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市场伦理的逻辑证立与治理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认为,有效的基于个体自由基础上的市场机制,必须有一定的道德秩序予以支持。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秩序,以保障和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健康发展,约束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市场经济和道德秩序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市场经济对道德秩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必然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公平、择优、诚实、守信的道德秩序;另一方面,道德秩序对市场经济又有反作用,良好的道德秩序可以促进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市场秩序的形成,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反之,则会使市场秩序出现混乱,最终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这些年,当人们每每谈及经济领域内的道德问题时却叹气连连。“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地沟油事件”、“楼倒倒事件”等,具体生活领域中的行业暴利、食品安全、分配不均、诚信缺失,致使道德领域出现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现象,不仅引得人们牢骚满腹,而且也在事实上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诚信缺失为例,据《中国质量报》2011年4月14日报道,我国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GDP的10%—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说,中国由于信用问题造成的市场交易无效成本,已占到GDP的10%左右。其最严重的后果是,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基础,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因此,研究如何治理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诸多道德失范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识和化解当前突出的道德问题,不是属于意识形态的道德本身所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从较为根本的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领域来探讨和解决。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治理,需要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突出道德问题,通过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以及全体公民等多主体的参与合作,制定出治理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和消除。然而,在我们急于研究道德治理之前,我们必须认识清楚几个问题:什么样的道德秩序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这种道德秩序是如何产生并运行的?这种道德秩序的运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此,这又回到了伦理学的几个元命题:道德产生的根源、本质及其运行机制机理。作为当代科技哲学主流的实证主义的科学观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它的陈述在逻辑上是有效的;第二,它的结论在经验上是可以验证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西方学者一方面广泛采用数理方法来对市场经济中的公平、诚信(合作)等经济伦理进行逻辑推理以寻求“逻辑自洽”;另一方面还大量采用实验方法来对经济伦理进行经验实证。前者是基于理性主义的认识,而后者则是基于经验主义的传统。由此则产生了新实证主义经济伦理学。新实证主义经济伦理学是现代西方运用逻辑实证主义原则研究市场经济道德现象的一种伦理学派和思潮。它把伦理学的对象归结为道德语言,并且只局限于对道德进行逻辑和语言分析。新实证主义论证道德合理性的途径是:只要道德判断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符合公认的传统习俗和规范,就是可被证实的、合理的,并认为日常的个别的道德命令可以用一般的、具有普通性质的原则来论证。对市场经济进行道德证立的学者不仅有经济学家约翰·哈萨尼、肯·宾默尔、丹尼尔·卡尼曼、马修·拉宾、理查德·泰勒、弗农·史密斯、罗伯特·阿克斯罗德和恩斯特·费尔,有道德哲学教授大卫·高德、大卫·萨利、克里斯蒂娜·比切利、德雷克·帕菲特,还有以人类行为为研究对象、旨在统一整个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桑塔菲学派的赫伯特·金迪斯、萨缪·鲍尔斯等人。他们除了共同运用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来对人类道德决策行为进行逻辑推理与经验演绎,还有一个共同点就在于几乎都赞成道德是自然演化的产物。“真正支配我们行为的道德法则是由很多要素构成的,包括本能、习俗,以及那些比传统学术的理解更为世俗同时更复杂得多的惯例。