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构建有效政府

纸书售价: 50.0 纸书定价:¥50.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构建有效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
第一节 政府转型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第二节 政府转型取得的进展
一 市场机制的作用空间逐步扩大
二 政府机构设置逐步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吻合
三 分权改革带来地方政府竞争
第三节 政府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 政府转型滞后
二 政府仍控制过多资源
三 政策失效
四 地方分权带来的问题
第四节 加快政府转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政府职能与政府间责权配置
第一节 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发展
一 政府职能的含义
二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政府职能的演变
(一)自由竞争时期
(二) 1929年大萧条后的全面干预阶段
(三)“滞胀”之后的适度调整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一)界定和规范政府职能的原则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第二节 政府间事权划分
一 政府间事权划分的依据
(一)公共品的层次划分
(二)公共品供给在政府间的划分
二 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国际经验
(一)政府间事权的划分
(二)一些重要公共品的配置
三 中国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 政府间财权划分
一 政府间财权划分的基本依据
(一)政府财政经济分级管理的需要
(二)地方政府实施调控的需要
(三)调动地方政府征税积极性的需要
(四)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
(五)公共品分级提供的需要
(六)政府行为目标差异性的要求
二 政府间财权划分的国际经验
(一)税收总收入及其划分
(二)主要税种的划分
三 中国政府间财权划分的基本构想
(一)关于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二)关于税收政策制定权的划分
(三)关于税收征管权配置格局的调整
(四)关于税种的划分
第四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依据
(一)实现政府间财力纵向均衡
(二)实现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横向均衡
(三)解决下级辖区公共品效益外溢性问题
(四)增强调控能力
二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功能目标
(一)政治社会保障功能
(二)宏观调控功能
(三)促进发展的激励功能
三 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现状
(一)转移支付目标选择不当,均等化功能不强
(二)转移支付标准不合理
(三)转移支付模式不合理
(四)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
(五)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法律基础
四 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思路
(一)改革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
(二)调整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内部结构
(三)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配依据与方法
(四)强化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组织与监督
(五)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有效控制政府行政成本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成本分析
一 行政管理费用
二 机构臃肿和人员膨胀
三 几种重要的行政成本
(一)楼堂馆所
(二)公车消费
(三)接待费用
(四)政绩工程
第三节 降低行政成本的对策
一 建设一个可问责的政府
二 合理缩减政府职能
三 减少政府控制的经济资源
四 加快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五 机构改革与政府服务市场化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腐败及其治理
第一节 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模型
三 东亚经验
(一)国有企业
(二)引进外资
(三)出口替代
(四)企业集团
第二节 为什么腐败难以治理
一 中国腐败的特点
二 为什么腐败难以治理
第三节 腐败治理
一 减少政府管制
二 改善政府治理
三 改革政府间关系
四 治理腐败的其他要素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官僚制改革
第一节 官僚制的特征及其效率基础
第二节 信息、激励与官僚制的危机
一 决策权安排、信息结构与官僚制的危机
二 工具理性、激励结构与官僚制的危机
第三节 技术变革、制度创新和官僚制改革
一 引入信息管理技术,建立电子化、网络化政府
二 引入参与和协作机制,分散公共机构的权力
三 引入听证等程序,调和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冲突
四 引入市场机制,改善公共品供给的激励
五 引入非政府组织(NGO),构造合理的分工格局
第四节 中国政府机构的改革
一 官员替换、财政分权与中国政府机构的改革
二 职能错位、官僚化传统与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困境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经济规制
第一节 经济规制的起因和依据
一 自然垄断
(一)成本劣加性
(二)网络外部性
(三)固定资本沉没性
二 信息不对称
三 破坏性竞争或过度竞争
四 再分配扭曲
第二节 经济规制的方式
一 传统经济规制工具
(一)进入规制
(二)价格规制
二 经济规制方式的改革:激励性规制
第三节 经济规制的发展趋势
一 新规制经济学
二 竞争与规制
(一)自然垄断边界变化与放松规制
(二)放松规制、引进竞争的过渡方式:非对称规制
(三)竞争条件下规制重点的转移:从经济规制到社会性规制
三 放松规制
(一)放松规制的背景
(二)美国放松规制的经验③
(三)借鉴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社会性规制
第一节 社会性规制基本理论
一 社会性规制的内涵与外延
二 社会性规制与经济性规制的区别
三 社会性规制的理论依据
(一)外部性问题
(二)信息不对称
第二节 社会性规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一 社会性规制的目标
(一)限制负外部性活动,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激励正外部性活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保障信息劣势方权益
二 社会性规制的内容
三 社会性规制的方法与手段
(一)积极规制与消极规制
(二)常规性规制与非常规性规制
(三)事前规制、事中规制与事后规制
(四)刚性规制与弹性规制
(五)激励性规制与惩罚性规制
(六)结构规制与行为规制
(七)自律性规制与他律性规制
(八)联合规制与单独规制
第三节 我国社会性规制的现状、问题与改革
一 我国社会性规制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社会性规制立法有待强化
(二)我国社会性规制执法环节亟待改进
(三)无论是社会性规制的立法过程,还是社会性规制的执法过程,都缺乏与公众、社会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
二 推进我国社会性规制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性规制应该强化,但社会性规制主体职能范围必须适度
(二)社会性规制立法程序必须规范化
(三)社会性规制领域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以提升规制质量、效率
参考文献
第八章 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一 金融监管有效性的理论阐释
(一)监管成本论
(二)监管供求论
(三)监管寻租论
(四)监管俘获论
(五)监管宽容论
二 影响金融监管有效性的因素
(一)金融监管的组织架构
(二)金融监管目标
(三)金融监管法制与执法
(四)监管者队伍的素质、激励与约束
(五)监管信息技术与方法
(六)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自律监管
(七)市场约束与社会监管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一 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
(一)国外趋势:从分业监管到统一监管
(二)中国实践:从统一监管到分业监管
二 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的利弊分析
(一)分业监管的利弊分析
(二)统一监管的利弊分析
