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农民土地权益流失与保护研究: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

纸书售价: 72.0 纸书定价:¥90.0 电子书售价: 36.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言、概述、研究综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介绍
第三节 本书主要论点
第四节 相关基础理论与研究综述
一 地租理论与农地农用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一)地租的形成
(二)地租额的计算
(三)农地农用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二 产权理论与征地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三 土地发展权与集体建设用地配置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四 经济发展与农民土地权益
(一)城乡统筹与农民土地权益
(二)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土地权益
(三)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土地权益
(四)农业经济绩效与农民土地权益
五 结论性观点
第二章 制度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第一节 新中国政策与法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及演变(1949—2013)
一 没收地主土地,有步骤地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二 合作化运动形成“一大二公”集体所有制
三 确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集体所有制
四 从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
五 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六 长期稳定土地承包权,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
七 在保障农地承包权持久稳定、鼓励农地使用权流转中,赋予农民更多土地权益
八 以市场方式配置农地使用权,以征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集体所有制的内涵和权能不断增强
第二节 制度演变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一 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一)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二)合作化运动中农民土地权益的演变
(三)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二 家庭承包制经营集体所有制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二)长期稳定农民土地承包权制度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三)农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持久、流转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第三节 制度中农民土地权益内容演变比较分析(1949—2013)
一 制度中农民土地权益内容的演变
二 法律与政策中农民土地权益内容及演变的比较
(一)法律中农民土地权益分析
(二)政策中农民土地权益分析
(三)比较分析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农地制度中农民土地权益演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 特征
(一)农民主体地位受到重视,土地承包权不断稳定持久,集体管理和服务功能被强调
(二)承包权的权能不断丰富,农民获得越来越多的土地权益
(三)承包经营权流转被强调,土地使用权配置越来越趋向市场化
(四)征地补偿逐步改善
(五)集体建设用地配置中的农民土地权益问题开始被重视
(六)非耕地农地资源的产权配置受到重视
二 趋势
第五节 土地征收、农地流转与集体建设用地配置中农民土地权益的演变与特征
一征地制度中农民土地权益的演变及特征
(一)土地改革与农民土地所有制时期
(二)合作化运动与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时期
(三)改革开放与家庭承包经营集体所有制时期
(四)跨入新世纪的家庭承包经营集体所有制时期
(五)征地制度演变的特征
二 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中农民土地权益的演变及特征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建立与稳定时期
(二)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时期
(三)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持久稳定时期
(四)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演变的特征
三 集体建设用地配置中农民土地权益的演变与特征
(一)1949年至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二)土地实行家庭承包制至乡村工业发展条件受限时期
(三)进入新世纪以来实践发展与制度冲突时期
(四)集体建设用地配置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的特征
第三章 现行制度中农民土地权益产权经济学解读
第一节 产权理论之要义
一 经济学与产权经济学
(一)产权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二)商品交换的本质
(三)不为零的交易费用
二 产权制度与产权权益
(一)产权的定义与内涵
(二)产权的特征
(三)产权的功能
(四)产权残缺与产权权益
三 农地产权制度
第二节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内涵
一 从产权性质看集体所有制内涵
(一)集体土地所有制的特征:所有权残缺
(二)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本质:长久的土地农业用途使用权
二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内涵的演变
(一)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内涵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诱致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内涵的演变
(三)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内涵的发展(到1999年《宪法》写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四)跨入新世纪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三 农地承包权:集体土地所有制内涵演变的关键词
(一)路径依赖、渐进式改革、公平与效率:农村土地承包权形成的约束条件
(二)权能完善、产权增值、效率配置:发展中的农村土地承包权
(三)限制、矛盾、发展: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改革
第四章 农地农用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第一节 中国土地制度、土地资源与农民土地权益构成
第二节 农地农用中农民土地权益的发展及特征
第三节 中国农地农用中农地承包权交易方式与农民土地权益
一 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的产权经济学含义与政策肯定
二 农村土地承包权产权配置的类型、经济学含义与农民土地权益
(一)转包
(二)出租
(三)入股或股份合作
(四)互换
(五)转让
(六)代耕
(七)土地信托
三 农地承包权产权配置的地区差异与农民土地权益
第四节 农地农用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及根源
一 农地农用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以耕地承包权交易为例
(一)自愿交易与农民土地权益
(二)强制性转让与农民土地权益
(三)农村土地市场与农民土地权利
(四)中国农地社会保障功能与农民土地权益
