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在新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纸书售价: 60.8 纸书定价:¥76.0 电子书售价: 30.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成就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
一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法制建设
(一)新中国法制奠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9月五四宪法颁布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创立:五四宪法颁布至1957年反右运动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受挫:反右运动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前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一)法治恢复和重建:“文革”结束至1982年12月宪法颁布前
(二)法治发展:八二宪法颁布至1992年党的十四大
(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2年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八大
(四)法治的第二个春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一 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 把法治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三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五 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六 司法体制不断完善
七 全社会法治理念明显增强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
二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发展道路
三 始终高度重视法治在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四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五 始终坚持法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法治引领和保障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六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保障人权
七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二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与主要任务
第一节 从“依法治国”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性跨越
一 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涵
二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彻底破除了“人治”因素对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制度禁锢
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适时提出了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中心的“依法执政”的总纲领
第二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 《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二 《决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 项基本原则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则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
(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
(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
第三节 《决定》规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第四节 《决定》的总体框架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任务
第五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要求
第六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一 法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 “法治精神”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求
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 项重大国家系统管理工程
第三章 推进民主科学立法,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
第一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科学立法,不断完善我国法律体系
一 坚持民主科学立法、不断完善我国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二 坚持民主科学立法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坚持民主立法与科学立法
一 坚持和推进民主立法
(一)坚持民主立法的基本价值
(二)发挥民主立法的基本功能
(三)扩大民主立法的主体
(四)完善民主立法的制度
二 坚持和推进科学立法
(一)立法要秉持科学精神
(二)立法要采用科学方法
(三)立法要遵循科学规律
(四)立法程序要科学
(五)立法技术要科学
第三节 深入开展当代中国的立法理论研究
一 加强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验的理论研究
二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特征的理论研究
三 加强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论研究
四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施效果的理论研究
五 加强对立法与改革关系的理论研究
第四节 推进民主科学立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
一 我国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二 转变立法观念和立法模式,制定国家立法发展战略
三 协调处理好立法涉及的主要关系
四 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职能,推进民主立法
五 坚持立法为民,推进民主立法
六 完善立法制度和立法程序,提升立法技术水平
七 加强立法监督,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第四章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第一节 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 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 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二)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三)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七)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八)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
第二节 进一步简政放权,构造有限政府
一 简政放权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 简政放权所取得的成绩
三 简政放权面临的问题与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第三节 合理配置机构与职能,建立有效政府
一 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的演变
二 横向职能配置及改革建议
三 纵向职能配置及改革建议
第四节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一 依法行政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经验
(一)服务中心,突出主旋律
(二)价值引领,高扬“控权”大旗
(三)兼容并蓄,保持开放性
二 依法行政面临的挑战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二)价值目标单一,难以适应转型社会需要
(三)驱动力量弱化,发展遭遇瓶颈
三 法治政府建设的任务与方向
(一)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发挥理论的引领作用
(二)以善治为目标,实现多元价值追求
(三)引入多元推动力量,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第五章 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水平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一 法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构要素
(一)市场主体的自主性需要法律确认和保障
(二)法律是市场规则体系的核心构成
(三)法治是市场主体权利的保障机制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依靠法治维持
(一)法治是市场决定作用的实现机制
(二)法治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机制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法治促进
(一)法治促进市场效益与市场公正
(二)法治保障市场信用、信任和信心的形成与稳固
(三)法治促进和保障市场创新能力
(四)法治是对外开放的积极应对机制
第二节 健全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法治的关系
一 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法治建设并行发展
