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列宁政治哲学的思考:以阶级意识为视角的探讨

The Early Western Marxism's Reflection Upon Lenin's Political Philosophy——A Study From thePerspective of Clsaa Consciousness

纸书售价: 28.0 纸书定价:¥35.0 电子书售价: 14.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引论
一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 本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考列宁政治哲学的背景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 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俄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认识根源
2.20世纪20年代前后苏联的政治、文化建设
三 中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
1.列宁的理论突破与他的第一个预言
2.1918—1923年欧洲无产阶级革命
3.列宁的第二个预言
第二节 理论背景
一 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及其影响
1.新康德主义的影响
(1)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
(2)司徒卢威的“合法”马克思主义
2.马赫主义的影响
(1)马赫主义凭什么修正或补充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容易被修正
二 经济决定论及其表现
1.资产阶级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
2.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倾向
三 卢森堡对列宁的批评
四 民族的文化思想传统
第二章 总体性方法及对列宁政治哲学反思路径的差别
第一节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的提出
一 总体性方法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 总体性方法的本体论内涵
三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列宁的辩证法
第二节 主体和客体的总体性统一
一 辩证法的区分和使用
二 总体性的两个维度——以革命为例
1.整体与部分的总体性辩证关系
2.过程与环节的总体性辩证关系
三 主体和客体的总体性统一
第三节 理论和实践的总体性统一
一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1.资产阶级旧哲学的废除
2.纯粹的观念哲学的废除
3.凌驾于科学之上的哲学的废除
4.一般哲学的废除
二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具体内涵
1.柯尔施的一元论及其理论困境
2.卢卡奇:理论与实践的直接统一及其历史条件
3.葛兰西对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
三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卢卡奇和柯尔施对列宁的评判
1.卢卡奇对列宁的肯定
2.柯尔施对列宁的指责
第四节 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总体性统一
一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二 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总体性统一
三 对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思考
1.葛兰西重申了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
2.葛兰西指出了经济基础只是在总体性意义上决定上层建筑
3.葛兰西批判了经济决定论
第三章 重新思考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功能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探讨深入管理科学层面
一 历史主义原则:历史与社会意识
二 卢卡奇对物化意识的批判
三 葛兰西对“劳动和生产的合理化”的批判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一 马克思、恩格斯:颠倒的观念
二 列宁:意识形态的正面规定
三 卢卡奇:从虚假意识到虚伪意识
四 柯尔施:意识形态与意识形式在术语上的区分
五 葛兰西:从“观念论”到“意识形态”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文化建构功能
一 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
二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文化建构功能
第四章 扩展阶级意识的内容
第一节 心理意识和阶级意识
一 阶级意识及其与阶级的关系
二 区分心理意识和阶级意识
三 无产阶级意识的生成
第二节 阶级意识对阶级行动的依赖
第三节 阶级意识和知识分子
一 知识分子的概念及类型
二 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职能及其使命
第五章 拓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启蒙的路径
第一节 列宁对“灌输论”的阐发
一 “灌输论”的提出
二 列宁论“灌输”
第二节 乌托邦主义:对“灌输论”的质疑与辩护
一 柯尔施:历史不可测
二 卢卡奇:历史总体可测,细节不可测
三 葛兰西:预见是意志对于现实的干涉
第三节 阶级意识的文化启蒙:争取文化领导权
一 领导权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
二 文化领导权的认识论意义
三 从列宁的“革命”到葛兰西的“争取领导权”
1.列宁:革命与民主
2.葛兰西:领导权与“同意”
四 文化启蒙: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性及其战略
1.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性
2.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转向
第六章 凸显政党和阶级意识的关系
第一节 阶级意识和政党结构
一 政党及其派别: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结构
二 政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无产阶级政党的外部结构之一
三 政党和工人运动的关系:无产阶级政党的外部结构之二
第二节 政党对阶级意识的铸造功能
一 政党是阶级意识的人格形象
二 作为灌输主体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建设
三 “集中”与“专政”:对列宁一党专政理论的发展和批判
结语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