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经过认真修改而最后定稿的。该书的写作与出版得到了多方面的鼎力支持。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恩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宗教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我有幸于2001年考上他的博士研究生,经过其悉心指导,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学术研究园地——当代英美基督教哲学。由于我在南开大学哲学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曾经接触过当代英美语言分析哲学的背景,赵老师对我“量体裁衣”,鼓励我对当代美国著名的宗教哲学家普兰丁格做点研究,并特别希望我侧重其宗教认识论领域进行思索。为了使我尽快地熟悉普兰丁格的有关思想,赵老师还特意让我参与了普兰丁格最新出版的《基督教信念的知识地位》一书的部分翻译工作。可以说,无论是从论文题目、框架和大纲的确定,还是对我初稿的调整、修改和定稿,都凝聚着赵老师的汗水和心血,使我受益菲浅。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没有导师的谆谆教诲,就不可能有此书的写作与问世。其次,非常感谢国内外多位专家和学者对我在治学道路上的提携与帮助。加拿大维真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许志伟教授为我提供了前往温哥华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利用那里的先进教学设备和馆藏图书,使我查阅到了大量的有关普氏的原著、论文及研究性的资料,在加拿大学习与研究的半年时间,为本书的构思与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老师对我们这批来自国内不同高校的博士生们要求很严,要求我们逐一介绍自己的研究计划和论文大纲,并接受大家的品头论足。针对我的博士论文提纲,许老师提出了许多难能可贵的意见和忠告。同样,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宗教学系张志刚教授与邢滔滔副教授也为我的论文倾注过大量的心血,不论是在论文的选题和开题阶段,还是在论文的预答辩和正式答辩阶段,都给予过认真、严肃、全面的批评指正,使我的研究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此外,我的论文还得到过以下诸位老师的教诲与指点。他们是:北京大学的靳希平教授、孙尚扬教授、徐龙飞副教授、沙宗平副教授、徐凤林副教授、李超杰副教授等;清华大学的王晓朝教授和王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李秋零教授以及北大客座教授、美国宗教哲学家斯图沃德(Melville Y.Stewart)老师。在此,谨向各位老师表达我最诚挚的感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普兰丁格教授本人对我的研究工作给予过十分热心的帮助。由于他的著述较多、时间跨度较长且发表在不同的杂志或刊物上,使得全面收集相关材料的工作遇到不小的阻力与麻烦。当我通过电子邮件与其联系以后,得到了他的及时答复,并惠寄给我一些尚未发表的新作,使得本书的研究工作锦上添花。在2004年10月19—21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宗教学系联合举办的第十届中美哲学和宗教学国际研讨会上,我有幸与普兰丁格教授面对面地讨论与交流,并得到了他的签名赠书。这里,我要十分感谢北京行政学院的关心与支持。正是学校的宽松环境和对学术著作出版给予资助的优惠政策,才使本书得以最终付梓。同时,也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领导与编辑们,他们为本书的正式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与汗水。最后,我还要万分感谢我的父母、妻子和儿子。正是由于得到他们的爱护、理解和帮助,才使我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三年时间顺利地通过了艰辛的博士研究生的学习与论文答辩。我的父母年事已高,但是为了我的学习和工作,他们尽量不打扰我,还经常给予我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我的妻子工作繁忙,但是在我攻读博士生期间,特别在我前往加拿大进修学习期间,默默地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劳动和对儿子的悉心教育,使我得以安心地在异国他乡从事学习与研究。此外,我的妻子还是我的著作的“第一读者”和“校对员”,她及时纠正了我论文中的一些笔误和表述模糊之处。我深信,当代西方哲学认识论领域有大量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东西,只有不断辛勤地耕耘与探索,才能促进哲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在此,仅以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一句话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梁骏2006年1月19日于北京
全部显示∨
梁骏 北京人,1959年出生。现北京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主任。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宗教学系,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年以来一直从事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和加拿大UBC大学维真学院访问学者。主要学术论文有:《塞尔的语言哲学》、《皮亚杰的客体思想及其意义》、《试论普兰丁格宗教认识论的基本特征》等。
全部显示∨
说明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 导论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思路与框架
第二部分 批判第一章 溯本求源一 写书的缘由
二 混乱的原因
三 靠理性生活
四 启示的作用
第二章 经典模式一 表现形式
二 现代延伸
三 主要问题
第三章 合理性一 亚里士多德的合理性
二 恰当功能的合理性
三 理性衍生的合理性
四 手段—目的合理性
五 实践的合理性
六 道义论的合理性
第三部分 建立第四章 担保一 担保的提出
二 担保的内容
三 担保的深化
第五章 A/C模型一 基本规定
二 核心内容
三 主要特征
第六章 罪与认知一 罪的本性
二 罪对认知的影响
三 罪与怀疑论
第七章 扩展的A/C模型一 信仰的含义
二 认知的更新
三 理智与意志
第四部分 回应第八章 弗洛伊德一 弗洛伊德的批评
二 弗洛伊德批评的实质
三 再论弗洛伊德的批评
第九章 多元论与排他论一 排他论的限定条件
二 道德任意性的指控
三 宗教多元论的作用
第十章 后现代主义一 后现代主义与基督教信念
二 两种观点的考察
三 后现代主义是认知能力的障碍
第五部分 评价一 思想演变
二 理论渊源
三 基本路径
四 主要特色
五 个人局限
六 结束语
参考资料
后记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