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中国地方政府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对于这块似乎神秘而又重要的领域,中国学者们几乎一直对它熟视无睹。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改革开放拉开帷幕以后,学术界才开始较为系统地研究它,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20世纪末以来,中国地方政府研究呈现出一片欣欣向上的繁荣景象。事实上,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全世界所瞩目。探索30年来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历程,反思目前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所处的新的拐点,对于丰富政治学理论、充实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体系,推动中国地方政府体制进一步改革,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苏州大学地方政府研究所是中国学术界研究地方政府领域中的一个重镇。苏州大学原名东吴大学,早在1906年,东吴大学就创办学术性刊物《东吴月报》,当时的办学宗旨是“注重学业,培养品格,树立优良学风,提倡服务精神”,校训是“为社会创造完美人格”。1929年8月,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将校训改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东吴大学校训至今仍极具时代意义: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东吴大学的法学教育在国内独领风骚,享誉海内外,盛时之际,有“南东吴,北朝阳”、“法官出朝阳,律师出东吴”之说,被誉为“培养中国近代法律家的摇篮”。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东吴大学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政治、法律学者和知名人士,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董寅初、赵朴初、谈家桢、王宠惠、董康、杨铁梁、王绍堉、倪增嗷、梅汝枋、吴德熊、李浩培、吕光、桂裕、丘汉平、张志让、查良鉴、查良镛(金庸)、盛振为、何世桢、马汉宝、姚淇清、陈霆锐等,都辈出东吴。1952年,东吴大学因院校调整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改名为苏州大学(Suzhou University)。1999年台北市东吴大学学人来访,接受建议,将译名改为Soochow University,这就与台北市的东吴大学译名相同。苏州大学地方政府研究得东吴文化传统之锐气,延东吴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与脉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较早起步。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刚刚成立之际,我们就着手进行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全国著名学者、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顾问丘晓教授为此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时任系主任的薛守贤教授与学者周海乐教授,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与理论铺垫。1987年,付大友、朱昌宁等编写《行政管理学导论》在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属国内最早的专业教材之一。次年,教育部批准苏州大学设立行政管理专业,并于当年招生。1990年薛守贤主编“行政管理学丛书”(内含《行政学概论》、《社会调查与统计》、《管理心理学》等),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薛守贤编著《行政决策个案研究——江苏吴江行政纪实》,由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钱振明等编写《比较行政学》,于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苏州大学增设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同年,沈荣华著《中国地方政府规章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乔耀章编著《行政管理学》(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钱振明著《苏南乡镇政权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沈荣华著《现代法治政府论》(华夏出版社出版)、乔耀章著《政府理论》(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芮国强等著《组织行为学》(南方出版社出版)。2004年,付大友等著《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沈荣华著《中国地方政府学》与《地方政府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芮国强、乔耀章著《行政哲学基本问题:探索与对话》(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吴声功著《服务型政府的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四本专著公开出版。2008年,沈荣华、钟伟军著《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创新路径研究》、黄建洪著《公共理性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政府能力研究》、余敏江著《政府管理改革的新视界:当代公共管理与宪政关系研究》、赵康著《管理咨询在中国:现状、专业水平、存在问题和发展战略》等四本专著作为丛书的一部分,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同年,张劲松著《政府关系》,于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金太军则随身带来了一套由他2005年主编的《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与社区治理丛书》(内含《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行政腐败解读与治理》、《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公共政策执行梗阻与消解》、《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调谐》、《乡镇机构改革挑战与对策》、《重大政策剖析与反思》)。苏州大学地方政府研究得东吴文化传统之灵气,其研究团队的理论研究各具特色,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沈荣华教授注重法治政府与地方政府研究,博士生导师金太军注重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博士生导师乔耀章教授注重政府理论研究,博士生导师钱振明教授注重比较行政学与城市管理研究,博士生导师赵康教授注重公共管理学研究,博士生导师王俊华教授和葛建一研究员注重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研究,傅大友教授和芮国强副教授注重行政管理基础理论研究,袁勇志教授注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研究,严金泉副教授注重土地资源管理研究。再加上李丽红、周军华、张晨、龚咏梅、宋煜萍、施从美、沈承诚等一批年轻学者开始崭露头角,苏州大学公共管理研究团队在继续成长。他们中大多数学术成果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很多学术观点被学术界其他同人反复引用,有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多次转载。近几年来,我们共申请获得七项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公关项目,整个团队在国内同类学科领域处于前沿。