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新媒体时代党报创新与社会发展

纸书售价: 44.8 纸书定价:¥56.0 电子书售价: 22.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进入新媒体时代
第一节 从木叶传情到光电传播
一 何谓传媒
二 传媒形态的历史进程
(一)原始传媒
(二)语言传媒
(三)文字印刷传媒
(四)电子传媒
(五)数字新媒体
三 一个民族村寨的传媒发展简史
第二节 新媒体的概念之争
一 什么是新媒体
(一)相对论
(二)凡数字论
(三)多媒体论
(四)交互论
(五)媒体定义回归论
(六)规模论
(七)多维论
二 我看新媒体
第三节 新媒体的特点
一 技术性特点
(一)数字化
(二)超容量
(三)多媒体性
(四)时效快
(五)实时性
(六)交互性
(七)易检索
二 社会性特点
(一)消解性
(二)去中心化
(三)费用低
(四)用户多
(五)身份杂
(六)个性化
(七)草根性
(八)虚拟性
(九)隐蔽性
(十)等级化①
第二章 新媒体类型
第一节 网络新媒体
一 互联网
(一)互联网的奠基准备阶段(1986—1994年)
(二)互联网的全面建设阶段(1994—2000年)
(三)互联网的功能拓展阶段(2000年至今)
二 Web 2.0时代三剑客
(一)博客
(二)播客
(三)维客
三 网络报刊
四 搜索引擎
第二节 手机新媒体
一 手机报刊
二 手机电视
三 手机微博
四 微信
第三节 电视新媒体
一 数字电视
二 IP电视
三 网络电视
四 移动电视
五 楼宇电视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的党报采编与创新
第一节 铅火历练与数字化采编
一 铅与火的历练
二 1与0的交响
三 新媒体与党报采编创新
(一)利用网络资料库做好采访案头工作
(二)利用网络化采编技术提高新闻时效
(三)利用网络化信息资源扩大新闻线索
(四)利用网络化编审流程规范新闻管理
第二节 内容为王与营销至上
一 内容为王:报纸的制胜法宝
二 新媒体时代的内容营销
三 新媒体时代党报内容营销策略
(一)内容开发
(二)渠道建设
(三)规则制定
第三节 来信来访与数字化通联
一 传统党报的通联工作
二 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通联方式及特点
(一)电子邮件
(二)网络寻呼
(三)电子公告板
(四)网络新闻组
(五)网络聊天
(六)远程登录
(七)报纸博客
(八)报纸微博
三 新媒体时代党报通联工作创新
(一)利用新媒体建立详细的通讯员档案
(二)利用新媒体及时处理通讯员的来信来稿
(三)利用新媒体加强对通讯员的培养
(四)利用新媒体及时与通讯员进行选题通报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的党报发行与创新
第一节 我国党报发行的主要模式及影响
一 目前我国党报的主要发行模式
(一)《广州日报》的邮发与自办发行相结合模式
(二)《扬子晚报》的省会与地市渗透结合模式
(三)《华西都市报》的“敲门发行”模式
(四)《成都商报》的公司分销制模式
(五)《京华时报》的整合营销模式
(六)《北京青年报》的“小红帽”物流配送模式
(七)《南方都市报》的“多版本”发行模式
二 我国党报发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靠行政手段强行摊派
(二)无效发行占一定比重
(三)党报发行结构性失调
(四)发行绑架了新闻采编
(五)零售市场占有率过低
(六)邮发与自发利益冲突
(七)低价倾销引恶性竞争
(八)发行员素质有待提升
(九)发行手段较单一陈旧
(十)营销渠道浪费偏严重
(十一)内部结构整合不到位
三 传统党报发行模式的影响
(一)投递速度过慢弱化新闻时效
(二)服务质量较差削弱党报品牌
(三)非法强行摊派影响党群关系
(四)资源配置失衡抬高发行成本
第二节 数字化阅读与党报发行
一 曾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传统阅读
二 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阅读
三 数字化阅读对党报发行提出更高要求
(一)更快的发行速度
(二)更多样的订阅方式
(三)更全面的发行渠道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党报发行创新
一 利用新媒体丰富订阅方式
二 利用新媒体增加发行渠道
(一)网络发行
(二)户外新媒体发行
(三)手机发行
三 利用新媒体开发客户关系
四 利用新媒体加强质量监管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的党报广告经营与创新
第一节 传统党报的广告及特点
一 广告及报纸广告
(一)平面性
(二)传播快
(三)易保存
(四)可选择
(五)信任感
二 党报广告特点
(一)政治性
(二)权威性
(三)严肃性
(四)引导性
(五)地域性
三 传统党报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特定受众群体,广告机会少
(二)阅读注意度低,广告影响浅
(三)印刷不够精致,广告效果差
(四)设计缺乏创意,广告表现弱
(五)广告市场混乱,广告诚信低
(六)新兴媒体冲击,广告受众流失
(七)广告类型单一,广告客源少
第二节 新媒体对党报广告的影响
一 新媒体广告及其发展
二 新媒体广告的主要特点
(一)多媒体呈现
(二)精准化定位
(三)互动式体验
(四)分众化传播
(五)费用更低廉
(六)及时性更新
(七)信息容量大
三 新媒体对党报广告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广告制作方式的影响
(二)新媒体对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
(三)新媒体对广告传播对象的影响
(四)新媒体对广告传播模式的影响
(五)新媒体对广告人才队伍的影响
第三节 新媒体与党报广告经营创新
一 利用新媒体促进经营理念创新
(一)提升广告经营的地位
(二)改变重版面轻品牌的观念
(三)增强广告的传播效果
