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词体观念与唐宋词之兴盛
第一节 情爱心理与词体的兴起
一 唐宋词出现之前诗歌创作中的情爱心理表现
二 词为艳科:文人情爱心理的表现方式
第二节 宋初词坛的萧条
一 “乐章顿衰于前日”
二 “此尤可怪”之解读
三 范仲淹词的过渡性
第三节 宋词创作再度兴盛
一 宋代享乐风气的形成
二 北宋歌词创作之勃兴
第四节 “以诗为词”辨
一 “以诗为词”之涵义
(一)诗词之辨质疑:合燕乐歌唱
(二)诗词之辨实质:教化与娱乐
二 “以诗为词”之演进及得失
(一)词体之形成
(二)“以诗为词”之启端
(三)苏轼之“以诗为词”
第五节 南北宋之交词坛演变
一 徽宗年间词坛创作之概貌
二 高宗年间词坛创作之流变
第二章 词体特征与采莲词
第一节 “采莲”杂考
一 汉魏六朝“采莲”歌舞曲的起源与演变
二 唐宋“采莲”歌舞曲的发展
三 唐宋诗词中“采莲”类题材作品
第二节 晏欧采莲词论析
一 词牌
二 舞蹈装束和动作
三 主题
四 晏欧采莲词之异
第三节 晏殊组词《渔家傲》读解
第三章 词体特征与唐宋词题材风格
第一节 唐宋都市风情词
一 都市风情词的兴盛
(一)都市风情词的滥觞
(二)都市风情词的兴盛
二 都市风情词的高峰
(一)徽宗朝社会繁荣和大晟词人
(二)大晟词人都市风情创作盛况
(三)都市风情词的实践意义
三 都市风情词的变迁
第二节 辛派词人
一 “辛派词人”的形成与范围
二 “辛派词人”的创作特征
(一)忧心如焚,狂放自任
(二)“以文为词”,议论纵横
第三节 白石词“清空骚雅”说
一 托物喻志之“骚雅”
二 峭拔冷隽之清劲
三 野云孤飞之空灵
第四章 词体俚俗与尊体之演进
第一节 唐宋词雅化之进程
一 从敦煌民间词至“花间”代言词
二 从“花间”代言词至文人抒情词
三 从文人抒情词至大晟典雅词
第二节 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一 帝王骄奢淫靡的生活与歌词创作
二 帝王特殊身份带来的相关题材歌词创作
三 宋高宗“尊体”的倡导和创作
第三节 秦观俗词创作
一 俚俗词之本质:题材囿于歌儿舞女、相思别离
二 俚俗词之表现:语言过于浅俗直白、口语化
三 俚俗词之影响:成为政敌攻击的口实
第四节 曹组生平及其词作
一 曹组生平笺证
二 曹组词评说
(一)曹组词之题材
(二)曹组词之俚俗
第五章 宋代科举制度与文学创作
第一节 宋代科举制度与文学创作
一 宋代科举制度的演变
二 科举制度与社会文化
三 诗文革新与科举制度
四 宋人之好议论与科举变革
五 词科的设立与南宋文学
结语
第二节 唐宋诗差异与科举之关联
一 纳卷行卷的衰歇与诗歌创作
二 漫游的衰歇与诗风转移
三 科举录取名额的改变与诗歌成就
第三节 宋人锁院诗
一 锁院创作
二 嘉祐二年锁院唱和
三 其他锁院创作
四 锁院诗的贡献
第四节 宋人落第诗
一 闻君俱下第,三榜作遗贤①
二 归棹春潮满,独坐落花前
第五节 宋人其他与科举相关的诗歌创作
一 鹿鸣宴赋诗
二 赴考行卷
三 闻喜宴赐诗
四 与科举相关的其他创作
第六章 宋词人研究
第一节 个性张扬的欧阳修词
一 欧阳修私生活中的个性表现
二 公开讴歌男女情爱
三 多种题材的随意入词
四 个性张扬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莱州重逢之际的李清照
一 莱州重逢与诗词创作
二 李清照怨苦情绪之成因
三 夫妻矛盾的化解
第三节 李清照再嫁风波平议
一 李清照的再嫁与离异
二 有关李清照再嫁及离异之事的辩诬
三 李清照再嫁与离异事实的认定
四 宋代妇女婚姻与再嫁
第四节 读词札记
一 若得山花插满头
二 李清照的倜傥“丈夫气”
三 李清照《一剪梅》作年考辨
四 宋词“自度曲”的一点辩说
五 徽宗年间社会风气的转移与军事题材词
六 天才,消融于平庸之中
第七章 宋诗人研究
第一节 北宋宫廷“赏花钓鱼”之会与赋诗活动
一 “赏花钓鱼之会”的兴衰
二 “赏花钓鱼之会”对诗歌创作的推动
三 “赏花钓鱼之会”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北宋使辽诗
一 民族交流之媒介——北宋使辽诗的意义
二 对异乡异族之拒斥——北宋使臣赴契丹途中的感受
三 对宋辽关系之思考——追究辽强宋弱的成因
四 民族亲和之情感——北宋使臣到达契丹后的转变
第三节 陆游的无题诗
一 唐前文人诗歌创作和李商隐的“无题”诗
二 宋人对“无题”诗的理解
三 陆游“无题”诗之题材与风格
四 陆游其他写妇女题材的诗作
第四节 范仲淹的诗歌创作
一 粹然治世之音
二 不负云山赖有诗
三 平和温洽如父子家人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