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传播制度研究

Study on th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ancient China

纸书售价: 54.4 纸书定价:¥68.0 电子书售价: 27.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言
一 课题的由来
二 传播学、政治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三)传播学的学科特点和流派
(四)政治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 本课题所使用概念的界定与澄清
(一)传播
(二)政治传播
(三)政治传播制度
四 本课题的主要思路
上编 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传播思想及制度概说
第一章 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传播思想及制度概说
第一节 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传播思想的研究总结
一 中国的传播思想源远流长,属于政治传播及信息控制范畴的观念、主张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 从传播学角度看,古人提出的一些具体的信息控制思想、主张较之现代传播学也毫不逊色
(一)信息监控(监察)领域的传播思想
(二)信息调控(谏议)领域的传播思想
(三)信息规范控制(教化)领域的传播思想
第二节 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传播思想的基本特征——“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一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政治倾向
二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传播学意义
三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与君主专制的政治思维
四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是中国古代政治传播思想的纲纽
中编 中国古代王朝信息传播相关制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 政治传播制度的萌芽时期——夏、商
第一节 夏朝的政治传播制度
一 原始社会信息传播活动简述
二 夏王朝政治传播制度的初现
(一)权力及信息中枢
(二)决策方式
(三)与信息传递关系密切的职掌
(四)夏朝的教育制度
第二节 商朝的政治传播制度
一 商朝的政治决策方式
二 谏议活动与制度
三 商朝承担传播职能的官属
四 商代刑律中与信息传播有关的罪名
(一)不从誓言
(二)谣言惑众
(三)臣下不匡
第三章 政治传播制度的草创时期——西周、春秋、战国
第一节 西周的政治传播制度
一 西周政治制度概述
二 西周的政治决策和信息反馈方式
三 与政治信息沟通、传递相关的职官
(一)大史
(二)史
(三)省史
(四)作册、作册尹
四 西周王朝的教育制度
五 西周政治传播职能的行使与制度创立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政治传播制度
一 春秋时期政治概况
二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朝议制度与决策方式
三 春秋时期诸侯国与信息传播相关的官职
四 春秋时期的教育制度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政治传播制度
一 战国时期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
二 战国时期的王权与决策形式
三 战国时期监察制度初步建立
第四章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制度的初步成型时期——秦、汉
第一节 秦汉时期政治决策的中枢——皇帝制度
一 皇帝的名号及权力
二 外戚与宦官对决策权力的攫取与把持
第二节 秦汉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一 三公与丞相制度
二 西汉中期以后行政体制的变化及其职能转换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中央决策系统
一 朝议制度
二 决策的信息来源
三 决策的程序
第四节 秦汉的公文传递制度
一 公文的起源与作用
二 公文种类与传递制度
三 公文传递的一般规则
四 公文运转与权力行使
第五节 秦汉的监察制度
一 御史府监察系统
二 丞相府监察系统——丞相府司直
三 司隶校尉
第六节 秦汉的教育制度
一 太学的建立
二 教育内容、方式及考核
三 地方官学
第五章 政治传播制度的变乱与重组时期——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中央决策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一 丞相、相国及三公、八公
二 中书省的设置与职权
三 门下省的设置与职权
四 决策形式的演变与特点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监察制度
一 皇帝与监察制度的关系
二 其他监察官职与机构
第三节 秘书省及图书制度
一 秘书省
二 图书活动与制度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
第六章 政治传播制度重整时期——隋、唐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中央政治体制
