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系统哲学的探索与研究

EXPLORATION AND STUDY OF SYSTEMS PHILOSOPHY

纸书售价: 60.0 纸书定价:¥75.0 电子书售价: 30.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系统哲学的含义
一 西方学者的观点
二 中国学者的观点
第二节 系统哲学的特征
一 系统科学基础
二 唯物倾向
三 辩证观点
四 整体思想
五 以系统为中心
六 在必然性和偶然性上的新见解
七 对传统目的论的改造和突破
八 综合性
九 实践性
第三节 系统哲学的研究对象
一 系统
二  系统的分类
三 系统的基本特征
四 系统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 学习系统哲学的意义
一 学习系统哲学,有利于世界观的转变
二 学习系统哲学,有利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三 学习系统哲学,可以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四 学习系统哲学,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五 学习系统哲学,可以为实践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系统哲学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系统思想
一 《周易》的系统思想
二 孔子的系统思想
三 老子的系统思想
四 孙子的系统思想
五 中医中的系统思想
六 董仲舒的系统思想
七 周敦颐的系统思想
八 朱熹的系统思想
第二节 西方历史上的系统思想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想
一 马克思的系统思想
1.生产和消费
2.生产和分配
3.生产和交换
4.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1.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2.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3.人是类存在物
4.人是社会存在物
5.个人是现实中的个人
6.个人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
7.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的私人特质和社会特质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3.货币的“观念的”一面和物质性的一面
4.机器的在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二 恩格斯的系统思想
1.自然界的事物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类的各种认识现象也是互相联系的
3.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是相互联系的
1.自然界可以分割成各种不同的层次
2.物质运动可以划分为各种不同形式
3.思维领域也存在各种不同层次
1.要素若脱离系统,就不具有原来的质了
2.系统和构成它的要素在质上是不同的
3.系统中某一要素的变化,要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
4.系统不等于它的要素的低级组合
5.由质上相同的要素构成的两个系统,由于各要素的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质态
6.某一要素落入不同的系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7.要素之间作用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系统质
8.要素在组织程度上的差别,可以使系统出现不同的质态
9.由不同要素构成的两个系统,随着要素在量上和组织程度上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关系
1.物体的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2.一切运动都存在于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中
3.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三 列宁的系统思想
1.人的认识是一个过程
2.认识的过程是无限的
3.人的认识过程可分为各种不同层次
1.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统一
四 毛泽东、邓小平的系统思想
1.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世界观
2.多要素的分析方法
3.“十个指头”的具体工作方法
4.重视全局或大局的思想
1.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2.一分为多的思维方式
3.共存、协调的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
4.对全局或大局的强调
第三章 系统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系统哲学的产生
1.系统的普遍性
2.系统的类型
3.系统的竞争
4.系统的果决性
5.系统的同型性
1.透视论
2.心身问题
1.人类的本质
2.主动人格系统
3.符号世界的二重性
4.人类社会的规律
第二节 系统哲学的发展
一 拉兹洛的系统哲学
(一)系统哲学产生的必然性
(二)建立系统哲学的方法
(三)系统哲学的内容
二 邦格的系统主义哲学
三 拉波波特的一般系统论
1.分析—整体方式
2.描述—规范方式
3.两类方式的整合
4.对整体论和分析法的辨误
5.分析方式和整体方式之间的“概念渗透”
第三节 系统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一 系统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二 系统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三 苏联的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四 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在中国传播的重要事件