三 分业监管体制下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一)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国际经验
(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中国的选择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一 金融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二 金融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组织架构
三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保障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国有资产监管
第一节 国有资产的作用
一 西方发达国家国有资产的作用
(一)西方发达国家国有企业作用的演变
(二)国有资产存在的依据
二 中国国有资产的作用
(一)中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和地位
(二)中国国有企业的类型
(三)中国国有企业的基本作用和历史使命
第二节 国有资产监管:目标、框架与职能①
一 国有资产监管目标
二 国有资产监管基本框架
三 全国人大国有资产委员会职权定位
四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职权定位
(一)关于“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的权利界区
(二)关于国家国资监管委和地方国资监管委的关系
(三)关于国有资产预算的编制
五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设置与运作
六 财政部门与国资监管委的关系
第三节 国有企业作用评价:国有资产监管的核心
一 国有企业作用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依据与原则
(一)基本依据:国有企业的双重作用
(二)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
二 国有企业作用评价指标选择
三 国有企业作用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
(一)公益性国有企业作用评价体系的权重确定
(二)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作用评价体系的权重确定
(三)垄断经营性国有企业作用评价体系的权重确定
(四)竞争性国有企业作用评价体系的权重确定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
第一节 产业政策的作用机制和绩效
一 功能性产业政策与选择性产业政策
二 选择性产业政策的作用机制
(一)产业政策的逻辑起点
(二)选择性产业政策的作用机制
三 产业政策的实施绩效
(一)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之争
(二)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制度条件
(三)产业政策的新趋势
第二节 从产业政策到竞争政策
一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政策
二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比较
三 东亚地区产业政策的式微与竞争政策的兴起
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政策的回顾与评价
二 中国产业政策失效的制度分析
三 开放经济中的竞争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提供有效基础设施
第一节 我国基础设施的快速成长
第二节 地方政府与基础设施发展
一 地方政府作为基础设施发展的动力
二 改进地方政府在建设基础设施上的激励
第三节 基础设施领域的其他改革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教育改革
第一节 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职能
一 教育服务和产品的特殊性质
(一)教育服务和产品的公益性
(二)教育服务和产品的公私混合性
二 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合理定位
(一)对教育进行科学划分,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二)加强职业培训,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
第二节 国际经验和中国教育改革
一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
二 教育改革的国际经验
(一)基础教育福利化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创新能力培养
(三)教育融资体制多元化
三 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合理定位政府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二)确立公共财政主导的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
(三)根据教育收益率确定政府教育投资比重
(四)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与教育改革多样性
第三节 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 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二 建立多层次优质教育供给体系,满足学生择校要求
三 构建社会资助体系,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四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途径
第四节 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尝试——教育券
一 教育券的由来
二 教育券的发展历程、特征与趋势
(一)美国实施教育券的效果
(二)教育券在其他国家的发展
(三)教育券的发展趋势
三 我国教育券的实施状况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公平、高效医疗卫生服务提供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特性
一 导言
二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供需特征
(一)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产品特征
(二)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需求特征
(三)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供给特征
三 市场机制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一 医疗服务卫生领域的市场失灵
(一)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
(二)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
(三)公共品引起的市场失灵
(四)不完全竞争引起的市场失灵
二 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的作用
(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弥补市场失灵
(三)提高公平性
(四)促进医疗服务市场发展
第三节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
一 政府职能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演变
(一)改革前的政府“全包全揽”
(二)现阶段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并存
二 医疗服务领域政府的作用框架及政策含义
(一)明确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和基本目标
(二)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应尽责任
(三)鼓励社会多方参与
(四)提高自身能力,改善行政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理论
一 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二 国家创新体系(NIS)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
一 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政府
(二)企业
(三)科研机构
(四)教育和培训
(五)中介机构
二 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职能
三 通过整合提升政府功能
(一)创新主体的整合:强调产学官合作
(二)创新投入要素的整合:强调人才、技术和资本的综合作用
(三)创新环境的整合:强调政策和相应措施的配套
第三节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评估与建议
一 政策演变
二 投入和产出
三 创新体系中的主体
(一)企业
(二)公共研究机构
(三)高等院校
四 政府如何促进创新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