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促进性别平等,男性不再缺席促进性别平等,是21世纪重要的国际议题。在推进性别平等的过程中,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男性参与的力量。1994年,“男性参与”的概念在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中首次被提出;在1995年的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上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北京宣言》第25条明确呼吁:“鼓励男子充分参加所有致力于平等的行动。”2004年,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48届会议呼吁各国政府、联合国组织、公民社会从不同层面及不同领域,包括教育、健康服务、培训、媒体及工作场所推广行动,以提升男人和男孩为推进社会性别平等作出贡献。2005年8月31日通过的《北京+10宣言》第25条也写道:“关注男性的社会性别属性,承认其在男女平等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承认其态度、能力对实现性别平等至关重要,鼓励并支持他们充分平等参与推进性别平等的各项活动。”2009年,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53届会议上进一步呼吁男女平等地分担责任,尤其是照护者的责任,以实现普遍可及的社会性别平等。同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成立了“联合起来制止针对妇女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凸显了对男性参与社会性别平等运动的重视。笔者于2012年受潘基文秘书长之邀成为“男性领导人网络”的成员,也是该网络目前唯一的中国成员。在男性参与促进性别平等的运动中,“白丝带”运动是重要的力量。“白丝带”运动最早起源于加拿大。1989年12月6日,加拿大蒙特利尔一所大学的14名女生被一名年轻男子枪杀,凶手认为妇女权益运动毁了他的前途。受此悲剧的触动,以迈克•科夫曼博士为首的一群加拿大男性于1991年发起了“白丝带”运动,以表示哀悼的白丝带为标志。“白丝带”邀请男性宣誓绝不实施对女性的暴力,同时绝不为这种暴力行为开脱,也不对其保持沉默。“白丝带”提倡以友善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妇女,在必要的时候,以安全的方式制止对女性的暴力。至今,先后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不同形式开展了“白丝带”运动,“白丝带”运动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男性反对对妇女暴力的运动。在中国,从2001年起便有男性进行“白丝带”运动的倡导工作,但这些工作略显零散且缺乏持续性。2013年,在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的支持下,笔者发起成立了“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中国“白丝带”运动的新纪元开始了。在笔者的理想中,“白丝带”运动不仅是男性终止针对妇女暴力的运动,更应该扩展为男性参与全面促进社会性别多元平等的运动。“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可持续的、系统的工作,包括:男性参与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特别是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宣传倡导;性别暴力受暴者的心理辅导、施暴者行为改变的辅导,包括热线咨询、团体辅导、网络咨询、当面咨询多种形式;针对青少年的性与性别多元平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夏令营的形式;男性气质与反暴力的学术研究;等等。我们也非常重视“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的发展和志愿者培训,以及国内外的学术和社会运动经验的交流。电影演员冯远征及其妻子梁丹妮受邀担任网络的形象代言人。在促进性别平等的运动中,男性长期失声、缺席。这不仅有碍于促进对女性及其他性别弱势族群的维权,同样也阻碍着男性的自我成长。男性成为性别平等的一分子,由成为“白丝带”志愿者开始!我们的理想是:让“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的工作成为中国男性参与性别平等运动的样板,同时也成为国际男性参与运动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为此,我们还要不断努力。方刚联合国秘书长“联合起来制止针对妇女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成员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召集人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白丝带志愿者网站:http://www.whiteribbon.cn白丝带邮箱:bsd4000110391@163.com白丝带热线:4000 110 391 (每天8:00-22:00)白丝带微信公众号:baisidai2013微信公众号:“学者方刚”(fanggang1968)
