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本书作者以齐美尔、米德、许茨、戈夫曼、加芬克尔、福柯、布希亚、埃利亚斯、布迪厄、吉登斯等人的思想为依据,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论点进行了国内社会学界迄今为止可能是最为细致的一次梳理、分析和评价,指出了“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所取得的成就和包含的问题。作者认为,“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试图超越实证主义和实在论,但最终也没有能够走出笛卡尔主客体二元论的窠臼。要想走出二元论的窠臼,必须另辟蹊径。在此基础上,作者借鉴“天人合一”等中国古代的思想资源,构想了一种以“正视原初现实”为特征的“非笛卡尔主义的建构论社会学” ,尝试以此来超越现有的“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尽管可能会引来一定的争议,但我认为,作者在书中所做的上述努力,对于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一定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立中郑震博士在社会学理论领域向有建树。他的《另类视野— —论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以本体论和认识论为两条线索,系统梳理了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的历史缘起、思想变迁和学术争论,以另类的自然也是独到的眼光,揭示了人类现实在某种主观向度上确实是一种由社会建构的实体,因此社会学就如建构主义大师伯格和卢克曼所言,就不仅仅是一门实证的或诉诸价值中立的社会科学,它同样为主观的或生活意义的讨论留下了足够的人文空间。而作者对华文典籍中“天人合一”理念的借用,则不仅是践行社会学理论中国化的一种尝试,也是对盛行于世的主客体二元论的一种本能疏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晓虹
全部显示∨
郑震,1975年生,江苏南京人,祖籍四川江油。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2005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留校任教于社会学系。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身体问题、文化问题、日常生活问题、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已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理论学报》(香港)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作为存在的身体》(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和《身体图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先后主持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西方社会学中的建构主义思潮研究”(2010)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大众消费行为的符号化倾向研究”(2013)。并于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全部显示∨
导论 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的问题意识第一节 实证主义和实在论
第二节 相对主义
第三节 主客体二元论
第四节 语言与符号
第五节 从实践入手
第六节 本书的计划
第一部分 本体论问题
第一章 从主体的视角看第一节 模棱两可的开端
第二节 社会作为突生的建构一 继续一种模棱两可:主我与客我
二 关系、事件与过程
第三节 生活世界的基础性一 主体视角中的意义问题
二 日常生活世界的基础性与多重实在
三 日常生活的秩序建构
附录:“总体性机构”①
第二章 转向客体第一节 让权力说话
第二节 符号的独白一 总体性的符号统治
二 时尚
三 象征交换
第三章 本体论的综合第一节 过程社会学一 结构与过程
二 个体与社会(形态)
第二节 实践理论②一 场与习性的双向关系
二 符号暴力
第二部分 认识论问题
第四章 早期的多样性第一节 主观性与客观性一 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
二 主观形式与客观性
第二节 实用主义与科学假设
第三节 生活世界与客观性一 现象学社会学
二 理解与对再现性认识的批判
第五章 批判客观主义和绝对主义第一节 人文科学
第二节 迈向虚无
第六章 在主观与客观之间第一节 投入与超脱一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二 过程社会学视野中的知识
第二节 社会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