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西北地区环境变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纸书售价: 36.0 纸书定价:¥45.0 电子书售价: 1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 选题目的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选题依据
一 现实依据
二 政策依据
三 理论依据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环境变迁因素研究
(一)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变迁
(二)不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
(三)国家行为与生态环境变迁
(四)农业技术利用与环境变迁
(五)政策制定与生态环境问题
(六)治理措施与生态环境问题
二 国外环境变迁研究
三 环境变迁理论研究
四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趋势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判定依据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1.防灾减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气候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一 主要研究内容
二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 历史文献研究法
二 多学科交叉研究法
三 实地调查研究法
四 区域类型研究法
五 理论分析与定性分析法
第六节 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创新
二 研究视角创新
三 研究概念创新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架构
第一节 环境变迁概念
一 环境定义
二 农业环境定义
三 环境变迁概念界定
第二节 环境胁迫理论
一 气候变化胁迫
二 灾害环境胁迫
三 土地污染胁迫
四 生态环境胁迫
第三节 区域农业减灾理论
一 区域灾害分析
(一)农业灾害种类复杂多样
(二)特大水旱灾害发生频繁
(三)干旱灾害发生范围扩大
(四)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加快
(五)农业灾害造成损失严重
二 自然灾害系统
(一)成灾因子论
(二)孕灾环境论
1.地形
2.气候
3.社会人文因素
(三)承灾体理论
三 农业减灾理论
(一)自然灾害影响论
(二)综合减灾理论
(三)减灾农业理论
第四节 农业生态治理模式
一 生态脆弱性概念
二 生态脆弱区域治理
(一)生态脆弱区基本特征
1.系统抗干扰能力弱
2.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
3.时空波动性强
4.边缘效应显著
5.环境异质性高
(二)生态脆弱区技术治理
三 生态治理机制
第三章 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农业环境变迁研究
第一节 自然因素对农业环境变迁的影响
一 气候呈现冷暖交替变迁
二 森林植被呈递减式变迁
三 土地资源呈现扩展变迁
四 水环境呈现剧减式变迁
第二节 人文因素对农业环境变迁的影响
一 人地矛盾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
二 农业开发不当导致生态问题严重
三 技术选择对生态环境变迁的双向性
第三节 国家行为对农业环境变迁的影响
一 无序移民导致牧区生产环境恶化
二 农牧区域经营不善导致生态失衡
三 开发战略失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四 政策实施对农业环境变迁的制约
第四节 全面认识历史时期的农业环境变迁
第四章 近代西北地区农业灾荒环境变迁研究
第一节 近代环境凸显灾荒特征
一 灾荒概念界定
二 旱灾频发引发灾荒危机
三 水灾频发加重旱荒危害
四 多灾齐发加剧灾荒冲击
第二节 灾荒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和冲击
一 灾荒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破坏
二 灾荒对社会民生环境的迫害
三 灾荒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战乱和社会脆弱加剧灾荒环境迁延
一 战乱加剧灾荒环境的危害程度
二 社会脆弱加剧灾荒环境的蔓延
第四节 充分认识灾荒对农业环境变迁的影响
第五章 现代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环境问题研究
第一节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增强
一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加重
(一)荒漠化问题严重
(二)水土流失面积加大
(三)水资源短缺
(四)天然植被退化
(五)水污染严重
二 农业生态环境总体脆弱
三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因素分析
第二节 农业灾害环境危害严重
一 农业孕灾环境特征明显
二 农业自然灾害类型众多
三 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繁
(一)旱灾次数明显增加
(二)暴雨灾害危害巨大
(三)冰雹灾害多发
(四)风灾与沙尘暴频发
(五)季节性特征明显
四 农业地质灾害危害巨大
(一)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
(二)泥石流灾害分布状况
第三节 农业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一 土地资源富余,耕地资源不足
二 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
(一)降水资源分布
(二)地表水资源分布
(三)地下水资源
(四)冰川分布状况
(五)湖泊分布
三 植被资源丰富,发展面临困境
(一)森林资源
(二)草地资源
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和症结
一 光热资源和水土资源充裕
二 农业用水环境的严峻性
三 土地资源侵蚀严重性
第五节 加大农业生产环境治理,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第六章 气候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气候变化问题综述
一 全球气候变化特征和趋势
二 我国气候变化特点和趋势
(一)年平均气温上升
(二)降水空间地域分布不均
(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增加
三 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及趋势
第二节 气候变化对农业环境的胁迫
一 极端气候导致农业生产环境严峻
二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
三 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水资源紧张
第三节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一 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二 影响农作物种植制度和面积
三 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第四节 气候变化下农业技术选择和对策
一 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
(一)适时调整农业布局
(二)选育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
(三)选择合理农业减灾技术
(四)发展节水农业种植技术
二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
(二)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的监测,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工作
(三)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
(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的敏感性
(五)积极开展区域农业减灾,维护粮食生产安全
第五节 关注气候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 减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农业发展的灾害风险
一 灾害风险定义分析
二 农业自然灾害可能性
三 农业自然灾害危害性
(一)本身的危险性
(二)灾种的多发性
(三)影响的广泛性
(四)灾害的巨损性
四 农业本身的脆弱性
第二节 农业发展的灾害胁迫环境
一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二 农业水资源短缺
三 农业灾害环境明显
(一)灾害品种繁多
(二)旱灾危害最重
(三)饮水播种困难
第三节 发展减灾农业的技术方向
一 以抗旱防灾为主
二 要因地制宜
三 要突出区域模式
第四节 发展减灾农业的政策建议
一 农业防灾思想不能放松
二 加大科技减灾研究
三 加强减灾系统建设
四 完善减灾管理体制
五 重视农村减灾工作
第五节 发展减灾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第八章 区域生态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评介
一 生态脆弱区内涵与识别
二 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差别
第二节 雨养农业区域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一 发展模式的技术选择
二 发展集雨工程减灾模式
(一)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
(二)工程减灾模式的技术措施
(三)集雨工程模式的减灾功效
三 发展生态治理减灾模式
(一)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二)生态治理模式的技术措施
(三)生态治理的减灾功效和意义
四 发展雨养农业减灾模式的政策和意义
第三节 绿洲区域农业治理技术选择
一 绿洲区域农业发展的生态背景
二 绿洲农业开发引发的生态问题
(一)历史时期不合理农业技术导致的生态问题
(二)当代农业发展导致的生态问题
三 绿洲农业系统发展的水资源困境
(一)农业水资源急剧减少
(二)工农业用水矛盾突出
(三)水资源浪费严重
(四)水资源管理制度缺失
四 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应用
(一)建设现代绿洲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二)发展高效绿洲生态农业种植模式
(三)合理规划绿洲土地开发,优化土壤环境
(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保护水资源
(五)发展生态治理防护工程,发挥生态节水效益
第四节 积极探索区域农业生态治理技术和农业发展模式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