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的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选择研究

纸书售价: 32.0 纸书定价:¥40.0 电子书售价: 16.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国际金融市场
(一)国际金融市场概念的界定
(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定义
1.国外学者的研究
2.国内学者的研究
3.本书对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定义
二 新凯恩斯主义
(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二)战后宏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1.新古典综合学派
2.货币主义学派
3.理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4.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三 新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本书结构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建模特点及其新进展
一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建模特点
二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新进展
(一)对偏好的修正
1.消费偏好
2.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
(二)市场分割与市场定价
(三)资本
(四)黏性信息
第二节 基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货币政策研究
第三节 金融市场一体化对经济运行与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 金融市场一体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一)金融市场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1.直接渠道
2.间接渠道
(二)金融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三)金融市场一体化对消费和宏观经济波动性的影响
二 金融市场一体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金融市场一体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二)金融市场一体化使货币政策具有溢出效应
(三)金融市场一体化对货币当局控制金融条件的影响
1.金融市场一体化对美联储控制金融条件能力的影响
2.金融市场一体化对中国货币当局控制金融条件能力的影响
(四)金融市场一体化对汇率的影响
(五)金融市场一体化是否使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成为必要
第三章 引入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新凯恩斯模型:理论与经验检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基本模型
一 消费者与产品市场
二 消费者与金融市场
三 家庭最优
(一)单期最优
(二)跨期最优
四 厂商最优
(一)对厂商的约束
1.生产函数
2.需求
3.价格黏性
(二)厂商最优
1.成本最小化
2.价格制定
五 政府
六 均衡关系
第三节 数值模拟及其结果①
一 模型稳态
二 对数线性化
三 非对称性冲击
四 参数赋值
(一)主观贴现因子(β)
(二)商品跨期替代弹性(σ)
(三)尺度参数(χ)
(四)货币需求的偏利率弹性(ε)
(五)劳动供给边际负效用的弹性(μ-1)
(六)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θ)
(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程度(φ)
(八)价格黏性(ω)
(九)货币供给冲击系数(ρ)
五 货币供给冲击的动态响应及其含义
(一)利率对货币冲击的动态响应
(二)消费对货币冲击的动态响应
(三)汇率对货币冲击的动态响应
(四)产出对货币冲击的动态响应
(五)国外债券持有量对货币冲击的动态响应
第四节 宏观经济基本运行框架及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
一新凯恩斯主义IS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
(一)新凯恩斯主义IS曲线
(二)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
二 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1.中国GDP的季度数据
2.中国的通货膨胀
3.利率
(二)对新凯恩斯主义IS曲线的估计
(三)对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的估计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的货币政策
第一节 引言
一 货币理论与政策的演变及发展
二 相机抉择与货币政策规则
三 最优货币规则
四 小结
第二节 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最优货币规则
一 货币政策目标
(一)最终目标
(二)中间目标
1.可选择的中间目标
2.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
二 货币政策的约束条件
三 相机抉择下的最优货币政策
四 通货膨胀偏差
五 货币政策可信性与承诺所带来的收益
六 小结
第三节 承诺机制:工具规则还是目标规则?
一 工具规则
二 目标规则
三 承诺机制的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
第四节 通货膨胀目标制
第五节 结论
第五章 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汇率制度的选择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基本模型
一 基本假定
二 政策制定者的目标
(一)政策制定者倾向于提高出口部门的盈利能力
(二)政策制定者倾向于提高意外通货膨胀水平
(三)预期到通货膨胀也可以为政策制定者融资
(四)通货膨胀成本
三 社会公众的目标
四 浮动汇率下政策制定者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公众的损失水 平
五 固定汇率下政策制定者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公众的损失水平
六 汇率制度的选择
七 小结
第三节 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
一 对不同国家和汇率制度的分类
二 模型的设定与估计结果
(一)不同汇率制度下通货膨胀绩效
(二)不同汇率制度下的经济增长绩效
三 对结果的解释
第四节 结论
第六章 中间汇率制度的内在不稳定性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基本模型
一 模型的基本结构
(一)政策制定者目标
(二)社会公众的目标
(三)状态变量与状态变量的转移动态
(四)中间汇率制度
二 理性预期下的解
(一)目标差异性不变条件下的解
(二)目标差异性减弱条件下的解
三 理论研究的主要结论
四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基于面板VAR模型的经验证据
一 数据说明
(一)变量说明与统计性描述
(二)中间汇率制度的经济绩效
二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三 估计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估计结果
(三)脉冲响应分析
(四)方差分解
四 经验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四节 结论
第七章 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第一节 引言
一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第一代博弈论模型
二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第二代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第二节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理论分析
一 基本模型
二 基于金融市场一体化条件下的模型扩展
三 金融市场一体化条件下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分析的关键方程
四 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五 小结
第三节 中国与美国间产品替代弹性的经验研究
一 阿明顿弹性的含义及其数学表达
二 阿明顿弹性的估计
(一)数据说明
(二)阿明顿弹性的估计
第四节 中国与美国间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经验研究
一 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度量方法
(一)对利率平价的背离
(二)投资率与储蓄率的相关性
(三)国家间消费增长的相关性
二 对中国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检验
(一)非抛补利率平价在我国的经验验证
(二)中国投资率与储蓄率相关系数
(三)中国与美国消费增长的相关系数
第五节 结论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二 关于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结论
三 关于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汇率制度选择的结论
四 关于中间汇率制度主要特点及其适用条件的结论
五 关于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含义
第三节 本书的不足与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