全部显示∨
性与性别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博士毕业,“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召集人,联合国秘书长“联合起来制止针对妇女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成员,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性学会理事,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人类性学研究所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性教育、性咨询、性多元、男性气质、性别暴力等,在国内外出版著作50多部。电子邮箱:isgs2008@163.com微信公众号:“学者方刚”(fanggang1968)
全部显示∨
总序 促进性别平等,男性不再缺席
编写说明
第一辑 培养暴力的社会《白丝带》:你,在教给孩子暴力
《不道德的审判》:悔过与宽恕
《杀人回忆》:专制体制下的警察暴力
《薄荷糖》:培养施暴者的社会
第二辑 伴侣暴力《天水围的夜与雾》:男性气质焦虑下的家庭暴力
《万箭穿心》:家庭暴力让我们“万箭穿心”
《杀夫》:家庭暴力与“贞操暴力”的合谋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沉默,即是暴力
《苏菲的抉择》:多重父权压迫下的受暴者
《消失的爱人》:渣男与女神,主流社会流行的版本
《与敌共眠》:你拥有你自己
《忍无可忍》:“侠女复仇记”
第三辑 代际间的家庭暴力《处女之死》:爱而不会爱,便是暴力
《美国田园下的罪恶》:针对临时家庭成员的暴力
《晨曦中的女孩》:沉默就是纵容
《白色上帝》:警惕对孩子的精神暴力
《第39号案件》:暴力儿童的背后
《蝴蝶效应》:赋权,是避免性侵犯的不二法门
《好妈妈》:性教育,还是性暴力
《被控者》:“性侵兽父”?没那么简单
《武侠》:控制不是“爱”,是暴力
第四辑 性暴力《聚焦》:体制性的庇护,何以成为可能
《控诉》:强奸,不只是性侵犯
《神秘肌肤》:同样的性,不同样的思考
《圣诞玫瑰》:一起性侵诬告案引发的思考
《如果树知道》:对性的羞耻感,是沉默的根本原因
《妈妈别哭》:女儿受性侵,这位妈妈做错了
《狩猎》:小心反性侵话语的非理性扩张
《素媛》:性侵受害者,应该得到怎样的帮助
《信任》:受性侵的孩子最需要父母做什么
《房间》:对内心的“房间”说“再见”
《可爱的骨头》:时间,可以长出新的骨头
《水果硬糖》:“无知少女”复仇记
《绿洲》:不要剥夺残障者的性权利
《白日焰火》:被忽视的性侵暴力
第五辑 校园性别暴力《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反复上演的历史悲剧
《熔炉》:压抑中的愤懑,在警醒我们
《绯闻计划》:谣言带出来的暴力
《致命校园》:表面的校园暴力,背后的父权制
《十三棵泡桐》:校园性别暴力背后的体制力量
《裂缝》:校园暴力的多样呈现
《不能说的夏天》:运动式的维权,要不得
第六辑 职场性别暴力《北国性骚扰》:女性的权益,是靠斗争得到的
《叛逆性骚扰》:男人也受性骚扰
第七辑 战争中的性别暴力《柏林的女人》:女人,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
《告密者》:你准备好“不保持沉默”了吗
《金陵十三钗》:被强奸仍是好女孩儿
第八辑 恐同恐跨暴力《天佑鲍比》:接纳你的孩子,不要为虎作伥
《模仿游戏》:对于性倾向暴力,同样要“零容忍”
《断背山》:谋杀是恐同暴力最极端的表现
《神秘河》:被性侵后,不需要这么悲观
《男孩别哭》:针对跨性别者的性别暴力
第九辑 其他性别暴力《沙漠之花》:割礼的“文化传统”不能侵犯人权
《盲山》:拐卖妇女背后的父权制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围绕美色的性别暴力
《菊豆》:礼教的暴力
《少女》:谣言是一种暴力
第十辑 对性别暴力的麻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对伴侣暴力的容忍害了她一生
《狗镇》: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暴力的种子
《青春残酷物语》:对暴力的麻木与纵容
第十一辑 对性别暴力的反抗《紫色》:女人、男人,都要从父权体制的压迫中解放
《珍爱人生》:珍爱人生,你终将走出暴力的禁锢
《末路狂花》:反父权不是反男人
《少年菀得》:温情化解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