二 农地承包权交易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的根源
三 农地农用中农民应有土地权益经济学分析
第五章 征地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第一节 征地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征地制度与实践中农民土地权益的发展
一 农民土地个人所有制到集体所有制时期
二 改革开放与家庭承包经营集体所有制时期
三 跨入21世纪的家庭承包经营集体所有制时期
第三节 中国征地制度的发展
第四节 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的经济学分析
一 征地制度的效率与特征
(一)征地制度的效率
(二)征地制度的特征
(三)中国征地制度的特征
二 征地核心原则的产权经济学与资源优化配置之意义
(一)征地核心原则中的产权权利保护与资源效率配置
(二)征地制度效率之经济规律与理论思考
(三)征地效率理论数理模型假设条件
(四)合理征地制度效率均衡分析
(五)中国征地制度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六)中国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制度创新的需求
第五节 征地合理补偿与征地正当法律程序的国际经验
一 征地补偿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的征地补偿制度:公正补偿
(二)英国的征地补偿制度:完全补偿
(三)日本的征地补偿制度:全面补偿
(四)加拿大的征地补偿制度:完全补偿
(五)国际征地补偿的基本特征与启示
二 土地征收法律程序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土地征收程序
(二)加拿大土地征收程序
(三)澳大利亚土地征收程序
(四)日本土地征收程序
(五)英国的土地征收程序
(六)法国的土地征收程序
第六节 中国土地征收中的农民土地权益问题
一 中国征地目的性与农民土地权益
二 中国征地补偿与农民土地权益
三 中国征地法律程序与农民土地权益
第七节 中国学术界关于征地合理补偿观点介绍
一 公正且有效率的补偿
二 公平市场价值构成与公正补偿
三 放弃农地的代价与征地合理补偿
四 土地发展权与农地征收合理补偿
五 征地补偿标准最高限价与农民土地权益
第八节 征地中农民应有土地权益及土地权益流失经济学分析
一 农民土地权益的实质与产权的根本意义
二 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三种产权权能组合假设下农地征收与农民土地权益状况分析
三 中国农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的根源
四 征地、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农民土地权益
五 中国经济增长与农民土地权益:思考与案例
第六章 集体建设用地配置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第一节 集体建设用地的形成:制度与经济发展的产物
一 农地转集体建设用地的制度供给
二 集体建设用地政策供给及演变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一)集体建设用地形成与发展的政策供给及演变
(二)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的政策供给及演变
(三)集体建设用地政策演变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三 集体建设用地的形成
第二节 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交易与农民土地权益
一 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市场配置的政策供给
二 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市场配置的动力机制
(一)追求资源效率配置
(二)追求产权利益
(三)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不同配置方式与农民土地权益经济学分析
三 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市场配置的实践发展
(一)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交易的总体特征
(二)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交易的典型案例
第三节 中国农村宅基地配置与农民土地权益
一 中国农村宅基地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 中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及其特征
三 中国农村宅基地配置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农村宅基地面积增长
(二)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 中国农村宅基地配置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一)地方政府、利益集团侵权与农民土地权益
(二)农村宅基地自发市场与农民土地权益
第七章 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国际比较
第一节 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制度
一 美国的土地产权制度
(一)美国土地所有权
(二)美国农地使用权
二 美国的农地制度演变
(一)自由独立至20世纪初:明晰产权,形成规模经营
(二)20世纪30年代开始: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重点转向农地资源与农地质量的保护
(三)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
三 美国农地制度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一)农地产权交易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二)征地制度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三)土地发展权设置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四)农民组织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第二节 英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制度
一 英国的土地产权制度
(一)英国土地所有权
(二)英国农地使用权
二 英国的农地制度演变
(一)从国王所有到圈地运动
(二)自营农场占据主导地位
(三)土地集中化趋势加强
三 英国农地制度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一)农地产权交易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二)征地制度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三)土地发展权设置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第三节 日本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制度
一 日本的土地产权制度
(一)日本土地所有权
(二)日本农地使用权
二 日本的农地制度演变
(一)“自耕农”农地所有制确立
(二)放宽农地所有权流转
(三)分离所有权与使用权,鼓励农地使用权流转
(四)鼓励农地进一步集中,加强农业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 日本农地制度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一)农地产权交易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二)征地制度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三)农地开发的地域制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第四节 俄罗斯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制度
一 俄罗斯的土地产权制度
二 俄罗斯的农地制度演变
三 俄罗斯农地制度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一)农地产权交易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二)征地制度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第五节 韩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制度
