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文化生态与文学发展:1920~1928

纸书售价: 44.0 纸书定价:¥55.0 电子书售价: 22.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多元与对话:20世纪20年代的文化生态
一 “五四”问题困扰的20世纪20年代
二 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生态
(一)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与文化
(二)报刊的发展
(三)文人社团的发展
三 后《新青年》时代的文化路线图
(一)后《新青年》时代
(二)公共领域与话语权
(三)文化周刊与知识分子文体
四 “五四”再评价及其20世纪20年代的文化倾向
(一)批判中的“五四”问题
(二)变革与建设中的文学
(三)对“五四”新文化传统的批判
第二章 现代传媒与《学衡》的命运阐释
一 《学衡》的选择与无奈
(一)《学衡》所处时代的媒介发展状态
(二)《学衡》对现代传媒的选择
1.《学衡》对现代传媒的认识
2.《学衡》的自我定位
3.《学衡》的预设受众
二 《学衡》与现代传媒精神的冲突
(一)关于语言
(二)关于传统
(三)关于文学理念
三 反思:《学衡》的现代命运
(一)作为传媒的《学衡》的传播效果
(二)《学衡》对现代传媒潮流的反拨
(三)“物质之律”对人的奴役
(四)对美的消解
第三章 消费文化时代的传媒与文学
一 《红杂志》、《红玫瑰》与文学场的构建
二 《红杂志》、《红玫瑰》的市民化散文品格
三 《红杂志》、《红玫瑰》的红色世界
(一)《红杂志》的市民读者和市民作者
(二)市民生活面面观
1.社会政治问题
2.都市时尚生活内容
3.文坛趣闻
4.封面——市民审美格调一瞥
(三)商业广告篇——市民消费一览
四 《红杂志》、《红玫瑰》的游戏趣味
(一)消闲艺术二重性解读
(二)成也“趣味”——玫瑰之美
1.笑中有泪
2.“笑中有话”
(三)败也“趣味”——玫瑰之刺
第四章 挣扎于经济与社会压迫之间的创造社
一 作为文学场构建中的创造社
(一)建构与支配——现代传媒语境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场与文化资本
(二)困境与机遇——传媒语境中的创造社
1.困境
2.草创
二 文化资本的积累与转换——现代传媒与创造社的成立
(一)文化资本的积累——《学灯》、《Green》之于创造社
(二)文化资本的转换——泰东图书局之于创造社
1.价值的转换——泰东与创造社的成立
2.文化资本的升值——泰东与创造社丛书与期刊的出版
三 策略与运作——现代传媒与创造社的崛起
(一)纯文学期刊的市场定位
(二)创造社期刊市场卖点的制造
(三)新的文学观念的创造
四 陷落与流散——现代传媒对创造社的影响
(一)“文学理想”的陷落
(二)同人团体的流散
第五章 《新月》:纸上的沙龙
一 《新月》的沙龙文化渊源
(一)《新月》:新月社同人的文化选择
(二)沙龙及其文化精神
(三)《新月》沙龙文化溯源
1.从聚餐会、新月社到“七号”俱乐部
2.《诗镌》和《剧刊》:新月社沙龙的延伸
(四)和而不同的同人群体
1.博文优裕的文化身份
2.高雅宽容的文人风范
(五)《新月》文本的沙龙特质
1.从论文看《新月》的沙龙文化品格
2.沙龙趣味的文学作品
二 《新月》的沙龙文化本质
(一)新月同人的“公共空间”
(二)文学理想:沙龙还是报刊
第六章 文学史意义上的柔石
一 作为文学史标本的柔石
(一)黑暗现代中孕育而生的文学理想
(二)群体归属下日渐明确的创作理念
二 文学生产商品化环境里不动摇的文学追求
三 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柔石创作
(一)题材处理忠实于生活
(二)爱情抒写远离革命色彩
(三)结构安排舍弃“光明尾巴”
第七章 传媒文化与现代话剧
一 现代传媒与中国现代戏剧文体确立
(一)现代传媒转型之前戏剧的传播状况
1.中国古代戏剧
2.西方戏剧
(二)现代传媒对戏剧文体的选择
1.宣传主义的工具
2.大众教化的摇篮
3.商业属性的追逐
(三)现代传媒对中国现代戏剧发生期的影响
1.促进古典戏剧文学转型,重构现代戏剧文学新秩序
2.创造了中国现代戏剧早期创作与演出模式及戏剧文体形式
3.为中国现代戏剧提供了宣传阵地和先进的理论指导
二 现代传媒与中国现代戏剧舞台和文本
(一)中国现代戏剧在五四时期和整个20年代的发展概况
(二)戏剧舞台和文本的关系
1.舞台演出与剧本创作的相互影响
2.舞台性与文本性的矛盾
(三)现代传媒与中国现代戏剧舞台演出及剧本创作的关系
1.现代传媒与戏剧舞台演出的关系
2.现代传媒与戏剧文学的关系
3.现代传媒与戏剧作家的关系
三 现代传媒与戏剧观念的转变
(一)游弋在商业化与反商业化潮流中的中国现代戏剧
(二)从非主流戏剧走向与主流戏剧的融合
(三)从小众艺术(精英化)走向大众趣味(平民化)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