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毛泽东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创造性贡献

纸书售价: 36.0 纸书定价:¥45.0 电子书售价: 1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绪言
上篇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创造性贡献
青少年毛泽东对法学与法治的探索
一 接受传统私塾教育时对法律思想的初次接触
二 维新改良主义的法律思想
三 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律思想
四 一师就读期间多种法律思想的并存和混合
(一)唯心主义的法律思想
(二)无政府主义的法律思想
(三)现实主义的法律思想
五 第一次去北京至转向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建党及北伐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法学与法治的探索
一 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的初次传播和运用
二 领导城市工人运动时的法律思想
(一)对劳工法律问题的关注
(二)利用合法形式和法律题材与反动政府展开斗争
三 领导农村农民运动时的法律思想
(一)以国共合作为契合点的法律思想
(二)有关农民运动和农村土地的法律思想
四 其他法律思想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法学与法治的探索
一 宪法及宪法性法律思想
二 农村土地法律思想
三 城市商业、经济法律思想
四 婚姻家庭法律思想
五 刑事法律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法学与法治的探索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府的法律思想
二 宪法和宪法性法律思想
三 土地法律思想
四 城市商业、经济和劳动法律思想
五 刑事法律思想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对法学与法治的探索
一 宪法和宪法性法律思想
二 土地法律思想
三 城市商业、经济和劳动法律思想
四 刑事法律思想
五 新民主主义法律思想
六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
(一)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宪政的积极倡导
(三)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对法治建设的创造性贡献
一 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体系,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 崇尚法治,关切法学,注重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法学和法治成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主题
三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有效区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法律作为极重要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法治建设的终极目标
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制定法律的主体,以满足人民的革命诉求为实施法律的目标,以人民的利益满足度为评判法治建设成败得失的标准
五 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注重识别不同阶级和阶层不同的利益诉求,在法律制度设计过程中根据革命的任务和形势对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诉求给予支持或否定
六 注重法的实效,重视法的实施效果,将法律的实施和实施的效果一体纳入法治建设思考的视野
七 利用敌人的法律,与敌人展开合法的政治法律斗争,形成与军事斗争相互配合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取得并巩固斗争成果
下篇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创造性贡献
宪法领域:起草第一部宪法草案
一 起草第一部宪法草案的历史背景
二 起草第一部宪法草案的具体过程
三 毛泽东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时对其立法内容所作出的创造性贡献
四 毛泽东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时对其立法技术所作出的创造性贡献
五 起草第一部宪法草案的历史意义
六 1954年《宪法》是毛泽东长期宪法理论思考和宪法实践的结晶
刑事法领域:创制“死缓”制度
一 创制死缓制度的历史背景——镇压反革命运动
二 毛泽东在镇反运动中的慎刑政策
三 毛泽东对死缓制度的具体创制
四 后来立法对死缓制度的继承
民事法领域:启动民法典的编纂
在法学方法论领域的创造性贡献
一 毛泽东具备法治思维方式
二 民主法治的方法论思想
三 民主执法和司法的方法论思想
四 注重法的实效性
五 设定地方立法权的可能和权限以及比较立法的方法论思想
六 重视法制的宣传教育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