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孟郊诗研究

纸书售价: 54.4 纸书定价:¥68.0 电子书售价: 27.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孟郊生平新考
第一节 湖州:应举之前的活动中心
一 孟郊的早年生活
二 “少隐嵩山”之辨
第二节 长安:科举仕进的伤心之地
一 十七年间六落第
二 《湖州取解述情》作年辨证
三 《投所知》的可能对象
第三节 汴州:一次失败的入幕之行
一 唐人入幕之风与孟郊赴汴之行
二 孟郊的汴州遭际
三 危机四伏的宣武军
第四节 溧阳:难以释然的县尉之旅
一 东野铨试之年发覆
二 《游子吟》为“迎母溧上作”
三 孟郊尉溧阳的心态
四 “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考述
第五节 洛阳:苦难人生的最后一站
一 定居洛阳的选择
二 韩孟诗派的聚会
三 贫困潦倒的余生
第二章 参古定法,望今制奇:孟诗复古通变的创作取向
第一节 参古定法:孟诗的复古取向
一 孟郊的复古立场
二 孟诗的复古表现
(一)“日月更相锁,道义分明储”(孟郊《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宣扬道义
(二)“一生自组织,千首大雅言”(孟郊《出东门》):恢复风雅
(三)“自谓古诗量,异将新学偏”(孟郊《寄陕府窦给事》):反抗世俗
第二节 转益多师:孟诗的艺术渊源
一 祖骚宗谢
二 取法汉魏
三 兼收并蓄
(一)陶渊明
(二)鲍照
(三)孟浩然
(四)李白
(五)杜甫
(六)吴中诗派
第三节 望今制奇:孟诗的通变意识
一 崇尚主观心造
二 追求瘦硬之美
(一)锤炼狠重有力的字眼
(二)选用质地坚硬的意象
(三)营造清泠寒苦的意境
(四)采用奇险斩截的形式
三 灌注理性之思
第三章 忧人成苦吟,苦吟神鬼愁:孟诗苦吟的艺术特质
第一节 吟苦:题材内容的刻意选取
一 贫病寒苦
二 科场失意
三 世态炎凉
第二节 求奇:立意构思的别出心裁
一 立意深幽
二 构思奇巧
(一)围绕某一典型细节,展开联想,层层推进
(二)从形之相似与质之反差入手,巧用对比,论世抒怀
(三)在常理之外别寻一途,无理有情,独得奇趣
(四)自定一套主观的推理方式,别为假定,翻空出奇
(五)剥开数层方下笔,直指本质,奇险斩截
第三节 拗峭:文字声韵的避熟之举
一 用字奇老精确
二 诗句精练警策
三 声韵随情拗折
第四节 理致:情蕴内涵的着意追求
一 理致的内涵
二 求理的手法
(一)观察深细,穷尽物理
(二)巧用比兴,借象明理
(三)以情驭理,奇巧警策
(四)语参道佛,境造玄微
第五节 “心与身为仇”:复杂的心理机制
一 “玩而忘之以文辞”:苦吟的减压机制
二 “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苦思求奇的创作意识
三 “本望文字达”:诗歌创作中的功利目的
四 “有文死更香”:诗歌创作中的不朽意识
第六节 “清奇僻苦主”:苦吟的典范意义
一 苦吟诗人的精神感召
二 苦吟诗派的艺术典范
第四章 “寒士”人格与“清”“峭”诗风
第一节 “贞曜”:孟郊的“寒士”人格
一 “寒士”:孟郊的身份特征
二 “贞曜”:孟郊的人格形象
(一)坚贞高洁,孤傲不群
1.松
2.月
3.鹤
(二)奔走干谒,漂泊无依
1.王粲
2.京洛尘
3.游子衣
(三)世乏知音,怀才不遇
1.郢中唱
2.荆山玉
3.丰城剑
第二节 尚“真”之人与“矫激”之诗
一 穷人本色语
二 骚怨激切情
三 狂放出俗态
第三节 求“善”之人与尚“清”之诗
一 古雅之词
二 孤高之志
三 清泠之境
第四节 “郊寒”:孟诗风格中最具争议的话题
第五章 宏壮博辩,若出一手:韩孟联句发微
第一节 韩孟联句的艺术特质
一 艺术至境
(一)气势宏壮,形式灵活
(二)僻搜巧炼,意象奇崛
(三)辞意均敌,若出一手
二 诗学谋略
(一)体物铺陈,以赋法为诗
(二)统一视点,谋定而后动
(三)以我为法,逞才力联句
第二节 韩孟联句的独特心理
一 好难争险之心
二 求奇抗俗之意
第三节 韩孟联句的深远影响
一 “韩孟”的自我接受
二 对韩孟联句的诠释与评价
三 对韩孟联句的仿效与追慕
第六章 是集一出,诸本皆废:《孟东野诗集》探究
第一节 《孟东野诗集》编排探原
一 参酌古今,结合实际:《孟东野诗集》编排体例的确定
二 方便后学,有益研究:《孟东野诗集》编排体例之价值
第二节 《孟东野诗集》版本述略
一 宋刊本
(一)宋刻小字本《孟东野诗集》十卷
(二)南宋蜀刻本《孟东野文集》(残本)五卷
(三)书棚本
(四)国材本
二 元刊本
三 明刊本
(一)弘治十二年(1499)杨一清、于睿刻《孟东野诗集》十卷
(二)嘉靖六年(1527)杨谦刻八卷本《孟东野集》
(三)嘉靖三十五年(1556)秦禾刻《孟东野诗集》十卷·附联句一卷
(四)张睿卿编《孟东野诗集》四卷本·附韩孟联句十首
(五)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孟东野诗集》十卷
(六)汲古阁刻《孟东野集》十卷·附一卷
(七)朱之蕃《孟东野诗集》一卷
(八)杨鹤校《孟东野集》十卷
四 清刊本
(一)韩逢庥《孟东野诗集》二卷
(二)康熙席氏琴川书屋刻本《孟东野诗集》十卷
(三)《全唐诗·孟东野诗》
(四)“中晚唐诗纪”·中唐·孟郊诗一卷
(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孟东野诗集》
(六)宣统二年(1910)上海著易堂《孟东野诗集》十卷·附联句一卷
(七)顺治十七年张翼抄本《孟东野集》十卷
(八)承启堂抄本《孟东野集》十卷
(九)黄丕烈校宋旧抄本《孟东野诗集》十卷
第三节 《孟东野诗集》疑诗甄别
一 与聂夷中重出之诗
二 《怀南岳隐士二首》
三 《感怀八首》
四 《婵娟篇》
五 《读张碧集》
第七章 孟郊诗歌接受史
第一节 孟诗的历代评价
一 中唐之世
二 晚唐五代
三 宋、金、元
四 明代
五 清代
第二节 历代唐诗选本中的孟诗
一 选本统计
二 篇目分析
第三节 孟诗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 历代影响述略
二 “孟郊体”简论
(一)工于发端:
(二)妙于承接
1.联环文藻,隔句相承
2.顶针续麻,节节相生
3.相同句式,排比重复
(三)善用对比
(四)比喻新奇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