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产业组织评论.2014年.第1辑:总第17辑

纸书售价: 24.0 纸书定价:¥30.0 电子书售价: 12.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论文] 消费者绿色偏好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一 引言
二 定义界定及环境政策的相关文献
(一)绿色产品及绿色偏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消费者参与污染减排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意识尚未完全建立
(二)法律与监管不健全
(三)第三方协调作用发挥不充分
四 污染减排中消费者绿色偏好作用的模型分析
(一)绿色偏好对环境外部性的削弱作用模型
(二)绿色偏好与其他环境政策的结合应用
五 结论与政策意见
(一)加强宣传教育,培育绿色偏好的时尚观念
(二)政策鼓励引导,激励绿色需求的内外动力
(三)创新产品服务,满足绿色消费的实际供给
(四)协调行业管理,挥发绿色产业的成长潜力
基于买方势力的产品安全水平博弈模型分析
一 引言
二 相关文献综述
三 模型建立
(一)问题描述
(二)模型假设
(三)模型参数
(四)模型建立
四 模型求解
五 数值分析
六 结论
制度网络结构及其效应研究——兼论中国产业政策的结构特征及改革启示
一 制度网络结构的构成
(一)制度结构的研究综述
(二)复杂网络理论的研究综述
(三)“制度网络结构”的提出
1.节点制度
2.连接制度
3.节点制度与连接制度的比较
4.连接制度的测度
5.“制度网络结构”形态
(四)“制度网络结构”的模型构建
二 制度结构的层次性
(一)制度结构演化角度的层次性分析
(二)制度结构作用形态角度的层次性分析
(三)制度结构派生角度的层次性分析
(四)制度结构网络角度的层次性分析
三 “制度网络结构效应”假说
(一)网络效应的研究综述
(二)“制度网络结构效应”假说的提出
1.互动效应
2.倍增效应
3.衍生效应
四 中国产业政策的网络结构分析
(一)中国产业政策网络结构的构成
1.产业节点制度
2.产业连接制度
(二)我国产业政策的网络结构特征
1.整体扩张性
2.关联协作性
3.动态阶段性
(三)中国产业政策改革的启示
1.完善具体产业政策
2.协调产业政策的配套改革
3.适时推动产业政策结构升级调整
五 政策启示
双边市场中用户多归属的内生性研究
一 引言
二 双边市场和多归属相关文献综述
三 基准模型
四 内生性分析
五 结论
中国出口创意产业贸易贡献与产业升级研究
一 引言
二 中国创意产品对外贸易
三 中国创意产品对外贸易的经济贡献
(一)计量方法与样本数据的选取
(二)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三)协整关系检验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四 中国创意产业问题剖析
(一)产业结构单一,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二)产业发展缺乏创新能力
(三)创新性专业人才相对不足
(四)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抑制了产业水平的提高
(五)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比重低
五 中国创意产业结构升级策略
(一)优化创意产业结构,实现各类创意产品的均衡发展
(二)鼓励科技创新,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
(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创立自主品牌
(四)加大产业的支持力度,协调区域创意产业发展
(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产业内分工水平
辽宁省服务外包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实证分析——基于与上海、陕西和安徽的比较研究
一 问题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方法、数据及指标选取
(一)数据来源
(二)投入产出指标及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
1.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2.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
四 实证结果分析
(一)三阶段DEA模型测算结果
(二)DEA - Window的测算结果与比较
五 典型省市比较分析
(一)上海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二)陕西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三)安徽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六 结论和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一 辽宁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及现状
(一)改革开放前辽宁省产业结构状况
(二)改革后辽宁省产业结构演进
二 辽宁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辽宁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测度
1.模型建立
2.数据说明
3.回归分析
(二)辽宁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及三次产业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1.模型建立
2.格兰杰因果分析
三 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二)以高新技术武装完善工业体系
(三)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多层次发展体系
1.优化产业结构,适当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科教和人才优势
3.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四)加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1.构建开放式的区域创新体系
2.增加科技投入,建立有效人才机制
(五)经济体制改革以市场化取向为主要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效果的实证检验
一 引言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实践
三 实证方法与分析框架
四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择
(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五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倾向得分匹配及平衡性检验
(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模型
六 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金] 基于CVM的工业遗产地价值评价研究——以辽宁为例
一 引言
二 现实背景
三 课题相关实践
(一)预调查阶段对大连市工业遗产和当地居民及外地游客对工业遗产支付意愿的调查
(二)试调查和正式调查阶段对辽宁省各城市工业遗产和当地居民及外地游客对工业遗产支付意愿的调查
四 主要研究特色
(一)近现代化进程中辽宁工业遗产的分布特征
1.时间分布上呈现出历史延续性强、阶段性突出的特征
2.产业分布上呈现出行业门类齐全,采矿业、制造业比重大的特征
3.地理分布上呈现出集中程度高,辽中南地区占有较大比例的特征
(二)世界工业遗产的地理、产业分布及价值特征研究——基于《世界遗产名录》中工业遗产的统计分析
(三)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评价:CVM的局限性及几点改进
1.关于CVM局限性的相关研究
2.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评价的特殊性
3.CVM关键技术的本土化改进
(四)CVM在遗产资源价值评价中测度指标差异及其选择
(五)CVM方法的本土化改进及其实证研究:以辽宁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为例
五 结语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