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国语》文学研究

《国语》文学研究

纸书售价: 44.0 纸书定价:¥55.0 电子书售价: 22.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学术本是兴趣中事,命题作文,出精品者少。考中状元的应试之文,流传人口者有几?至于应试诗,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最为有名,然全诗就不尽其然。祖咏的《望终南余雪》确是一首好诗。然按试帖诗六韵十二句的规定,仅及三分之一,不合最起码的要求。他回答考官的疑问是“意尽”。属于尽兴之作。若强合程式,恐怕古今之选本就不会垂青。所以,我对跟我读书的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向来不作命题的要求,而是相互探讨,因

全部显示∨

史继东 1981年生,河南周口人。分别于2004年、2008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于2007年、2011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分别获得硕本、博士学位。现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序言
绪论
一 《国语》文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二 《国语》研究述略
(一)争讼不休的《国语》编撰权问题
(二)褒贬不一的说理风格
(三)《国语》的叙事艺术研究
(四)《国语》的写人艺术研究
(五)海外的《国语》研究现状
第一章 春秋时期的历史巨变与《国语》的编撰
第一节 礼崩乐坏下的理性思潮
一 理性对天命的反叛与修正
二 对社会何以为治的理性思考
三 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理性认识
第二节 “语”类文献的成熟与流行
一 史家记言之传统
二 立言不朽之追求
三 “语”类文献的编撰之风
第三节 《国语》基本问题考论
一 《国语》《春秋国语》及《春秋外传》
二 《国语》的编撰者
第二章 《国语》的编撰结构
第一节 编撰目的及材料遴选范围
一 《国语》的编撰目的
二 《国语》选材范围
第二节 《国语》的整体结构特征
一 以国别为纬
二 以时间为经
第三节 《国语》篇章结构模式
一 三段论结构模式的特征及渊源
二 三段论结构模式的各类“变体”
三 《齐语》《吴语》《越语》对三段论的借鉴和运用
四 三段论结构模式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国语》文风差异及其原因
第一节 《国语》文风差异的原因
第二节 《国语》文体文风的分国考察
一 《周语》
二 《鲁语》
三 《郑语》
四 《齐语》
五 《晋语》
六 《楚语》
七 《吴语》《越语》
第三节 《国语》文体文风的纵向考察
一 文体由单一趋向多样
二 内容由崇尚德行到趋向智慧权术
三 表现手法趋向多样化
第四章 《国语》说理艺术撷英
第一节 《国语》的说理章法
一 立论正大而多样
二 论据广博而精要
三 结构谨严而有法
第二节 《国语》的说理方法
一 以理服人法
二 以势惧人法
三 揣摩人心法
四 先声夺人法
五 服之以巧法
第三节 《国语》说理“繁冗”之反思
第五章 《国语》的叙事与写人艺术
第一节 《国语》的叙事特征
一 叙事简括,惜墨如金
二 原始要终,结构完整
三 戏剧化的情节设计
四 合理化的想象虚构
五 《国语》叙事的缺陷
第二节 《国语》的写人艺术
一 言行表现法
二 旁衬法
三 虚实法
四 丛见法
五 互见法
第六章 《国语》语言的美学风范
第一节 《国语》语言的整体风貌
一 平实畅达
二 骈散相兼
三 排中寓变
第二节 《国语》修辞手法举隅
一 比喻
二 反问
三 警策
四 夸张、反语及其他
第三节 《国语》的虚词研究
一 《国语》虚词的使用概况
二 《国语》虚词的艺术功用
馀论:殊途同归,非之何急——评柳宗元《非国语》对《国语》之非难
一 对“诬妄”之说,全盘否定,有失公允
二 批判“守礼”行为,不顾春秋现实
《国语》各章系年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