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都被演化的力量——有社会性的也有生物性的——所型塑。如果有人想通过寻求怎样提高‘善’或者保持‘正当’来研究这些法则,是行不通的。相反,他必须追问这些法则是怎样演化的,以及为什么可以继续存在下去。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把道德视为一门科学去研究。”[英]肯·宾默尔:《自然正义》,李晋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因此,西方市场经济道德治理思想的主线则在于对制度正义的追寻。此外,卡尼曼、拉宾、费尔等学者还将公平等道德因素作为影响市场经济运行的变量,加入到建立的经济模型中,分析并测算“不公平厌恶”等道德心理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显然,通过对西方现代经济学伦理思想加以梳理,我们可以得到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治理的理论资源。《西方经济伦理的实证研究——基于数理逻辑与演化实验的视角》一书系统研究了现代西方新实证主义视域下博弈论制度分析学派的经济伦理思想,跟踪了经济伦理思想的最新进展,对现代西方新实证主义经济伦理思想进行了梳理,希望有助于读者了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全貌,为同行研究者提供研究借鉴,在现实上为社会主义市场伦理的逻辑证立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当然,本书对新实证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还只是初步的,有些问题尚需要进一步思考、完善和深化。
全部显示∨
第一章 西方经济伦理研究的实证方法第一节 西方经济伦理研究的数理方法一 基本概念
二 西方经济伦理数理方法的渊源
三 西方经济伦理数理方法的运用
四 评价与借鉴
第二节 西方经济伦理研究的实验方法一 西方经济伦理实验方法的运用
二 西方经济伦理实验方法的哲学基础
三 评价与借鉴
第二章 自然正义——宾默尔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第一节 现代公正理论的提出一 罗尔斯的公正理论
二 哈萨尼的公正理论
三 高德的公正理论
第二节 宾默尔经济思想的伦理内涵一 移情与移情偏好
二 生存博弈与道德博弈
三 自然演化的正义
第三节 宾默尔经济伦理思想的哲学渊源
第四节 简评
第三章 博弈与演化——阿克斯罗德的合作理论研究第一节 合作问题的发展历程一 囚徒困境
二 囚徒困境引发的哲学伦理学议题
三 合作问题研究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合作的演化——阿克斯罗德的合作思想一 合作博弈理论的实验①
二 合作博弈理论的证明
三 合作博弈理论的扩展
四 结论
第三节 简评
第四章 同情与合作——萨利的合作理论研究第一节 同情心与心理距离
第二节 萨利合作理论实验
第三节 简评一 萨利合作理论的局限性
二 萨利合作理论的意义
第五章 桑塔菲学派的利他行为理论研究第一节 利他行为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亲缘利他与互惠利他
第三节 纯粹利他的实验解释一 纯粹利他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二 纯粹利他行为的强互惠模型①
三 强互惠理论的数理仿真实验
第四节 简评
第六章 比切利的非主流社会规范理论研究第一节 非主流社会规范的概念及研究概况
第二节 非主流社会规范的一般证明一 模型假设
二 模型分析
三 实验结果
四 非主流社会规范的背离
第三节 简评一 比切利和吉隆福井模型的政策含义
二 比切利和吉隆福井模型的意义
第七章 卡尼曼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第一节 卡尼曼经济伦理思想的心理学基础及其伦理内涵一 禀赋效应
二 锚定效应
三 “利”“害”的价值判断
第二节 卡尼曼对“经济人”假设的“背叛”
第三节 卡尼曼的效用主义伦理思想一 卡尼曼对期望效用理论的证否
二 体验效用与客观幸福
三 收入与幸福的关系
第四节 简评
第八章 拉宾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第一节 拉宾经济伦理思想的心理学基础及其伦理内涵一 小数定理
二 “远”“近”的价值判断
第二节 拉宾的公平理论一 公平博弈与公平均衡
二 公平对福利的影响
第三节 拉宾的效用主义伦理思想一 对风险的价值判断
二 对福利的价值判断
第四节 简评
第九章 泰勒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第一节 泰勒经济伦理思想的心理学基础及其伦理内涵一 心理账户
二 “得”“失”的价值判断
第二节 泰勒的人类行为“三个有限性”的思想一 有限理性
二 有限意志力
三 有限自利
第三节 泰勒的效用主义伦理思想
第四节 简评
第十章 史密斯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第一节 史密斯的价值诱导方法
第二节 史密斯的生态理性思想
第三节 简评
第十一章 费尔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第一节 费尔的公平思想一 公平偏好与不公平厌恶
二 公平意图与公平结果
第二节 费尔的互惠理论
第三节 道德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第四节 遵守社会规范的神经机制一 脑激活对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效应
二 脑激活不会改变人们对公平感的认识
第五节 简评
第十二章 演化伦理学第一节 道德起源的逻辑理路一 道德与宗教信仰
二 道德与理性选择
三 道德演化与自然选择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与普世价值
第三节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