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制度比较与可携性研究

纸书售价: 44.8 纸书定价:¥56.0 电子书售价: 22.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两岸四地养老保险研究概述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 研究视角和方法
(一)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的三个维度
(二)两岸四地养老保障资源比较的五个视角
(三)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可携性的现状调查和访谈
三 概念厘清
第二章 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制度现状与比较
一 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一)大陆地区
1.发展历程及制度转变
2.保险项目及制度架构
3.目标群体及制度覆盖
4.待遇水平及制度受益
5.责任主体及制度供款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
1.发展历程及制度转变
2.保险项目及制度架构
3.目标群体及制度覆盖
4.待遇水平及制度受益
5.责任主体及制度供款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
1.发展历程及制度转变
2.保险项目、目标人群及待遇水平
(四)台湾地区
1.发展历程及制度转变
2.保险项目及目标人群
3.制度架构及主要特征
二 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制度比较
(一)保险项目及目标人群比较
(二)制度运行及完善发展比较
1.大陆地区
2.香港地区
3.澳门地区
4.台湾地区
(三)制度共同点与差异性
1.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制度的共同点
2.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性
第三章 两岸四地养老保障资源现状与比较
一 两岸四地养老保障制度资源现状比较
(一)大陆地区养老保障制度资源
1.制度结构与项目
2.规模与人群
3.政策与法规
(二)香港地区养老保障制度资源
1.制度结构与项目
2.规模与人群
3.政策与法规
(三)澳门地区养老保障制度资源
1.制度结构与项目
2.规模与人群
3.政策与法规
(四)台湾地区养老保障制度资源
1.制度结构与项目
2.规模与人群
二 两岸四地养老保障经济资源现状比较
(一)大陆地区养老保障经济资源
1.责任主体与能力
2.大陆地区人口红利
3.劳动力流动
4.保险业及年金市场发育程度
5.信息化程度
6.养老金增值能力
7.金融支持能力
(二)香港地区养老保障经济资源
1.责任主体与能力
2.市场经济发育程度
3.信息化程度
4.养老金增值能力
5.金融支持能力
(三)澳门地区养老保障经济资源
(四)台湾地区养老保障经济资源
1.政府投入量
2.个体投入量
三 两岸四地养老保障管理资源现状比较
(一)大陆地区养老保障管理资源
1.政府角色
2.NGO发育程度
(二)香港地区养老保障管理资源
1.养老服务提供机构与能力
2.政府角色
3.NGO发育程度
(三)澳门地区养老保障管理资源
1.政府的角色
2.NGO的角色
(四)台湾地区养老保障管理资源
1.养老服务提供机构数量及类型
2.养老服务产业规模
4.NGO介入养老服务有效性
5.工商组织介入养老服务有效性
四 两岸四地养老保障社会资源现状比较
(一)大陆地区养老保障社会资源
1.人口规模与结构
2.家庭结构
3.流动人口
4.工业模式
(二)香港地区养老保障社会资源
1.人口规模与结构
2.家庭结构
3.流动人口
4.工业模式
(三)澳门地区养老保障社会资源
1.人口规模与结构
2.家庭结构
3.流动人口
4.工业模式
(四)台湾地区养老保障社会资源
1.人口规模与结构
2.家庭结构
3.流动人口(见表3—82)
4.工业模式
五 两岸四地养老保障文化资源现状比较
(一)大陆地区养老保障文化资源①
(二)香港地区养老保障文化资源
(三)澳门地区养老保障文化资源
1.孝道观念正在削弱
2.提倡长者形象正面化
(四)台湾地区养老保障文化资源
六 两岸四地养老保障资源初步评价
(一)大陆养老保障资源初步评价
1.制度资源
2.经济资源
3.管理资源
4.社会资源
5.文化资源
(二)香港养老保障资源初步评价
1.制度资源
2.经济资源
3.管理资源
4.社会及文化资源
(三)澳门养老保障资源初步评价
1.制度资源
2.经济资源
3.管理资源
4.社会及文化资源
(四)台湾养老保障资源初步评价
1.制度资源
2.经济资源
3.管理资源
4.社会及文化资源
(五)四地养老保障资源初步评价总结
第四章 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可携性研究
一 养老保险可携性问题及影响机理
(一)养老保险可携性界定
(二)养老保险可携性问题及影响机理
(三)养老保险可携性研究背景及意义
(四)养老保险可携性研究现状
1.养老保险关系跨域转移的对象
2.养老保险关系跨域转移的必要性
3.养老保险关系跨域转移存在的问题
4.养老保险关系跨域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因素
5.养老保险关系跨域转移接续的方法路径
6.研究评述
(五)养老保险可携性理论基础
1.社会保障权益、福利权与公民资格权
2.社会流动理论
3.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4.养老保险跨域治理理论
二 两岸四地劳动力流动与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现状
(一)劳动力流动与养老保险可携性
1.两岸四地间劳动力流动与养老保险可携性
2.大陆各地区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及特点
(二)两岸四地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现状
1.大陆与港澳台之间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相关政策②
