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邹韬奋既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又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针对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现实,邹韬奋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见解和主张,给后人留下了近八百万字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有助于研究邹韬奋的思想,而且也为研究现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思潮的演变情形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对邹韬奋思想的研究,始于1944年7月邹韬奋去世后不久。当然早期的研究大多以回忆性的文字居多。真正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持续到现在。各位学者对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出版思想、民主观等方面的思想展开了详细的探讨,发表了大量的论著。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研究并不能完整地反映邹韬奋在现代中国思想史上和革命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在我的脑海中总是萦绕着一些话语,令我不能释怀。1945年9月12日,在全国上下欢庆抗战胜利之际,周恩来并没有忘记邹韬奋,给予了邹很高的评价,认为邹韬奋“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成了现在中国人民的胜利”。1955年8月,范长江在《韬奋的思想的发展》中说:“千千万万的知识青年群众,因受他的影响,在政治上逐步觉醒过来,走上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斗争的大道。这是韬奋一生中对于中国革命事业最伟大的贡献。”甚至于台湾学者郑义在1994年也给予了邹韬奋相当高的评价:“回溯30年代抗日御侮的日子里,邹韬奋是时代的号角,他主持的《生活周刊》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追寻邹韬奋的历程,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邹韬奋主办的刊物发行量从最初的2800份,发展到12万份、15.5万份、20万份、30万份,屡创当时中国杂志的发行纪录,其主持的生活书店也由两个半人发展到有店员四五百人,分店55处,遍及海内外。另一方面,许多青年就是在邹韬奋的影响下而从事革命事业的。邹韬奋不仅个人事业取得了成功,而且对于中国革命事业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剥开历史事实的表象,我们发现邹韬奋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其思想内涵的先进性分不开。因而,探讨邹韬奋的思想内涵以真正反映其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是学术界同人共同努力的重点。邹韬奋能够成为时代的号角,知识青年能够接受邹韬奋思想的影响而走向革命,这说明邹的思想具有很好的启蒙效果。故而,本书以“启蒙”作为研究邹韬奋思想的切入点,梳理邹韬奋思想的内涵、发展历程及其时代特征。本书主旨在于,通过对邹韬奋启蒙思想的全面考察,重点说明邹韬奋启蒙思想的内涵和阶段性特征,同时揭示其与中国启蒙思潮的内在关联。以“九一八”事变为界,邹韬奋的启蒙思想内涵有明显的不同:之前的启蒙思想注重“立人”,希望社会中的“健康分子”增多;之后的启蒙思想注重“唤起民众”的救亡意识。他的启蒙思想不仅反映了其思想变化过程,而且真实地反映了五四之后启蒙思潮的演变状况,分析和研究邹韬奋的启蒙思想对于研究现代中国的启蒙思潮有着重要意义。启蒙伊始,邹韬奋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而使社会上的“健康分子”得以增多,从而达到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目的。邹心目中的“健康分子”是能够竭尽所能为家庭与社会多作贡献,此即其“立人”思想。邹“立人”思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鲜明的改良色彩。邹强调青年应“尽其在我”、“随意而安”,以自身的专长来谋求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他的启蒙努力注定收效甚微,因为邹韬奋只是要求青年消极地适应社会。而如果不加以彻底改造当时的社会环境,青年是难以成为一“健康分子”的。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邹韬奋所主办的刊物受到大众的喜爱,不能否认邹韬奋的思想在大众间的影响。其启蒙收效甚微是指邹韬奋希望通过“立人”——铸造“健康分子”以改造社会这方面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九一八”事变之后,邹韬奋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邹相信民众是抗敌救国的希望和力量所在,但多数民众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为了唤起民众抗敌救国的意识,邹韬奋以“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为号召。他认为民族解放唯一可能的途径,只有用大众的力量,发动民族解放的斗争;并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还要克服个人主义,参加集体的活动,以集体的解放为前提。此阶段,邹韬奋从事启蒙的目标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在抗战之际,邹韬奋的“唤起民众”思想具有强调集体主义、以国家利益为上的特征,因为个人的出路在于民族、国家的出路之中,民族、国家没有出路,个人就无法找到出路;而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集体才有力量。这当然就得组成一个集体来寻求国家的出路,从而求得个人的出路。“唤起民众”思想之中所包含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内涵,表明邹韬奋与当时的新启蒙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邹是新启蒙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抗战时期邹韬奋“唤起民众”的努力收到了成效,许多青年就是在他的引导和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成功在于其站在民众的立场之上,反映民声,为民众的利益鼓而呼;同时给民众提供“有趣味、有价值”的读物,为民众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引导民众积极向上。另外,“合作”的精神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合作”就是个体要组成一强有力的集体,依靠集体的力量,在实现集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目标。邹韬奋在生活书店内部采用生产合作社形式,实行民主化管理,将生活书店打造成一个很具战斗力的组织。同时他还参加各种社会组织,如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救国会等。借助各种组织的力量,邹韬奋引领青年不断地追求进步,同时也将其事业推向了成功之路。这就是本书的大致框架。当然,囿于自身的学术功底,本人对邹韬奋思想内涵的挖掘有待提升,书中的观点也许值得商榷。然而书既已被创作出,只有将其面世:一是求教于大家,以期能够做进一步的修改;二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为邹韬奋思想的深入研究作一铺垫,以慰心愿。
全部显示∨
龚鹏,男,江西樟树人。历史学博士,宜春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主要学术研究成果:主持研究省级课题三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社会科学家》、《江西社会科学》、《山东社会科学》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江西省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1年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全部显示∨
自序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选题缘由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五四时期的中国启蒙思潮及其分化第一节 “立人”:五四启蒙思想家的直接目标所指一 “人权”与“科学”:现代个体的基本素养
二 “洗刷”封建旧思想
第二节 “立国”:启蒙思想家的最终目标所向一 个体与社会之关系
二 个体的社会关怀之道
第三节 五四后期启蒙思潮的分化一 五四启蒙思潮分化之缘由
二 五四启蒙思潮分化之历史进程
第三章 “健康分子”第一节 “立人”思想的形成一 家世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 时代风云及时贤思想使然
第二节 “立人”思想的内涵一 改造传统大家庭的主张
二 妇女解放的主张
三 职业修养指导的主张
第三节 “立人”思想的特征一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 鲜明的改良色彩
第四章 新启蒙运动第一节 新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一 抗日救亡运动需要新启蒙运动
二 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思想奴化需要新启蒙运动
三 反击国民党文化专制和复古思潮需要新启蒙运动
四 共产党抗日政策的转变直接引发了新启蒙运动
五 完成五四启蒙使命需要新启蒙运动
第二节 新启蒙运动的主要内涵一 宣传爱国主义,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觉
二 反对复古迷信,弘扬理性精神
三 反对思想统一,主张思想自由
四 现代中国新文化的建设运动
第五章 “唤起民众”第一节 “唤起民众”思想的形成一 民众于抗日救亡之作用
二 救亡力量领导中心之探索
第二节 “唤起民众”的思想内涵一 民族联合阵线的主张
二 民众救国运动的主张
三 抗日救亡与实行民主政治相结合
第三节 “唤起民众”思想的时代特征一 强调集体主义,以国家利益为上
二 呼应新启蒙运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