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当代中国农村经济伦理问题研究

A Study on Rural Economic Ethical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China

纸书售价: 54.4 纸书定价:¥68.0 电子书售价: 27.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1.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经济秩序甚至是国际经济新秩序
2.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道德竞争力”①
3.有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推进民生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内研究①
(一)农村经济伦理概念的研究
(二)农村经济与伦理道德内在关系的研究
(三)农业、农村制度或政策的伦理剖析
(四)对农村经济伦理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的探讨
二 国外研究③
(一)“自给小农”生存动机与“理性小农”利润动机并存的道德理论
(二)从事农村经济活动的个体道德变迁与衰弱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三)农村经济制度或政策的伦理缺失问题
三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趋势
第三节 研究的目标、路径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目标、内容与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农村经济伦理的界定与相关理论资源
第一节 农村经济伦理的界定
一 农村经济伦理的内涵
二 农村经济伦理的特点
(一)区域性
(二)理论性
(三)实践性
(四)交叉性
(五)规范性
(六)价值性
(七)目的性
三 农村经济伦理的功能
(一)促进农村经济制度公正化的“道德黏合剂”
(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道德生产力”
(三)调节农村经济良性发展的“价值指向标”
(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道德化的“无形资产”
第二节 农村经济伦理的相关理论资源
一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伦理思想精华
(一)“农为邦本、惠农恤农”的制度伦理导向
(二)“义以生利、生财有道、勤勉敬业、劳作有时”等生产伦理观
1.义以生利、生财有道
2.勤勉敬业,劳作有时
(三)“诚实守信、市不豫贾、正身司市”等交换伦理规范
1.诚实守信
2.市不豫贾
3.正身司市
(四)“藏富于民、均衡财富、取予有节”等分配伦理观
1.藏富于民
2.均衡财富
3.取予有节
(五)“黜奢尚俭、合‘礼’符‘义’、适度永续”等消费伦理规范
1.黜奢尚俭
2.合“礼”符“义”
3.适度消费
二 近代以来国外“农民学”相关道德理论
(一)“自给小农”生存动机道德理论
(二)“理性小农”利润动机道德理论
(三)“自给小农”生存动机向“理性小农”利润动机转化的道德理论
(四)“有限理性和效用理性”小农经济伦理观
(五)“农舍经济”伦理思想
(六)世界农业经济伦理问题的相关提议
(七)当代中国农村经济主体行为动机与农村经济制度道德考量理论
三 马克思主义对农村经济伦理的经典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小农经济”道德理论
(二)列宁的农业与农村经济伦理思想
1.重视农业、关注农民的利益
2.重视农业生产及其生产效率的提高
3.强调国民经济发展中城乡、工农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4.对农村经济活动中伦理问题的相关论述
(三)毛泽东的农业、农村经济伦理思想
1.重视农民利益与农业的基础地位的思想
2.制定“以农为本”的农业、农村经济政策的思想
3.倡勤戒懒的劳动伦理思想
(四)邓小平的农业与农村经济伦理思想
1.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思想
2.共同富裕思想
3.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与农民利益的思想
第二章 当代中国农村主要经济伦理问题
第一节 农村生产伦理问题
一 环境污染
(一)农用化学品污染
(二)水污染
(三)空气污染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
二 资源浪费
(一)土地资源浪费
(二)水资源浪费
(三)生物质能浪费
(四)其他资源浪费
第二节 农村交换伦理问题
一 外来商品销售欺诈泛滥
(一)农村生活用品销售欺诈泛滥
(二)农资产品“坑农害农”事件频发
二 自产商品假冒伪劣猖獗
(一)乡镇企业的假冒伪劣行为形势严峻
(二)一些待售农产品质量安全令人担忧⑧
第三节 农村分配伦理问题
一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公
(一)纵向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偏大,表明分配不公事态严峻
(二)横向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于他国,也显示分配不公问题严重
二 农民工劳动力价格扭曲
(一)农民工收入总体偏低、增长缓慢
(二)农民工收入增长幅度与GDP及城镇职工收入增长幅度相去甚远
(三)农民工工作环境差,收入稳定性与社会保障弱
第四节 农村消费伦理问题
一 平时过度节俭与即时不当奢靡
(一)重大消费上基本是平时节俭过度与即时不当奢靡
(二)一些愚昧型消费上也属于平时节俭过度与即时不当奢靡
(三)一些人情消费也显示出平时节俭过度与即时不当奢靡迹象
二 消费能力不足与恶性消费膨胀
(一)消费能力不足
1.消费水平低下
2.消费结构异化
(二)恶性消费膨胀
第三章 当代中国农村主要经济伦理问题的成因
第一节 农村生产伦理问题的成因
一 宏观层面:环保体制法规因素
(一)当代中国的国家粮食安全体制是引发农用化学品污染的制度渊源
(二)城乡二元环保体制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的体制因素
(三)农村环保节能法制滞后与我国农村环境资源破坏严重问题也直接相关
(四)GDP至上的考核评价体制一定程度纵容了农村违规排污与高耗能生产
二 中观层面:农村企业自身因素
(一)客观上农村企业有其自身弱点
(二)主观上部分农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淡薄
三 微观层面:农村经济个体因素
(一)农民环保意识与法制观念淡薄
(二)农民的生存压力大
(三)农民的环保节能意识差
第二节 农村交换伦理问题的成因
一 农村市场交易的法规滞后、监管不力
(一)农村市场法制建设滞后
(二)农村市场监管不力
(三)农资产品交易法制滞后、监管不力
(四)农产品产销等环节的监管不力,责任不明
二 农村市场主体道德素质低
(一)部分农资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
(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与销售者的道德素质不高
(三)部分乡镇企业的诚信意识差
三 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一)经济生活领域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二)社会生活领域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四 消费者自身弱点或消费理念偏差
(一)日用品消费者对商品的鉴别能力差或受“知假买假”消费理念驱使
(二)农产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诱导与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差
(三)农资产品消费者自身弱点
第三节 农村分配伦理问题的成因
一 制度原因:城乡二元经济体制
(一)总体而言,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是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制度原因
(二)具体而言,城乡二元的就业、公共品供给、社会保障制度等也是造成农民工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制度原因
