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对主流科学哲学发起了挑战,对科学技术研究(STS)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的非难和抨击。王阳博士的这部著作,研究的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科学哲学界对SSK所做的批判。记得十年前,我曾经期待王阳能够揭示科学哲学界对待SSK的整体态度。由于SSK本身发展很快,观点多样复杂,再加上不同的科学哲学家的思想各成体系,因此,系统研究科学哲学家对于SSK的批判,是一项有难度的工作。于是,我和王阳达成共识,他的工作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分别分析不同科学哲学家的观点。第二步,将这些科学哲学家们的观点整合起来,整体呈现科学哲学界对SSK的批判态度。王阳在8年前完成了博士论文。在博士论文中,他分别梳理了劳丹、拉图尔、邦格和库恩四位科学哲学家对科学知识社会学进行的批判。作者认为,这四位学者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批判,分别反映了新历史主义、社会建构论、科学实在论和老历史主义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批判态度,透视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内在缺陷。这篇博士论文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奠定了本书的基础。王阳博士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南开大学任教。他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更为广泛地解读了文献,更加深入地研究了科学哲学家们对SSK的批判和反击。经过这个阶段,他突破了对四位科学哲学家观点分别理解的局限,按照论题重新梳理了科学哲学家们对SSK的批判,完成了第二个阶段的任务,形成了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这部著作综合性地研究了科学哲学家们在批判SSK的过程中表达的思想,展现了他们力图把科学观拉回理性主义道路的集体努力。这部著作有助于我们从不同学科和立场理解科学知识社会学,有助于在新的学术背景下理解科学哲学的一些既有观点和视角,有助于从新的方面进一步理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事业。现在,人们谈到科学时关注的往往是表达、修辞、说服、建构。这当然很重要。但是,科学追求的不仅仅是科学作品作者的利益。对科学的研究,特别是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史研究工作,其价值部分来自这些研究自身的学术独特性,也部分地来自科学价值向这些元科学领域的传递。如果我们看不到科学理性追求真理的一面,我们就看不到科学的灵魂、目标和价值,而我们对科学的研究也就失去了灵魂、目标和价值。进一步说,如果没有理性,我们都只顾自己的表达、修辞、说服和建构,我们的研究岂不成了自说自话无人倾听的无聊游戏?这就好像我们研究一个人,只看他的服饰和发型,岂不荒唐?本书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新研究视角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好知识的基础必定颠覆,传统视角一定无效。任定成2012年7月7日于加拿大蒙特利尔
全部显示∨
王阳
男,湖北武汉人,1975年8月生。1994至1998年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习,本科毕业;1998至2000年在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哲学专业学习,硕士毕业;2000至2003年在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专业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今,在南开大学工作。现为哲学院科技哲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著述包括《摩西低桥与技术产品政治性》和《论美国科学不端行为定义的历史演进》。
全部显示∨
导论 回击越界之敌——哲学家的防守与反击一 涉足科学认知内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新进路
二 社会建构替代理性建构——强纲领的学术扩张
三 防御性进攻——捍卫不可逾越的学术底线
四 小结
第一章 切断通向社会学解释的道路——迪昂-奎因论点的再解读一 迪昂-奎因论点批判的实质——奎因强论点批判
二 不充分决定的三层内涵均无法导致社会学解释——从劳丹的解读看
三 逻辑的无限可能性不等于实际的现实——从布朗的观点看
四 小结
第二章 动摇社会学解释的根基一 社会因素与科学内容:不存在因果性关系
二 顾此“社会”而失彼“自然”——忽视客观性的社会学解释
三 社会学解释:伪科学的解释模式
四 小结
第三章 捍卫科学的理性文化形象一 人文学者的越界:科学人文从分裂到战争的根源
二 合理性的多元文化内涵——以非洲阿赞德人的毒药神谕为中心
三 文化世界的客观知识与真理知识
四 小结
第四章 建设性的批判发展方向——库恩晚年的批判与自我重思一 社会学解释批判与科学哲学的历史反思
二 库恩理论到社会学解释的可能路径
三 库恩晚年“知识进化”的新探索——以科学革命是否连续为中心
四 语言结构的无交叠原则(non-overlap principle)——库恩晚年的“可通约性”新理解
五 “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学”与科学认识论
六 小结
第五章 关于这场批判的进一步反思一 理性建构与社会建构的方法论差异——以“实验者回归论点”为中心
二 批判与重申:科学合理性理论的当代哲学主流
三 社会规则与自然规律:和而不同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