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范畴和命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有些思想的主题,就是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实然状况或应然理念的;或者,一些思想透露出深厚的生态意蕴,即对这些思想的深层论述,往往牵涉到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问题。 本书还要进一步论证:(一)中国古代哲学的主流是其道论、气论和象论。此三论是水乳交融的。道论和气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为“象论”,也可以说是一种征候学,其要点便为“取象比类”。气论的具体模型便为“阴阳”、“五行”,实质为“象”的匹配比拟的体系,其本根、规律、机制和枢纽便为“大象”,亦可谓之“道”。(二)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质,跟中国古代社会基于其环境特征的农耕文明有关。农耕文明需要的基本认识方法为物候学观察,这种观察方法的泛化和提炼就是“象”论。物候学观察注重揭示“象”的效应性、循环性、同时性和实用性,而这些维度在传统的天道观中也都有所体现。道论和气论的独特内涵,即阴阳消息、五行生克的天道循环观念及其具体讲法,正是刻印着东亚季风性气候背景下的季节循环的总体规律。(三)中国古代哲学的若干持征,如现世性、中和性、宗法性、包容性和内在超越性,都可以从上述背景中得到一定的合理的解释。
全部显示∨
吴洲,男,1970年11月生于上海。1984—1989年就读于南京金陵中学,1989—1993年就读于南京大学文科强化班,1993—1998年转入哲学系,终获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朱子学会理事、闽南佛学院兼职教师。近著有:《规范通论·第二篇》(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唐代东南的历史地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中晚唐禅宗地理考释》(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
全部显示∨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