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当代托洛茨基主义:埃内斯特·曼德尔思想研究

纸书售价: 44.8 纸书定价:¥56.0 电子书售价: 22.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托洛茨基主义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不断革命论——“纵的方面”
第二节 不断革命论——“横的方面”
第三节 不断革命论的当代局限——基于托派本体论的视角
一 自然辩证法;托派的本体论基础
二 自然辩证法与不断革命论的脱节
三 本体论视域中不断革命论的当代局限
第四节 托洛茨基对苏联和第三国际的批判
一 对苏联的批判
二 对第三国际的批判
第五节 托派在苏联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对苏联社会性质与历史命运的再思考
一 “一国社会主义”;托派论析苏联问题的特定视域
二 苏联的社会性质;托派主流观点
(一)国有制=工人国家?
(二)官僚是阶层还是阶级?
三 苏联的社会性质;托派中的歧见之一
四 苏联的社会性质;托派中的歧见之二
(一)“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
(二)理论上极端形态的国家资本主义
(三)理论上极端形态的国家资本主义在特殊情况下转变为现实
(四)苏联国家资本主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两点区别
(五)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为倒退埋下了伏笔
第二章 “第四国际”与曼德尔
第一节 “第四国际”的形成
第二节 曼德尔与托洛茨基主义
第三章 “晚期资本主义”的概念与方法
第一节 “晚期资本主义”的概念
一 正题;“没落时期的资本主义”
二 反题;“新资本主义”
三 合题;“晚期资本主义”
第二节 “晚期资本主义”的方法
第四章 曼德尔的长波理论与晚期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的长期增长
第一节 曼德尔长波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 长波的关键指标与历史分期
二 长波扩张期发生并得以持续的原因
三 运用中间环节理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波扩张期发生原因的补充说明
第二节 对曼德尔长波理论的主要批评观点评析
一 几种主要的批评观点
二 笔者对这些批评观点的看法
第五章 晚期资本主义的主要面貌与基本矛盾
第一节 部分有理性与整体无理性之间矛盾的激化与国家力量的增强
第二节 科技、脑力劳动的异化与技术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
一 科技的完全异化
二 自动化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矛盾的深化
三 科技日益增大的负面效应
四 脑力劳动和高等教育的异化
五 专家治国论与技术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 消费社会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第六章 晚期资本主义与新殖民主义
第一节 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经济结构
一 资本积累两种形式的关系的演变
二 资本国际集中的发展与晚期资本主义时期国际结构的三种可能模式
第二节 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超额利润与不等价交换
第三节 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新殖民主义
第七章 曼德尔对马克思异化论的理解与阐发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四种异化形式及其根源
第二节 矛盾与误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一 马克思《1844年手稿》中异化论的矛盾性及其发展
二 对马克思异化论的主要误解及其根源
第八章 曼德尔的革命战略理论
第一节 对“一国社会主义”论的批判
第二节 对欧洲共产主义的批判
第九章 曼德尔的革命主体理论
第一节 先锋党与工人群众的辩证关系——以阶级意识为中心
一 革命先锋组织的必要性
二 一般先锋组织与先锋党的区别
三 群众、先进工人与革命核心在形成阶级意识上的辩证关系
四 群众、先进工人与革命核心在阶级行动上的辩证关系
五 先锋党可能产生的问题;官僚化
六 资本主义社会各阶层对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不同影响与相应的对策
第二节 “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马克思革命理论的立足点
一 马、恩早期观点;侧重于绝对贫困
二 马、恩成熟观点;侧重于相对贫困
三 结论;相对贫困理论才是马、恩成熟革命理论的立足点
第十章 过渡社会的经济特点与主要矛盾
第一节 过渡社会理论小引
第二节 过渡社会的经济特点
一 过渡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 过渡社会的生产关系
第三节 过渡社会中官僚问题的根源
一 工人运动中官僚主义的起源
二 工人国家中官僚主义的客观根源;“一国社会主义”
三 官僚主义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的关系
第四节 过渡社会中官僚的性质与趋势
第十一章 过渡社会的对策与前景
第一节 过渡社会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或采取的措施
一 最优积累率≠最高积累率
二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三 农业集体化的方法
四 发展政治民主与文化革命
五 过渡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
六 过渡社会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愿景
一 社会主义的限度
二 按需分配的逐渐实现及其影响
三 商品货币经济的衰亡
四 闲暇的价值化和劳动的消亡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之基
一 由人类学上的特点所决定的人类需要的稳定性
二 由人类学上的特点所决定的人性的可塑性
三 对两种错误人性观的驳斥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