第二节 隋唐五代中央决策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一 中央决策系统的结构与机制
(一)御前决策会议——常参
(二)仗下后会议——常参的延伸
(三)延英殿决策会议
二 中书、门下两省的决策机制
三 宰相会议的决策机制
四 扩大的百官会议
五 决策机构逐步多元化
六 决策执行的程序与方式
七 决策的依据和信息传递渠道
(一)地方奏报与大臣章疏
(二)御史出巡
(三)使臣出巡
(四)广开言路
第三节 隋唐五代的监察制度
一 中央的监察机构与官员
二 地方监察制度
第四节 隋唐五代的谏议制度
第五节 隋唐五代的教育制度
一 学校教育
二 科举制
第六节 隋唐的史馆及修史制度
第七节 隋唐王朝有关图书的活动与制度
第八节 隋唐五代的邮驿制度①
第九节 唐代的进奏院与政治新闻传播①
(一)皇帝的活动
(二)皇帝的诏旨
(三)官吏的任免
(四)臣僚的奏章
(五)其他政治、军事信息
第七章 政治传播制度的成熟时期——宋(附元)
第一节 宋朝的皇帝制度和中央决策系统
一 宋朝皇帝制度
(一)官员任命权
(二)财权
(三)兵权
(四)立法权和司法权
二 宋朝中央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
第二节 监察谏议制度
一 中央监察系统——台谏、封驳
二 地方监察系统——监司、帅司、走马承受及通判
三 审计与考课制度
第三节 宋朝的教育制度
一 贡举取士制度
二 学校三舍考选制度
第四节 两宋王朝的图书事业及制度
第五节 宋代的出版管制与法禁
一 历代王朝的图书管制概述
二 宋代以来的出版法
(一)天文、图谶和阴阳术数之书
(二)危及政权安全和军政机要之书
(三)“撰造事端”的“朝报”与“小报”
(三)雕印程文试策
第六节 宋代公文传递与政治新闻传播①
第七节 元朝的政治传播制度
一 元朝的政治决策系统与机制
(一)大蒙古国时期的决策系统与机制简述
(二)元朝建立后的中央决策系统
二 监察制度
三 宋元的邮驿制度①
(一)宋代邮驿制度概述
(二)元代的邮驿制度
第八章 政治传播制度极端化时期——明、清
第一节 明朝政治传播制度
一 明朝中央决策系统及其机制转换
二 宰辅的废弃与内阁制度的演变
三 司礼监的构成及其机制转换
四 中央决策系统的运行机制
(一)廷议
(二)廷推
(三)封驳
五 明王朝的监察制度
(一)都察院
(二)六科
(三)按察司
(四)明王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六 重要的信息传递通道——通政使司
(一)出纳王命
(二)通达下情
(三)开拆实封
(四)关防公文勘合
(五)月奏、通奏
(六)参预大政
七 明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八 明王朝的图书事业
(一)图书搜求
(二)图书编纂
(三)图书刊刻
第二节 清朝政治传播制度
一 清代皇帝制度与中央决策系统
(一)皇帝制度
(二)中央决策及其运行机制
二 清代监察制度
三 清代政治信息传递的通道、设施
四 清朝的教育制度
五 清王朝的图书事业
(一)图书搜求
(二)图书收藏
(三)图书编纂
(四)图书刊印
下编 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传播制度体系及政治传播制度类型论
第九章 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传播制度体系分析
第一节 信息中枢的决策制度
一 信息中枢决策制度的内容
二 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决策分析及信息传播属性
(一)当今政治学者对决策系统的认识
(二)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决策系统分析
第二节 政治信息的传递渠道(包括媒介)制度
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传播媒介
(一)文字符号
(二)文字传播的载体
(三)政治传播媒介
二 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传播渠道
(一)道路与邮驿
(二)机构及设施
第三节 政治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制度
第四节 政治秩序的信息监控与政治传播权力调节制度
一 信息传播是中国古代监察活动的重要特征
(一)中国古代监察活动的信息传播特征分析
(二)学界对古代监察活动的信息传播特征已有初步认识
二 从“监视环境”的功能视角看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制度
三 中国古代谏议的信息传播特性
四 从“协调关系”的功能视角看中国古代王朝的谏议制度
(一)“协调关系”诸具体功能在古代谏议活动(制度)中的展开
(二)“协调关系”功能在古代谏议活动(制度)中的发挥
(三)谏议·舆论·民意自主表达
第五节 政治文化传统的信息存续与维护制度
一 政治文化传统的信息存续与维护制度综论
二 从“传承文化”的功能视角看中国古代王朝的教化制度
(一)古代王朝教化传播的“5W”分析
(二)古代王朝教化的传播功能评价
三 帕森斯功能主义社会学观念的启示
第十章 结语:威廉斯“家长式”传播体制观与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传播制度
一 威廉斯“传播体制”类型中对“家长式体制”的描述
二 古代社会组织、政治组织起源过程中血缘关系的强化与父权制度的兴起
(一)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社会
(二)父权家长制的早期政治组织与国家
(三)父权家长政治的转型
三 “家国同构”和“拟父子”政治关系的阐释——认识家长式传播体制的基点
四 中国古代王朝家长式政治传播的几种表现
(一)君主诏告的家长式语气、姿态
(二)宗法—谏议—教化
(三)宗法家长制之下的中国古代王朝的言论政策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