二 利用新媒体促进表现手法创新
(一)利用新媒体的多媒体性丰富表现方式
(二)利用新媒体的超链接性延长广告链条
(三)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增强广告互动体验
三 利用新媒体促进传播媒介创新
(一)与网络媒体置换
(二)与户外广告联姻
(三)与电视传媒合作
(四)利用好微博营销
(五)开发好移动终端
四 利用新媒体促进人才培养创新
(一)不拘一格选好人才
(二)加强业务学习培训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第六章 新媒体时代的党报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
第一节 文化产业及其作用
一 文化产业的概念与内涵
二 文化产业的类型与特点
(一)文化产业的类型
(二)文化产业的特点
三 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与作用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的现实要求
第二节 党报应做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一 发展文化产业是党报的题中之义
二 文化产业是党报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 发展文化产业是党报的重要职责
第三节 党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媒体策略
一 党报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二 党报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党报政治属性
(二)政策开放有限
(三)资金筹措困境
(四)人才储备不足
(五)产业结构单一
(六)资源容量有限
(七)发展观念落后
(八)发展极不平衡
三 党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媒体策略
(一)发展以数字报为主的报纸出版业
(二)发展以创意为主的广告制作与印刷业
(三)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主的物流业
第七章 新媒体时代的党报理论与创新
第一节 独具特色的中国党报理论
一 我国党报理论的发展脉络
二 我国党报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全党办报
(二)党报特性
(三)群众办报
(四)全军办报
(五)“喉舌论”
(六)真实性原则
(七)言论出版自由
(八)服务四化建设
(九)三贴近
(十)舆论导向
(十一)舆论监督
(十二)发展文化产业
三 新媒体时代党报理论面临的困境
第二节 新媒体对党报理论的影响
一 全民记者与党报记者角色转变
(一)记者及其职业化
(二)传统党报记者及其职责
(三)新媒体时代的全民记者
二 去中心化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党报理论的重要内容
(二)新媒体的去中心化及其对舆论导向的影响
三 马甲之战与新闻言论出版自由
(一)新媒体时代的马甲之战
(二)新媒体对言论自由的影响
(三)言论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
四 谣言在飞与党报新闻真实性
(一)真实性:党报生命力所在
(二)新媒体已成虚假新闻泛滥的温床
(三)新媒体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原因
第三节 新媒体与党报理论创新
一 走出自我封闭,提升党报市场竞争能力
二 增强新闻功能,提升党报议题设置能力
三 利用监督职能,提升党报形象建构能力
四 加速改制进程,提升党报产业发展能力
五 实施全媒战略,提升党报媒介服务能力
第八章 新媒体时代的党报前景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社会发展之关系研究
一 传统媒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一)人类学关于大众传媒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二)社会学关于大众传媒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三)传播学关于大众传媒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二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一)新媒体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新媒体研究机构的发展
(三)新媒体研究项目发展
三 新媒体研究述评
第二节 当前党报发展趋势与前景
一 当前党报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经营环境不佳
(二)经济基础薄弱
(三)优秀人才缺失
(四)经营理念滞后
(五)新闻资源匮乏
(六)报业市场有限
二 关于报纸发展的几种态度
(一)消亡论
(二)拐点论
(三)节点论
(四)波动论
三 党报发展优势与前景
(一)党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地市党报发展优势
(三)未来党报发展的几种趋势
第三节 以党报创新促进社会发展
一 利用新媒体提供各种优质信息服务
二 利用新媒体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
三 利用新媒体构建民主和谐政治环境
四 利用新媒体引导优秀民族文化传承
五 利用新媒体加强现代教育全面普及
六 利用新媒体促进个人的现代化发展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