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转型期农村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纸书售价: 36.8 纸书定价:¥46.0 电子书售价: 18.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 社会救助的含义
(一)社会救助概念的由来
(二)社会救助的含义
二 社会救助的对象
三 社会救助与相关概念辨析
(一)社会救助与社会救济
(二)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
(三)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 农村贫困的成因
二 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发展问题
(二)农村社会救助的资金问题
(三)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运行问题
三 完善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基本途径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说明
一 研究方法
(一)历史分析与逻辑演绎相结合
(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四)共性分析与个性分析相结合
(五)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二 资料说明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新意
一 研究思路
二 主要新意
第二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与农村贫困现状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救助观
(一)社会救助的功能
(二)社会救助的对象
(三)社会救助的基金
(四)社会救助的实质
二 列宁的社会救助观
(一)社会救助的首要任务是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
(二)社会救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分配的公平性
(三)发展社会救助事业需要提高生产力水平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筹集社会救助资源
三 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观
(一)毛泽东的社会救助观
(二)邓小平的社会救助观
(三)江泽民的社会救助观
(四)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救助观
第二节 农村贫困现状及成因
一 农村贫困的现状
(一)农村贫困人口规模
(二)农村贫困人口构成
(三)农村贫困人口分布
二 农村贫困的特征
(一)贫困农民温饱问题大为缓解,但发展成本明显增加
(二)贫困农户与其他农户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相对贫困问题突出
(三)贫困人口分布呈点、片、线并存态势,分散性特征显著
(四)脱贫成本不断增加,减贫速度逐步放缓
(五)贫困群体呈现大进大出的态势,返贫现象较为严重
(六)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日益显现
三 农村贫困的成因
(一)致贫的内因分析
(二)致贫的外因分析
第三章 中国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实践与评析
第一节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
二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缓解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
(二)有助于规范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三)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有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三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反思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进措施
第二节 农村扶贫开发政策
一 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历史发展
(一)体制改革救济型扶贫阶段(1978—1985年)
(二)区域型扶贫阶段(1986—1993年)
(三)攻坚型扶贫阶段(1994—2000年)
(四)综合型扶贫开发阶段(2001年至今)
二 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运行方式
(一)整村推进
(二)产业化扶贫
(三)劳动力转移培训
(四)自愿性移民搬迁
(五)金融扶贫
三 农村扶贫开发政策评析
(一)农村扶贫开发取得的主要成就
(二)调整农村扶贫政策的必要性
(三)调整扶贫政策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一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发展与实施
二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评析
(一)五保供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五保供养制度的改进措施
第四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建与实施
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评析
(一)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新农合制度的改进措施
第五节 教育救助制度
一 教育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 教育救助制度评析
(一)教育救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教育救助制度的改进措施
第四章 农村社会救助的非政府组织介入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介入社会救助的优势与模式
一 非政府组织介入社会救助的优势
(一)增加社会捐赠来源,弥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二)准确了解农村社会救助对象的基本情况
(三)提高农村社会救助的实施成效
(四)丰富农村社会救助的具体内容
二 非政府组织介入农村社会救助的模式
(一)NGO与政府的项目合作
(二)NGO与政府的资源合作
(三)NGO独立实施
(四)乡村社区组织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介入农村社会救助的问题分析
一 非政府组织介入农村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NGO的发展支持不够
(二)NGO运行经费短缺
(三)NGO人才十分匮乏
(四)NGO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二 非政府组织介入农村社会救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NGO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较低
(二)NGO没有法律地位,使其活动经费缺乏保障
(三)NGO的自身结构不够合理
(四)NGO的运作模式不够成熟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有效介入农村社会救助的构想
一 树立正确的NGO理念和价值观
二 理顺NGO与政府的关系
三 推进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四 建立NGO救助应对机制
五 加强NGO的自身能力建设
第五章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面临的境况与对策
第一节 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 农村社会救助的经济基础
(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二)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二 农村社会救助的政治基础
(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已成为党和政府的核心理念
(二)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
三 农村社会救助的支撑条件
(一)农村社会管理的加强
(二)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推进
四 农村社会救助的实践经验
(一)农村社会救助与农村改革发展相结合
(二)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社会推动相结合
(三)保障基本生活与提高综合素质相结合
(四)追求公平与注重效率相结合
第二节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面临的困境
一 农村社会救助面临的外部困境
(一)农村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二)造成贫困的社会风险不断增多
(三)城乡二元结构日益明显
(四)传统的农村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功能弱化
二 农村社会救助面临的内部困境
(一)社会救助的多样化需求强烈
(二)社会救助法制化建设滞后,社会救助政策需要规范
(三)社会救助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
(四)基层救助工作力量较弱,救助手段与方法有待改进
第三节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对策
一 农村社会救助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要求
(二)基本原则
二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农村社会救助资源的供给系统
(二)注重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衔接配套
(三)健全农村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四)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五)推进农村社会救助的法制化进程
三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几点反思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