
2.行政机关资产管理制度的缺陷
3.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与观念
二 国内外政府资产管理的经验总结
1.国内
2.国外
三 改进我国行政机关资产管理的措施
1.做好培训工作,树立正确理念
2.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各项制度
3.改进管理方法与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节 系统调控政府服务成本的路径与措施
一 加快公共服务开支市场化改革
二 推行规范化的职务消费制度
第六章 设立绩效标准体系,科学测定政府运行成本
第一节 借鉴标准认证准则,完善支出标准体系
一 导入ISO,流程化政府运行成本管理
二 结合ISO标准,设计绩效预算体系
1.基于ISO的绩效预算管理体系设计
三 明确经费制定主体,有效管理政府基本支出
1.政府机关事务(运行)管理现状
2.找准政府机关事务工作定位,加强职能工作着力点
四 科学确定经费标准“量”,奠定准确定“价”基础
1.内部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合理定额日常公用经费
2.透明化资产管理,市场化有偿使用
3.健全财务管理程序,规范行政经费使用
4.精细化管理过程,流程规范目标实现
第二节 重建政府会计准则,明确资产计量标准
一 把脉政府会计制度缺陷,找准会计标准改革之路
1.预算管理制度之间关系尚未理顺
2.政府部门“成本—效益”意识淡薄
3.预算编制时间滞后
4.预算编制基础不足
5.核算的内容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二 借鉴国外经验,加快政府会计改革
1.德法模式经验
2.英美模式经验
3.对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启示
三 改革会计制度,科学计量政府支出
1.明确政府会计构成体系,界定会计计量标准
2.调整会计科目体系,构建机关经费支出账户
3.改革政府会计基础,适应政府管理需要
4.补充部门会计报表分析指标,改革会计报告制度
第三节 构建绩效指标体系,科学评判经费规模
一 借鉴英国实践经验,提升政府经费使用绩效
1.我国政府支出绩效评价现状的分析
2.完善政府运行成本评价的途径
二 运行经费绩效考评制度的基本框架
1.360度评估主体,多元化绩效评价
2.绩效考评工作程序化,合理评价预算支出
3.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
三 构建政府运行成本评价体系,提升考评机关绩效管理水平
1.政府运行成本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目标
第四节 推进绩效后评价,实现成本标准动态调整
一 设计绩效流程图,全面把握管理关键点
1.控制与绩效控制
2.政府运行成本绩效控制特点
3.立体分类绩效控制体系,无缝隙保障费用运行
二 遵照ISO质量标准,强化政府内部管理
1.事前充分准备,预算编制开好头
2.细化管理规则,加大事中管理力度
3.事后管理不放松,提升经费运行效能
三 强化政府受托责任,多方监督预算执行
1.加强人大对政府运行成本监督
2.增强审计对经费运行的监督
3.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发挥公众与舆论监督
第七章 E-政府运行成本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 破除“孤岛效应”,实现运行成本信息的内部共享
一 政府信息资源内部共享
1.电子政务定义及模式
2.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与机关信息资源内部共享
二 政府信息资源内部共享意义
1.有利于降低机关政府运行成本
2.有利于加强政府内部对腐败行为的监管
3.有利于形成我国的“大部门体制”构想
4.有利于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5.有利于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三 政府信息共享国内外现状
1.国外政府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2.国内政府信息共享现状
3.我国政府信息内部共享问题分析
四 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内部共享的制度设计
1.建立政府信息共享管理体系
2.利益协调机制
3.信息整合机制
第二节 适时公开经费信息增强政府运行的透明度
一 机关信息资源外部公开概述
1.机关信息资源外部公开
2.机关信息资源外部公开的特征
二 机关信息资源外部公开意义
1.有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
2.有利于服务于经济社会活动
3.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 信息公开国内外现状
1.国外
2.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外部公开的实践
3.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四 完善信息公开的制度设计
1.信息公开机制
2.技术标准机制
3.财政保障机制
4.监督救济机制
五 我国信息公开改革思路
第三节 逐步引入物联网技术系统整合政府运行信息
一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2.物联网基本结构
3.物联网基本特征
二 物联网引入步骤
三 引入物联网技术的主要领域
1.办公设备及用房管理
2.公务用车管理
第四节 强化信息安全 保障政府运行成本管理的平稳运行
一 政府信息化安全概述
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定义
2.电子政务内部信息安全与外部信息安全
二 我国政府信息安全隐患
三 政府信息安全制度设计
1.信息安全政策
2.信息安全培训
3.信息安全监控
4.信息安全软件
5.安全保密机制
第五节 改进信息流程实现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
一 政府管理信息化主要内容
二 信息管理流程再造
1.预算管理
2.公务用车
3.定点饭店
4.办公用房
三 信息公开流程
1.机关政府信息资源外部公开内容
2.机关信息资源外部公开流程
四 信息化进度安排
五 信息化评价机制
1.评价目标
2.评价指标
3.评价方法
第八章 政府运行成本绩效管理创新实现路径与保障措施
第一节 政府运行成本优化实现路径
一 专业化制衡体制保障运行成本控制
二 实施管理流程再造控制政府运行成本支出
三 有效计量政府运行成本
第二节 政府运行成本绩效优化保障措施
一 完善政府运行体制机制建设
1.完善政府决策机制
2.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3.加快政府部门执行机制改革
4.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二 加强政府运行公共预算管理
1.深化公共预算体制改革
2.创新公共预算编制
3.强化行政成本重要控制点管理
4.推进预算公开透明
三 提高政府运行信息化管理水平
1.技术保障政府运行信息共享
2.信息共享打造透明政府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