苏州大学地方政府研究得东吴文化传统之朝气,也独占苏州地域区位之优势。苏州大学地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苏南地方政府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创新经验,为我们研究地方政府提供了素材与方便。例如:昆山市发展的成功模式;苏州市政府积极开展服务型政府的探索;苏州市各区政府积极推动“幸福社区”、“改革社区”、“社区创新”的努力;无锡市政府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等等。这些尝试既为全国地方政府管理的创新提供了参照,又为我们研究地方政府管理提供了一个很高的平台。何况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组织者、调控者和服务者,承担着推动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主导角色。地方政府能不能在中央适度集权下,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制定出适合各地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在竞争中给予整合,在合作中提供指导,在发展中进行协调,这对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研究中国发展模式提供了直接的数据与案例。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时期,一方面必须制约政府权力的运作空间与模式;另一方面为了又好又快的建设与发展,还必须巩固政府的主导地位。这就突显出中国研究政府管理、特别是地方政府管理的特殊价值与意义。当前,地方政府研究的侧重点是政府体制改革与自主创新,这是一个大课题。本丛书只是中国学界众多地方政府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的研究,目的旨在试图提供某些对实践探索的理论思考,其中,有思想火花与创新亮点,但是,错误缺点也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学者指正,也恳请读者批评。本丛书得以问世,得到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批准号:06JZD0033)《地方政府改革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资助,也得到了苏州大学“211工程”项目的资助以其政治与改革管理学院的重视,尤其是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领导与编审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我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诚挚的感谢!沈荣华2008年7月
全部显示∨
余敏江(1977—),江西九江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苏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参与国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其他项目9项,合著著作5部,参编教材4部,在《中国行政管理》、《江苏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新思路》转载或被《新华文摘》摘目。主要研究方向是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及政治哲学。
全部显示∨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一 选题的背景
二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一 研究的思路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一 研究的内容
二 主要创新
第二章 当代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概念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几种理论范式一 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及其局限
二 新公共行政范式的兴起及其影响
三 新公共管理范式及其局限
第二节 当代公共管理兴起的理论与社会实践背景一 当代公共管理兴起的理论背景
二 当代公共管理兴起的社会实践背景
第三节 当代公共管理的内涵、本质和根本性问题一 当代公共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二 当代公共管理的根本性问题
第三章 宪政基本理论评析第一节 宪政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宪政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一 宪法与宪政
二 宪政与民主
三 宪政与限政
第三节 宪政的理论基础一 基督教精神与宪政
二 自然法理论与宪政
三 契约论与宪政
第四章 公共管理与宪政关系溯源第一节 从“无宪法即无行政”到“行政游离于法”
第二节 行政国家的出现与宪政模式的变迁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与宪政基础论的重构
第五章 公共管理与宪政的逻辑关联第一节 公共管理与宪政的共同性一 公共管理价值与宪政价值相契合
二 公共管理与宪政对公共生活调整的范围有重合
三 公共管理与宪政的实践功能相类同
第二节 公共管理与宪政的相关性一 宪政文明的发展程度规定了公共管理范式演变的可能范畴
二 宪政从原则上规定了公共部门公共权力的性质和规模
三 公共部门行使公共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宪法中的公共权力意志
四 公共管理必须在宪政平台上运作时才能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三节 公共管理与宪政的差异性一 公共管理与宪政在原则上的差异性
二 公共管理与宪政在制度上的差异性
第六章 公共管理与宪政的相互作用第一节 良好的公共管理对宪政的积极影响一 良好的公共管理能明确反映和实践宪政的原则和规范
二 良好的公共管理能维系和稳固宪政秩序
三 良好的公共管理能推动宪政的发展
第二节 不良的公共管理对宪政的消极影响一 公共管理“公共性”不足对宪政的消极影响
二 公共管理“管理性”不足对宪政的消极影响
第三节 宪政对公共管理的积极回应一 宪政能防止和制约公共管理中公共权力的滥用
二 宪政解决了公共决策机制如何健全的问题
三 宪政为公共管理划定了最适合的作用范围
四 宪政能最终促进当代公共管理的良性发展
第四节 宪政对公共管理的消极回应一 宪政对公共管理的宪政诉求不能及时回应
二 宪政对公共管理偏离宪政的倾向不能有效约束
第七章 公共管理与宪政的良性互动:宪政主义公共管理探究第一节 构建宪政主义公共管理的必要与可能一 支撑宪政主义公共管理范式的理论基础
二 宪政主义公共管理产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二节 宪政主义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一 代表公民权精神
二 公正与社会平等
三 法治
四 效率
第三节 宪政主义公共管理的体制安排一 多中心的治理结构
二 交叠管辖的管理权限
三 程序性正当的规则体系
第四节 宪政主义公共管理的运行样态一 被动主义的行政立法
二 民主主义的行政决策
三 规则主义的行政执行
四 人本主义的行政沟通
第八章 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与公共管理创新的再思考第一节 推进中国宪政建设:基本理念与路径选择一 中国宪政建设的基本理念
二 中国宪政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二节 走向宪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公共管理发展的实践一 确定治道变革的总方向
二 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 积极变革政府治理方式
四 不断完善政府管理制度
第三节 坚守宪政之规制与导引:中国公共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一 公共选择视角的考察
二 制度供给视角的考察
三 公正观念视角的考察
第四节 宪政规制与导引的中国公共管理之具体形态一 是政府真正履行代理人职责执行公众意志的公共管理
二 是政府和公民平等协商与合作的公共管理
三 是公共权力既受到制约、又受到保障的公共管理
四 是既能实现充分的民主参与、又能高效率和高效能运行的公共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