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云南富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纸书售价: 38.4 纸书定价:¥48.0 电子书售价: 19.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全面深化改革 促进富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略
第一节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三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五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三农”大发展
六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沿边开放新格局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彰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二 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三 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四 提高依法治县能力,建设法治富宁
五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第三节 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文化环境
一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二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三 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第四节 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一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二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三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四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六 坚持城乡统筹,提升城镇化质量
第五节 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富宁
一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二 严格生态红线管控
三 完善生态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四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
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富宁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十二五”期间富宁县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
一 经济发展的原则、战略取向、空间开发格局
二 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极大成效
(三)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四)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五)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六)开放经济更具活力
(七)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第二节 “十二五”期间富宁县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
一 坚持重点突破,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二 围绕“三农”发展大规划,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巩固发展基础农业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切实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
三 突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一)稳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提升
(二)突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三)加快重点能源项目开发
四 优化结构布局,着力促进服务产业繁荣发展
(一)加快发展商贸物流经济
(二)完善城乡商品配送网点布局
(三)加快旅游服务融合发展
(四)巩固房地产业发展
(五)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五 注重园区建设,着力推动通道经济集聚发展
(一)加快园区规划编制工作
(二)夯实园区基础设施
(三)大力发展通道资源优势产业
六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一)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二)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抓好民生项目建设
七 坚持项目带动,着力激发发展活力
(一)做好重点项目建设管理
(二)抢抓机遇争项目
(三)全力以赴引投资
第三节 “十二五”期间富宁县经济发展中呈现的问题及取得的经验
一 经济发展中呈现的问题
(一)发展的基础差、底子薄,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二)经济规模小,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区位优势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
(四)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亟待进一步改善
二 经济发展中取得的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保证
(二)坚持科学发展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坚持产业带动是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
(四)坚持改革开放是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
(五)坚持保障民生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核心
三 进一步加大经济领域的改革
(一)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新动力,打造开放创新经济升级版
(二)以质量效益为核心,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新突破
(三)以投资拉动为重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新提升
(四)以城乡一体为目标,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第四节 “十三五”期间富宁县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一 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发展的基本原则
二 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
(一)发展的战略定位
(二)发展的空间布局
三 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指标体系
第五节 “十三五”期间富宁县经济改革重点
一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一)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二)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二 完善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一)完善市场体系和规则
(二)完善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三)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三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二)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三)创新扶贫开发方式
四 深化农村经济工作改革
(一)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二)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三)推进集体林权配套制度改革
第三章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富宁县域政治发展
第一节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力度,促进边疆社会和谐稳定
一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三 保障边防巩固与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一 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二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三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第三节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服务水平
一 全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二 全力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三 全力做好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工作
四 深化拓展“四群”教育工作
五 “十三五”深化干部队伍建设改革的思考
(一)全县基层党组织基本情况
(二)面临的政策机遇
(三)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第四节 积极推进人民民主,完善基层民主
一 加强和改进人大和政协工作
(一)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把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落实好
(三)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好乡镇人大工作
(四)加强“三化”建设,积极推进协商民主
(五)加强政协协调联系职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 巩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
(二)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三)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第五节 维护法律尊严,全面推进依法治县
一 依法治县的基本保障
(一)完善领导机制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三)完善监督机制
(四)完善考核机制
(五)完善保障机制
(六)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
(七)加强公职人员法治能力培训
二 加快职能转变
(一)立足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二)建立健全行政权力清单制度
(三)探索推行政府责任清单制度
(四)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五)规范前置审批事项和中介服务事项
(六)禁止变相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审批
(七)加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
(八)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九)规范行政复议工作
(十)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着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十一)加强城市社区管理
(十二)依法治理信访秩序
(十三)依法治理网络环境
(十四)培育全社会法治自觉,积极推进法治示范创建
(十五)开展诚信富宁创建活动
三 推进制度建设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不动摇
(二)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四)开展法制宣传,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必须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六)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
四 完善行政决策
(一)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程序规定等制度
