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信息化指标构建理论及测度分析研究

纸书售价: 38.0 纸书定价:¥3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社会信息化总论
一 社会信息化
(一)社会信息化的含义
(二)社会信息化的内容
(三)信息化的层次概说
(四)信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二 社会信息化的影响和作用
(一)社会信息化对中国社会生活与运行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信息化对中国社会生活与运行的消极影响
(三)中国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三 不同领域的信息化指标测度
(一)企业信息化
(二)产业信息化
(三)教育信息化
(四)区域信息化
第二章 社会信息化测度概述
一 社会信息化测度的逻辑基础
(一)复杂社会现象测度的抽象阶梯
(二)信息化测度的逻辑构造及阐释
(三)信息化测度的逻辑属性
二 社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结构属性
(一)信息化测度的同一性
(二)信息化测度的整体性
(三)结构的理性与构造逻辑的简化
三 信息经济测度与信息化测度概述
(一)信息经济测度与信息化测度的差异
(二)信息经济测度与信息化测度的关联
(三)信息化运动的复杂性与测度指标体系的整体性
第三章 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历史演变
一 国内外主要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一)波拉特法
(二)厄斯的分析方法
(三)信息技术和电信分类
(四)国际电信联盟法
(五)RITE模型
(六)七国信息化的指标体系
(七)信息社会坐标法
(八)信息利用潜力指数模型
(九)三维度的信息化指数
二 不同信息化视角趋于融合的测度体系
(一)《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
(二)中国国家统计局社会信息化水平统计测度指标体系
(三)《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测度报告》中测度指标体系
(四)信息化递阶多层次灰色测度指标体系
(五)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
三 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一)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是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三)指标选择和设计时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信息化测度方法论
一 国内主要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
(一)主成分分析法
(二)多层次分析法
(三)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
(四)综合指数法
二 基于RITE测度的数据变换
(一)RITE中的数据变换问题
(二)对RITE数据变换的本质
(三)基于RITE的数据变换问题分析
三 基于指标增长特征的降维方法
(一)降维方法的基本思路
(二)降维方法的可行性
(三)降维方法的实证研究
(四)进一步讨论
第五章 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信息化测度中信息资源指标
(一)信息资源及其在信息化测度体系中的定位
(二)信息资源测度重要指标来源分析
(三)社会信息化之信息资源测度依据
(四)信息资源测度理论的效果和可靠性在现实中的挑战
二 信息化测度中信息设施指标
(一)信息存储技术分析
(二)硬件设施作为信息化测度指标的理论依据及重要指标性意义
(三)现有测度体系关于信息设施认识的局限性
(四)硬件设施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 信息化测度中信息主体素质指标
(一)信息化测度体系中教育指标的使用
(二)教育作为信息化测度指标的理论依据
(三)对教育指标的分析
(四)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主体素质及其测度
四 信息化测度中信息产业指标
(一)信息化测度中信息产业指标的理论依据
(二)信息化测度中信息产业相关指标界定
(三)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五 信息化测度中电子政务信息评估指标
(一)世界主要国家电子政务信息的评估要素
(二)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测度指标的确定
(三)结构变量至观测变量的转化
(四)对我国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要素的验证
第六章 信息化专项指标测度实证分析
一 社会信息化之信息资源发展水平测度
(一)信息资源测度指标构建的逻辑结构
(二)我国各省市信息资源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三)测度结果分析
(四)数据之后的思考和启示
二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全国各省市信息主体素质水平测度
(一)数据来源
(二)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三)测度过程及结果
(四)全国各省市信息主体素质水平测度结果分析
三 基于菲德模型和C-D模型的信息产业指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
(一)基于C-D模型的信息产业指标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二)基于菲德模型的信息产业指标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三)实证启示
第七章 上海为个案的电子政务信息测度的实证分析
一 确定变量和假设模型
(一)潜在变量的确定
(二)模型的假设
二 电子政务信息测度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一)层次分析法方法的运用
(二)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
(三)三级指标权重的计算和确定
三 测度实证
(一)研究对象
(二)数据采集
(三)实证分析
第八章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
一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本质差异
(二)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联系
(三)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理解
二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内容
(一)国民经济信息化
(二)社会信息化
(三)电子政务
(四)先进网络文化
(五)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六)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七)信息产业竞争力
(八)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九)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人才队伍
三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测度
(一)制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价指标的依据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评价指标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分析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