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政府管理改革的新视界:当代公共管理与宪政关系研究

纸书售价: 26.0 纸书定价:¥26.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的思路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
一 研究的内容
二 主要创新
第二章 当代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概念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几种理论范式
一 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及其局限
二 新公共行政范式的兴起及其影响
三 新公共管理范式及其局限
第二节 当代公共管理兴起的理论与社会实践背景
一 当代公共管理兴起的理论背景
二 当代公共管理兴起的社会实践背景
第三节 当代公共管理的内涵、本质和根本性问题
一 当代公共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二 当代公共管理的根本性问题
第三章 宪政基本理论评析
第一节 宪政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宪政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一 宪法与宪政
二 宪政与民主
三 宪政与限政
第三节 宪政的理论基础
一 基督教精神与宪政
二 自然法理论与宪政
三 契约论与宪政
第四章 公共管理与宪政关系溯源
第一节 从“无宪法即无行政”到“行政游离于法”
第二节 行政国家的出现与宪政模式的变迁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与宪政基础论的重构
第五章 公共管理与宪政的逻辑关联
第一节 公共管理与宪政的共同性
一 公共管理价值与宪政价值相契合
二 公共管理与宪政对公共生活调整的范围有重合
三 公共管理与宪政的实践功能相类同
第二节 公共管理与宪政的相关性
一 宪政文明的发展程度规定了公共管理范式演变的可能范畴
二 宪政从原则上规定了公共部门公共权力的性质和规模
三 公共部门行使公共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宪法中的公共权力意志
四 公共管理必须在宪政平台上运作时才能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三节 公共管理与宪政的差异性
一 公共管理与宪政在原则上的差异性
二 公共管理与宪政在制度上的差异性
第六章 公共管理与宪政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良好的公共管理对宪政的积极影响
一 良好的公共管理能明确反映和实践宪政的原则和规范
二 良好的公共管理能维系和稳固宪政秩序
三 良好的公共管理能推动宪政的发展
第二节 不良的公共管理对宪政的消极影响
一 公共管理“公共性”不足对宪政的消极影响
二 公共管理“管理性”不足对宪政的消极影响
第三节 宪政对公共管理的积极回应
一 宪政能防止和制约公共管理中公共权力的滥用
二 宪政解决了公共决策机制如何健全的问题
三 宪政为公共管理划定了最适合的作用范围
四 宪政能最终促进当代公共管理的良性发展
第四节 宪政对公共管理的消极回应
一 宪政对公共管理的宪政诉求不能及时回应
二 宪政对公共管理偏离宪政的倾向不能有效约束
第七章 公共管理与宪政的良性互动:宪政主义公共管理探究
第一节 构建宪政主义公共管理的必要与可能
一 支撑宪政主义公共管理范式的理论基础
二 宪政主义公共管理产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二节 宪政主义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
一 代表公民权精神
二 公正与社会平等
三 法治
四 效率
第三节 宪政主义公共管理的体制安排
一 多中心的治理结构
二 交叠管辖的管理权限
三 程序性正当的规则体系
第四节 宪政主义公共管理的运行样态
一 被动主义的行政立法
二 民主主义的行政决策
三 规则主义的行政执行
四 人本主义的行政沟通
第八章 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与公共管理创新的再思考
第一节 推进中国宪政建设:基本理念与路径选择
一 中国宪政建设的基本理念
二 中国宪政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二节 走向宪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公共管理发展的实践
一 确定治道变革的总方向
二 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 积极变革政府治理方式
四 不断完善政府管理制度
第三节 坚守宪政之规制与导引:中国公共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一 公共选择视角的考察
二 制度供给视角的考察
三 公正观念视角的考察
第四节 宪政规制与导引的中国公共管理之具体形态
一 是政府真正履行代理人职责执行公众意志的公共管理
二 是政府和公民平等协商与合作的公共管理
三 是公共权力既受到制约、又受到保障的公共管理
四 是既能实现充分的民主参与、又能高效率和高效能运行的公共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