2.大陆与港澳台之间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需求分析
(三)两岸四地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 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可携性制约因素与支撑条件
(一)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性及衔接阻碍因素
1.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性
2.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阻碍因素
(二)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同点及衔接支撑条件
1.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同点
2.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支撑条件
四 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可携性方案设计
(一)养老保险可携性问题的类型与解决思路
1.境内跨地域可携
2.境内跨制度可携
3.跨境可携
4.跨国可携
(二)养老保险可携性的解决方案
1.转移基金:权益非连续性可携方案
2.转移关系:权益连续原经济体养老方案
3.既转基金又转关系:权益连续共同体养老方案
五 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可携性政策建议
(一)加快出台相关法规,以立法形式保障两岸四地养老保险顺利衔接
(二)两岸四地优化各自养老保险制度,为顺利衔接提供制度接口
(三)管理部门明确养老保险权益互认办法和管理办法
(四)提升技术手段,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五)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广
(六)引导劳动者树立社会保障意识,维护自身具有的权益
(七)扩展转移衔接保险项目范围,全面保障流动劳动者权益
(八)建立两岸四地养老保险相互衔接的协调机制和工作平台
附录1:两岸四地养老保障资源比较指标及说明
(一)两岸四地养老保障资源比较指标
(二)两岸四地养老保障资源比较指标说明
附录2: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可携性调查问卷与调查提纲
(一)两岸四地异地就业者养老保险现状及满意度调查问卷
一、个人基本情况
二、养老保险状况及满意度
三、两岸四地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期望
(二)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可携性问题专家调查表
一、个人基本情况
二、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
(三)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可携性研究政策制定部门访谈问题
(四)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可携性研究经办管理部门访谈问题
(五)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可携性研究企业主管部门访谈问题
附录3:内地有关两岸四地养老保险转移相关政策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26号)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执行中德协定和中韩协议有关问题的通知
(三)广东省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责任分担与转移基金管理办法(粤劳社函\[2008\]2092号)
(四)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施意见
(五)北京市实施《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办法
(六)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在沪工作的外籍人员、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人员和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若干问题的通知(沪人社养发\[2009\]38号)
(七)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0\]49号)
(八)深圳市劳社局关于台港澳人员在深就业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深劳社\[2005\]165号)
(九)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外国人、华侨和台港澳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苏劳社险\[2005\]13号)
(十)苏州关于外国人、华侨和台港澳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有关说明
(十一)厦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若干意见(试行)(厦劳社\[2010\]220号)
(十二)关于在厦就业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纳入社会保险统筹范围的通知(厦劳社\[2005\]260号)
(十三)关于在东莞市就业的港澳台侨及外籍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东社保\[2010\]44号)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