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第3卷,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949年前

纸书售价: 110.4 纸书定价:¥138.0 电子书售价: 55.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近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史学——传统史学的转型和新史学的发展
第一节 史学变革与西方史学理论的最初传播
一 传统史学的变革
二 西方史学理论的最初传播
第二节 二十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
一 “史界革命”
二 梁启超“新史学”的理论体系
(一)史学的性质、对象和任务
(二)史学之功用
(三)史学研究方法
三 二十世纪初新史学的共同趋向
第三节 流派纷呈的史学界
一 西方思潮的涌入
二 史学流派与趋势
(一)梁启超的“史之改造”
(二)王国维的古史新证
(三)胡适实用主义史学
(四)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
(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学
第二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奠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早期译介与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 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
二 唯物史观的早期传播
第二节 李大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奠基者
一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阐释及对唯物史观史学意义的认识
(一)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介绍和阐释
(二)李大钊对唯物史观史学意义的认识
二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一)关于历史本体的基本问题
(二)史学认识论
三 李大钊的史学实践——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历史的研究
(二)涉及中国近代史的考察
(三)对中国近代思想、道德、伦理的考察
第三节 瞿秋白、蔡和森、李达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贡献
一 瞿秋白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贡献
二 蔡和森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贡献
(一)蔡和森《社会进化史》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蔡和森中共党史研究和中国革命史研究
三 李达《现代社会学》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奠基中的作用
四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1928—193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成长
第一节 郭沫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和早期史学观念
一 对古代中国社会的解读模式
二 郭沫若的早期历史观念
第二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
一 概念的提出
二 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
第三节 奴隶社会、“商业资本主义社会”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争论
一 关于奴隶社会的讨论
二 几个重大的历史理论问题
三 关于“商业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
第四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背景和脉络
一 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复杂背景
二 论战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 1937—1949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历史分期讨论的深化
一 殷商社会的性质
二 西周的社会性质
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
第二节 批判与论辩
一 对秋泽修二侵华史观的批判
二 对胡适实验主义历史观的批评
三 关于“民族”概念和“中华民族”问题的讨论
四 批判“战国策”派
五 批判复古倾向
第三节 中国通史的编纂
一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及其历史观
二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及其历史观
三 翦伯赞《中国史纲》及其历史观
第四节 侯外庐对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探索及其史学观念
一 侯外庐对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探索
二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侯外庐的史学思想
第五节 翦伯赞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研究
一 历史研究的理论
二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三 历史学的价值
四 历史规律
五 历史的关联性
六 阶级和阶级分析
七 传统史学
八 史料
九 历史知识的普及
第六节 毛泽东的历史观
一 毛泽东早年对历史的认识
二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初步形成
三 两个核心与六个原则:毛泽东历史观的发展和走向成熟
四 毛泽东的中国历史研究
结语 理论的壮阔与研究的意境
附录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大事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