(二)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三)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六)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七)完善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八)建立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五 规范行政执法
(一)推行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深入推进司法公开
(三)有序扩大司法民主,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司法改革
(五)依法规范司法行为,落实司法工作规则
(六)清理处理司法积案
(七)积极践行司法为民
六 加强权力监督
(一)加强党内监督
(二)加强人大监督
(三)加强民主监督
(四)加强行政监督
(五)加强司法监督
(六)加强社会监督
(七)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第六节 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
一 “十二五”期间富宁在预防和惩治腐败方面的努力
(一)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二)狠抓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三)严厉惩治违纪腐败行为
(四)稳步推进预防腐败工作
(五)认真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六)继续强化自身建设
二 “十二五”期间富宁预防和惩治腐败取得的阶段成果
(一)监督检查深入,保驾护航职能作用有效发挥
(二)作风建设务实,全县发展的软环境持续好转
(三)执纪办案有力,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始终保持
(四)宣传形式多样,廉政教育治本效应日益凸显
(五)源头防控严密,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六)纠风治理广泛,社会民生突出问题较好解决
(七)队伍素质过硬,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加强
三 “十二五”期间富宁预防和惩治腐败中存在的问题
四 “十三五”富宁县将全面深化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改革
(一)坚决有力惩治腐败
(二)科学有效预防腐败
第四章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富宁县域文化发展
第一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二 广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践行动
三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二节 推进边疆老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 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战略
二 积极推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
三 着力修复一批文物古迹
四 着力申报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节 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多元发展
一 着力实施一批国门文化形象工程
二 着力创作一批文化艺术精品
三 着力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产业
四 着力举办系列文化体育活动
五 着力培养一批文化人才队伍
第四节 加强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一 着力夯实一批文化基础设施
二 努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 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推进城乡和谐发展
四 着力推进一批文化惠民工程
第五章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富宁县域社会发展
第一节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 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思路
二 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二)学前教育
(三)义务教育
(四)高中教育
(五)职业教育
(六)特困民族教育
(七)现代教育示范性学校管理
(八)素质教育
(九)教师队伍建设
(十)信息化建设
三 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二)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提升教育行风形象
(三)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巩固提升“两基”水平
(四)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经费管理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六)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七)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八)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二节 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一 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现状
(一)畜牧业新品种及其养殖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示范推广情况
(二)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情况
(三)林业科技推广应用情况
(四)企业科技示范推广情况
二 制约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的因素
(一)科技成果本身是促进推广和应用的决定因素
(二)科技活动经费不足
(三)群众整体素质偏低
(四)科技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五)科普宣传设施和宣传手段落后
三 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的建议
(一)加大科技成果推广经费的投入
(二)加强建立科技示范推广基地
(三)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四)要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五)制定出台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政策
(六)建设信息技术服务网络
第三节 繁荣文体广播事业
一 基本情况
二 工作成效
(一)积极争取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二)精心组织活动,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三)强化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四)加强文物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趋规范
(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努力树立亲民新形象
(六)坚持依法行政,确保文化工作健康发展
三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条件滞后
(二)专业人才短缺
(三)资金投入不足
(四)文化产业发展难度较大
(五)群众关注体育事业意识有待提高
四 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文化场所基础设施建设
(三)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四)尽力抢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六)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第四节 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一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认真落实县城社会福利院建设
(二)实现全县所有村委会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全覆盖
(三)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实现村村享受
(四)完成富宁县救助站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二 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救助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继续加大城乡低保救助投入
(二)继续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三)继续做好沿边定居群众补助
三 加大监督检查,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
四 加大宣传力度,工作氛围进一步改善
五 加强组织领导,任务目标进一步明确
第五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一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可持续的卫生事业发展机制
(一)以均等化为目标,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二)以增强服务能力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三)以健全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不断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四)以群众受益为核心,进一步巩固和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五)积极探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二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艾滋病防治工作
(三)妇幼保健工作
(四)麻风病防治工作
(五)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六)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工作
三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卫生科技创新体系
五 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第六节 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 构建党管人才协调联动机制
二 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
三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四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五 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第六章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富宁县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美丽边疆梦——富宁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状况
第二节 尊重自然——建立共生共融的生态农林体系
一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二 退耕还林工程
三 低效林改造
四 特色产业发展
五 农村能源建设
六 生态公益林补偿
七 自然保护区建设
第三节 顺应自然——积极探索和发展循环经济
一 集约利用各种要素资源
二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 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
第四节 保护自然——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一 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工作目标
二 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
三 建立陆水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四 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五 完善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健全举报制度
六 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七 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