(一)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法治建设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确立之后的经济法治建设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的经济法治建设
二 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法治建设相辅相成
(一)改革与法治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
(二)改革与法治的关系要与时俱进
(三)要坚持以法治规范和引领改革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一 进一步加强产权保护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同样注重产权保护
(二)深入推进改革需要不断加强产权保护
(三)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法治要求的产权保护机制
二 进一步依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
(二)市场经济法治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机制
三 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一)坚持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导向
(二)加快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体系化建设
(三)完善激励创新的法律制度
(四)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第六章 深化司法改革,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
第一节 改革司法管理体制,遏制司法地方化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司法地方化的弊端
(一)司法地方化严重背离了司法独立之精神
(二)司法管理地方化严重影响了法制之统一
(三)司法地方化违背了权力制衡原则
三 司法地方化产生的根源分析
(一)历史根源
(二)制度根源
(三)经济根源
四 权力的重构——司法去地方化的改革
(一)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
(二)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办理跨地区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第二节 健全权力运行机制,消除司法行政化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司法行政化的本质分析
(一)司法行政化——司法本质的背离
(二)司法行政化——司法运行规律的违背
三 司法行政化的成因分析
四 权力的重构——司法去行政化
(一)法官员额制
(二)法官、检察官办案责任制
(三)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
(四)废除案件请示制度,建立专家咨询制度
第三节 完善法律准入制度,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一 法治专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历史传统的烙印
(二)错误认识的误导
(三)政策安排的影响
(四)司法体制的束缚
二 法治专门队伍存在的问题之危害
(一)影响立法科学与立法水平
(二)影响执法合法与执法形象
(三)影响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
(四)影响全面守法的理念与法治社会建设
三 法治专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建立健全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为基础
(二)法治专门队伍建设以从业人员职业保障为依托
四 对法治队伍专门建设的展望
(一)提出全国司改方案,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法治专门队伍建设
(二)建立健全我国法律职业群体不同职业间的良性交流制度
(三)建立健全法治专门队伍淘汰机制与监督、惩戒制度
五 小结
第四节 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
一 审判公开
(一)我国审判公开的现状
(二)审判公开改革的原则
(三)审判公开的改革建议
二 检务公开
(一)检务不公开的危害
(二)检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检务公开的改革建议
三 小结
第五节 完善司法监督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
一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综述
(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实现障碍
(二)新刑诉法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制的完善及评述
(三)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制的建议
二“减假保”程序的司法监督
(一)“减假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评析
(二)保外就医制度存在的其他问题
(三)进一步完善“减假保”司法监督制度的建议
三 人民监督员制度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行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议
(三)小结
第六节 改革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
一 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分流制度与速决程序的现状
(一)侦查阶段
(二)审查起诉阶段
(三)审判阶段
二 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分流制度和速决程序的建议
(一)侦查阶段
(二)审查起诉阶段
(三)审判阶段
三 小结
第七章 推进全民守法,建设法治社会
第一节 “全民守法”是法律实施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将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动机与效果紧密结合的最佳制度形式
一 人人守法是全民守法的重要要求
二 执政党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
三 不断完善公民行为准则,健全公民守法体系
四 依靠有效的基层组织形式,保障全民守法
五 全民守法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综合加以推进
第二节 法治社会依托全民守法所形成的法治环境和法治文化
一 关于“法治社会”的概念和特征
二 “如何建设法治社会”的对策和建议
三 全民守法有利于形成建设法治社会的法治文化
(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措施
第三节 全民守法、建设法治社会要抓好人人参与的“普法”工作
一 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全民普法工作的效果
二 全民普法工作要更加关注普法工作的实效,要进一 步完善和发展普法工作的新形式、新渠道
第四节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将法治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一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②
二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①
三 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②
第八章 加强和改进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第一节 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从提出之初始终依托“党的领导”获得自身的正当性
第二节 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原则中,“党的领导”是三者有机统一的逻辑前提和制度出发点
第三节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相互关系必须放在“依法执政”这一大的政策背景下才能准确解读
第四节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一项法治系统工程
第五节 应当认真研究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之间的有效转换机制
第六节 坚持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必须要坚持“依宪治国”的理念
一 《决定》明确了“依宪治国”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
二 对宪法与执政党的关系做了清晰的表述
三 《决定》将维护宪法权威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中的一 个非常显著的位置
四 《决定》对宪法实施以及宪法实施监督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提出了具体的制度措施
五 《决定》对宪法实施的保障措施做了比较具体的制度要求
六 《决定》重申了宪法在全面管制特别行政区中的核心地位,有效地促进了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实施
第七节 “依宪执政”是执政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方式
一 “依宪执政”的主张是从依法治国的实践中产生的,符合执政党执政的规律
二 我国依宪执政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宪政民主
三 坚持“依宪执政”关键是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第八节 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
第九节 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首先要限制党组织和个人的特权
第十节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完善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第十一节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机制,保障“依规治党”
一 党内法规的制度特征
二 完善党内法规备案机制应当解决的几个理论问题
第十二节 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要注重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