第四节 系统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系统哲学
1.系统
2.系统是相对独立的“开放式”系统
3.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4.系统论原理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5.系统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实践需要的 必然产物
6.系统论的产生有着难以低估的哲学意义
7.系统论是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中间层次
1.为辩证唯物主义提炼新的哲学范畴提供素材
2.为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现代自然科学基础
3.为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验工具
4.为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精确化创造了条件
二 对系统哲学某一方面的研究
三 对系统科学中哲学问题的研究
1.合作与竞争
2.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3.矛盾学说中的同一性
1.系统中介论
2.新质取代旧质是一个选择过程
3.整合是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
四 钱学森在系统哲学方面的创新观点
五 系统哲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物质系统论
2.意识系统论
1.系统哲学的基本概念
2.系统哲学的基本理论
3.系统哲学方法论
4.系统哲学与元哲学
六 乌杰的系统哲学及其系统哲学体系的建立
1.差异不是矛盾
2.解决差异的方法是协同或者协调,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是一种普通的客观存在
3.解决矛盾的方法也需要协调
第四章 系统哲学的整体观、层次观、发展观
第一节 系统哲学的整体观
一 系统整体观及其表现形式
二 后现代的有机整体观
1.所有原初的个体都是有机体
2.整个宇宙包含于它的每一部分之中
3.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
4.事物不能够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分离出去
5.分子是一种生态系
6.在一个生命有机体中有两类原因在起作用
7.现实中的一切单位都是内在地联系着的
1.心身等级结构
2.心身相互作用
(二)几点看法
第二节 系统哲学的层次观
一 系统的等级层次观
(一)宇宙演化的等级层次性
(二)物体的等级层次性
(三)认识的等级层次性
(四)等级层次间的相互作用
(五)等级层次的有序性
(六)等级层次对质的作用
二 系统等级层次观的新发展
(一)戴维斯的等级层次观
1.生命不能归结为生物体的构成成分特性
2.生命的奥秘在原子的缔合模式里
3.整体大于其部分的总和
4.部分层面和整体层面的辩证统一
5.整体行为是不能根据组成该整体的部分来理解的
6.精神和肉体属不同层面
7.精神和肉体的关系
8.精神是一个整体概念
9.精神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10.“波—粒”二象性
11.时间的对称破缺
(二)对戴维斯等级层次观的评价
第三节 系统发展观
一 系统发展观的机制及其形式
(一)发展的多种含义
(二)发展的哲学含义
(三)发展的机制
(四)发展的形式
(五)发展与运动、变化、质变等的关系
二 系统发展的关节点在和谐
三 系统发展中和谐与共存等诸范畴的辩证关系
第五章 系统哲学的规律
第一节 系统质
一 系统质与要素
二 系统质与结构
1.自然的结构变化
2.人工的结构变化
三 系统质与环境
四 系统质与系统演化
第二节 系统质的层次性
一 要素质
二 系统质
1.社会系统质是以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为基础的
2.社会系统质超越了自然要素质和人工要素质
3.社会系统质可以是一种脱离具体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精神存在
4社会系统质所依附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是相同的,但随着人们 的主观感觉的变化,它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5.社会系统质在相同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情况下,却表现为不同的性质
6.同样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落入不同的社会系统,会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系统质
第三节 系统质的外在规定性
一 系统质的外在规定性
二 系统质外在规定性的历史考察
三 系统质外在规定性的具体表现
四 肯定系统质外在规定性的意义
第四节 从系统的角度看质量互变规律
一 系统的量变
二 系统的质变
三 系统质变的形式
四 系统质变与系统控制力
第六章 系统哲学的认识论
第一节 系统质的主体性
第二节 认识系统质的复杂性
一 用分析方法无法认识系统质
二 系统科学为认识系统质提供了新的方法
三 系统科学方法的局限性及其各种方法的融合
第七章 系统哲学的应用
第一节 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系统分析
一 人是自然存在物
二 人是类存在物
三 人是社会存在物
四 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几点看法
第二节 战略研究中的系统思维
一 战略的含义及其结构
1.前提
2.结构
3.要素
二 古代战略问题与系统思维
1.分水“鱼嘴”
2.“飞沙堰”
3.“宝瓶口”
三 现代战略研究与系统思维
1.系统模型方法
2.系统分析——系统工程方法
3.系统优化法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