二 直接原因:城乡经济主体拥有的生产要素差异悬殊
(一)总体而言,城乡经济主体拥有的生产要素差异悬殊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直接原因
(二)具体而言,农民工与市民工获取工资收入的社会成本差异也是造成农民工劳动力价格扭曲的直接原因
三 客观原因:农业、农村、农民与农民工的弱势处境
(一)总体而言,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弱势处境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客观原因
(二)具体而言,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是造成其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客观原因
(三)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处弱势地位,客观上也造成其劳动力价格扭曲
(四)农村教育落后与农民素质偏低,也是城乡收入差距悬殊的客观原因
第四节 农村消费伦理问题的成因
一 传统节俭观影响与现实消费条件制约
(一)农村消费观念保守具有一定历史渊源
(二)当代中国农村的现实条件造就了农民平时节俭过度的消费理念与实践
(三)农民“生存与安全”缺乏保障、自给型消费比重偏高,造成农民的消费结构异化
(四)农村消费环境差、人口分布散等因素也制约了农民的消费能力与结构
二 礼尚往来文化根源与不良社会风气习染
(一)礼尚往来的文化根源与不良社会风气习染造成农村“人情”消费愈演愈烈
1.礼尚往来是造成农村“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的文化根源
2.当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助长了农村的“人情”消费
(二)部分村干部公款消费,带坏了农村的消费环境
(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与不良社会风气习染导致农村恶性消费膨胀
1.封建迷信等愚昧型消费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2.各种畸形的炫耀型、攀比型、盲从型消费形势严峻主要是不良风气所致
3.农村休闲场所少、农民空余时间多、农村赌博习气遗留等综合因素,造成农村赌博这一恶性消费日益膨胀
三 农民收入偏低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四 城乡二元公共品供给与税费制度影响
五 农村消费市场监管不力
第四章 当代中国农村主要经济伦理问题的消解路径
第一节 农村生产伦理问题的消解路径
一 推进城乡环保均衡发展
(一)加快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战略
(二)改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整治农村环境
(三)推广运用环保、节能农用科技,发展生态农业
二 强化农村环保节能法规
(一)完善农村环保立法,尽快制定专门针对农村面源污染的相关法规
(二)加大农村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增大农村环保违法成本
(三)实施环保部门垂直管理体制与强化环保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三 加强农村企业环保制度与企业伦理建设
(一)立足环保、节能要求,全面规划农村企业的布局
(二)严格规范农村企业准入制度
(三)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企业环保、节能运营
(四)加强农村企业生态伦理建设,健全监管农村企业排污长效机制
四 加强农民生态伦理教育
(一)加强农村生态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生态伦理认知水平
(二)充分发挥村民在节能环保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培养理性生态农民
(三)完善农村节能环保管理体制,引导与规范农民实施节能环保行为
第二节 农村交换领域诚信缺失严重的消解路径
一 强化农村市场法规建设与监管力度
(一)完善市场交易法规,全面整顿农村市场交易秩序
(二)完善农资产品监管机制,规范农资产品产销秩序
(三)发挥市场基础调节功能,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二 建立健全社会诚信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建立诚信激励与约束机制,引领农村经济主体交易行为
(二)加强农资产品经营者职业道德建设,筑牢农村诚信经营底线
三 改善农村市场交易风气与技术环境
(一)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与质量伦理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技研发及其推广运用
四 提高消费者的商品识辨与维权能力
(一)提高消费者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识辨能力是减少假冒伪劣事件发生最直接手段
(二)提高消费者的交易能力是减少假冒伪劣事件发生最现实的手段
(三)提高消费者的维权能力是减少假冒伪劣行为的重要举措
第三节 农村分配伦理问题的消解路径
一 夯实农村增收根基
(一)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稳产增收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民增收能力
(三)全面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增强其获取工资收入的能力
二 加大惠农富农力度
(一)加大“三农”投入,全面落实“以工哺农,以城哺乡”方针
(二)加强农村教育与农民技能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三)转变发展观念,统筹城乡发展
(四)加快城镇化、村镇化建设步伐,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 完善收入分配法规
(一)完善分配法规,提“低”控“高”,防止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二)强化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法规建设,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三)实施农民工与市民工同工同酬政策,拓展农民工收入增长渠道
第四节 农村消费伦理问题的消解路径
一 更新农村消费观念,引导农民科学消费
(一)结合生产目的与生活质量需求更新农村消费观念,引导农民科学消费
(二)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更新农村消费观念,引导农民科学消费
(三)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更新农村消费观念,引导农民科学消费
二 全面提高农村收入,增强农民消费能力
(一)加大农村的政策性收入,增强农民消费能力
(二)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夯实农民消费根基
(三)拓展农村非农收入渠道,壮大农民消费能力
(四)推进城乡公共品供给与社会保障一体化,降低农民生活成本,间接增强农村消费能力
三 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提升农民消费质量
(一)引导农民立足现实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质量
(二)提高农村消费者素质,实现农村消费结构优化与消费质量提升
四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搭建便捷消费平台
(一)加强村干部职业道德建设,扭转农村公款消费习气
(二)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供硬件设施
(三)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拓宽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
五 整顿农村消费秩序,加强消费伦理教育
(一)整顿农村消费秩序
(二)加强消费伦理教育
结语
一 基本结论
二 研究前景
三 存在的问题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