一 韩国的土地产权制度
二 韩国的农地制度演变
(一)确立“均田制”
(二)鼓励农地产权转让,促进规模经营
(三)进一步鼓励农地集中,发展现代农业
三 韩国农地制度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一)农地产权交易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二)征地制度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三)加强农地利用管理,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第六节 国际比较的启示与思考
一 明晰的产权边界能形成有效激励,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根本保障
二 发达的市场机制是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途径
三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规范土地利用行为,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保障
四 坚持征地三项原则,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五 农民组织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 农民土地权益随农地从公平占有向效率配置的发展而增加
七 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家庭农场是农地资源配置的主要模式
八 农民土地权益随经济发展进程而受到更多的重视
九 设置农地发展权,农民土地权益得到更充分保障
第八章 中国台湾农地制度改革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经验及借鉴
第一节 中国台湾农地制度演变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第二节 中国台湾农地制度改革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一 改革农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
二 强调“农地农用”,促进规模经营,实施“农地重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三 放宽农地农有,落实农地农用,推进农地集中与规模经营
四 从“管地不管人”到“小地主大佃农”,促进农地使用权流转
第三节 中国台湾农地制度改革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经验及借鉴
一 始终以农民土权益的保护为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
二 始终将农地制度的效率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联系在一起
三 始终将市场配置与政府有效管理相结合
四 始终随经济发展进程不断调整农地产权权能组合,以保障效率与权益的提升
第九章 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产权设置与农民应有土地权益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经济发展进程中集体土地配置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一 当前集体所有制土地资源配置主要方式
二 集体所有土地配置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现有集体土地配置方式的产权含义、配置效率与农民土地权益
一 永久与可交易的农地承包权
(一)农地代耕与抛荒
(二)农地互换
(三)农地转包
(四)农地出租
(五)农地入股或股份合作
(六)农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二 土地征收
三 集体土地“违规”入市
(一)集体土地买卖(或出让)
(二)集体建设用地转让
(三)集体建设用地出租
(四)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营
(五)小产权房交易
四 建设用地指标交易
(一)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的含义
(二)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实践
(三)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与农民土地权益——福建省光泽县止马镇实验
第三节 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农民土地产权、价值与收益
一 合理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原则
二 农地产权的本质与价值构成
三 农地价值、产权、收益关系与理论模型
四 理想产权模式下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
五 制度中农民土地权益
第四节 中国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基于公平与效率的思考
一 中国实践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一)农地农用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二)农地征收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三)诱致性制度创新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二 中国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
(一)确权赋能、市场配置土地级差收益、缩小征地范围、改革土地税费
(二)劳动力与土地指标跨区域再配置
(三)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
(四)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五)土地制度改革与社保制度改革相衔接,重视产权制度改革
三 赋予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基于研究的思考
(一)农民应有土地权益的公平与效率原则
(二)中国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经济学表达
(三)赋予农民应有土地权益——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
第十章 农民土地权益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点选择、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一 调查点选择之依据
二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之设计
三 调查内容之涵盖
第二节 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一 南平市基本情况与特征描述
(一)浦城县情况描述
(二)浦城县被调查村情况描述
(三)光泽县情况描述
(四)光泽县调查村情况描述
(五)南平市农民土地权益状况调研结果特征描述
二 三明市基本情况与特征描述
(一)将乐县、泰宁县情况描述
(二)将乐县、泰宁县被调查村情况描述
(三)三明市农民土地权益状况调研结果特征描述
三 龙岩市基本情况与特征描述
(一)上杭县情况描述
(二)上杭县被调查村情况描述
(三)龙岩市农民土地权益状况调研结果特征描述
四 晋江市基本情况与特征描述
(一)晋江市情况描述
(二)晋江市被调查村情况描述
(三)晋江市农民土地权益状况调研结果特征描述
五 福州市基本情况和特征描述
(一)福州市情况描述
(二)被调查村情况描述
(三)福州市农民土地权益状况调研结果特征描述
六 漳州市基本情况与特征描述
(一)漳州市情况描述
(二)漳州市被调查村情况描述
(三)漳州市农民土地权益状况调研结果特征描述
七 典型村调查报告描述
(一)晋江市某村
(二)南平市某村一
(三)南平市某村二
第三节 调查与思考
一 农民土地权益总体状况
(一)农地农用中的农民土地权益问题
(二)征地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三)集体建设用地配置中的农民土地权益
二 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的共同特征
(一)制度寻租是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的根源
(二)农民土地权益随经济发展进程而发展
(三)农民对土地制度了解不多,希望能拥有更多的土地权益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